APP下载

应用品管圈降低因使用不当造成的设备故障

2021-10-13孙波鲁英慧刘松峰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9期
关键词:品管圈考核医疗

孙波,鲁英慧,刘松峰

烟台毓璜顶医院 医学工程处,山东 烟台 264000

引言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又称为QCC质量管理小组,是由在相同、相近或有互补性质的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并按照特定的活动程序,灵活运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圈手法,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1-2]。

品管圈质量管理活动由日本的石川馨博士于1962年发明并应用于日本工业界;1999年我国台湾地区医疗品质策进会将其正式引入医疗领域,故又被称为“医疗品管圈”“医品圈”;2005年,海南省医院协会首次在中国大陆地区推行品管圈活动。目前,国内许多医院都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来提升医疗及护理质量,尤其是护理方面,品管圈活动成果显著,设备管理方面的品管圈活动亟待提升[3-8]。

医疗设备正常运转是医院诊疗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和坚强后盾,查找分析设备故障原因,制定并落实针对措施,有效降低医疗设备故障率,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和开机率是我们医工人的责任。对设备维修记录进行总结分析发现,由于使用不当导致的设备故障较多。因此,我院医学工程处品管圈小组通过投票方式,选出品管圈活动主题为:降低因使用不当造成的设备故障次数。

1 材料与方法

1.1 圈的组成

我院医学工程处于2017年开始开展品管圈活动,根据自愿参加、上下结合、灵活多样的原则[9-10],成立品管圈并通过全体圈员头脑风暴取名为“螺丝钉圈”。品管圈小组成员分别为来自医学工程处各不同专业组的10名工程师,推选出1名工程师作为圈长,组织品管圈活动;另外,邀请医学工程处处长及1名副处长担任辅导员,监督管理品管圈活动并进行专业知识指导。小组成员平均年龄为33岁,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开展品管圈活动,总活动次数为40次,平均每次活动时间为1 h,出勤率为98%。

1.2 主题选定

全体品管圈成员通过头脑风暴进行主题提案,以评价法选定主题,共10人参与选题过程,票选分数:5分最高、3分普通、1分最低;第一顺位为本次活动主题。最终选出本期活动主题为:降低因使用不当造成的设备故障次数。

之后全体圈员对QC STORY判定进行评分。根据是否是首次面临的工作、是否需打破现状、是否是防止再发生已出现的问题等项目,来判断该主题为“课题达成型”还是“问题解决型”,票选分数:5分最高、3分普通、1分最低,共10人参与评分。最终判定为“问题解决型”品管圈。

1.3 活动计划拟定

主题及QC类型确定后,利用甘特图来拟定本次品管圈活动计划书,可按照下列原则分配活动时间占比:① PLAN(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占40%;② DO(组织实施)占30%;③ CHECK(效果确认)占20%;④ ACTION(标准化、检讨与改进)占10%。具体时间占比可稍有调整。

1.4 现状把握

统计调查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全院设备维修记录,根据圈员提出的13个检查项目,制成《使用不当造成的设备故障查检表》,统计整理后发现:使用不当造成的故障共128例(平均每月为64例),其中:人为损坏的有38次、操作不熟练的有32次、随意更改设置[11-13]的有15次、设备电路及位置设计不合理的有11次、网络或服务器问题的有8次,该5个项目共占81.25%(表1)。根据二八定律,将此五大情况列为本期活动改善重点。

表1 使用不当造成的设备故障原因分析汇总

1.5 目标设定

(1)现状值:使用不当造成的设备故障平均每月为64例。

(2)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64-(64×81.25%×78%)≈24。

其中,64为现状把握阶段的现状值;81.25%为五项改善重点的累积百分比;78%为圈能力,是品管圈小组成员根据学历、工作年限以及自身对该主题改善能力进行评分后的平均值。

(3)改善幅度=(现况值-目标值)/现况值=(64-24)/64=62.5%。

1.6 解析

为进一步排查设备使用不当原因,螺丝钉圈全体圈员开展头脑风暴,运用鱼骨图进行要因分析(图1),从人员、设备、环境、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列出主要原因确定评价表如表2所示,品管圈小组成员打分评价,进行要因分析。

表2 主要原因确定评价表

图1 真因分析鱼骨图

选定真因后,品管圈成员随即制作真因验证查检表(图2),进行真因验证查检。

图2 真因验证查检表

查检人员收集2018年3月的数据,以每张检查表每项为一个计数单位,总计68次,统计数据占比如表3所示,柏拉图如图3所示。

图3 真因验证柏拉图

表3 真因验证查检结果汇总表

最终确定真因为:操作流程不规范、无质控措施、使用培训不到位、电路设计不合理、服务器宕机。

1.7 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

针对确定的真因,圈员采取头脑风暴的方法,制定并票选出如下对策并实施:

(1)针对操作流程不规范的真因,提出张贴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的对策。对策实施时间:2018年4月9日—2018年4月27日,实施过程如下:① 医学工程处工程师制定设备简易操作流程及使用注意事项,必要时请厂家工程师予以协助完成;② 针对不同设备采取不同方法张贴或悬挂;③ 设备详细操作说明书上传至医院内网,供设备操作人员随时查阅学习;④ 随机抽查提问50名设备操作人员简易操作流程。

对策处置及效果确认:① 《操作流程及使用注意事项》上墙悬挂或塑封随机存放成为新设备验收必需项目;② 制定《培训考核一览表》标准化作业书并公布实施;③ 设备《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或详细操作说明书可查率100%;④ 随机抽查提问设备操作人员操作流程,操作掌握程度由对策实施前的66%上升至90%。

(2)针对无质控措施的真因,提出修订质控制度公布实施的对策。对策实施时间:2018年4月19日—2018年5月19日,实施过程如下:① 重新修订《医疗设备损坏赔偿管理制度》;② 新修订制度于医院内网发布实施;③ 按新修订制度执行质控措施,并记录执行质控措施例数,以检验新修订制度可行性。

对策处置及效果确认:① 制定新的《医疗设备损坏赔偿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② 根据《医疗设备损坏赔偿管理制度》进行设备损坏质控例数,由修订前的每月1例上升至修订后的每月5例。

(3)针对使用培训不到位的真因,提出加大培训考核力度的对策。对策实施时间:2018年5月1日—2018年8月1日,实施过程如下:① 医学工程处工程师或设备厂家培训工程师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操作培训;② 操作培训后,进行考核(考核形式为现场操作考核或闭卷答题考核),要求考核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对策处置及效果确认:① 制定培训计划,并按照计划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培训考核;② 新设备培训、新员工培训、设备使用再培训材料须填写《培训考核一览表》,并存档于医学工程处档案室;③ 设备使用人员考核合格率由87%提高到100%。

(4)针对电路设计不合理的真因,提出及时上报不良事件,缺陷召回的对策。对策实施时间:2018年4月1日—2018年7月1日,实施过程如下:① 对医学工程处维修人员进行不良事件上报方法培训及考核;② 维修人员发现设备设计问题,及时上报不良事件;③ 及时关注医疗设备召回信息,发现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对策处置及效果确认:① 修订《医学装备安全(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并发布执行;② 不良事件上报方法培训及考核通过率为100%;③ 医学工程处工程师月均不良事件上报例数由之前的2例上升至8例。

(5)针对服务器宕机的真因,提出优化网络服务器传输系统的对策。对策实施时间:2018年5月1日—2018年7月1日,实施过程如下:① 协调PACS公司对服务器配置进行优化,如对传输系统进行添加网关等优化;② 成立微信群,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处理,及时指导临床设备使用;③ 对因PACS服务器问题引起的故障制定标准化处理流程。

对策处置及效果确认:① 成立服务器问题微信群,成员包含PACS服务器使用科室负责人,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处理;② 每月PACS服务器故障导致的设备非正常运行例数由之前的12例下降至5例。

2 效果确认

2.1 有形成果

2.1.1 改善后查检

按照现状调查期间所指定查检标准,查检人员按照查检标准对每例维修进行故障原因分析,在2018年7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期间内全院维修记录中找出因使用不当引起的设备故障维修记录,共42次,月均发生次数为21次。查检结果如表4所示,改善前后柏拉图对比如图4所示。

表4 使用不当造成的设备故障原因分析汇总

图4 改善前后柏拉图对比

2.1.2 目标达成率

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107.5%;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67.2%。改善前后数据对比如图5所示。

图5 改善前后数据对比

2.2 无形成果

品管圈活动后,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积极性、责任心、自信心以及运用品管圈手法等能力都有显著提升,详见图6。

图6 品管圈无形成果

3 讨论

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的带动下,医疗设备被广泛应用到临床诊疗的各个环节,有力地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但随之却使设备使用不当问题的凸显[14-16],有文献报道指出,医疗器械治疗责任事故多因使用不当造成[17]。各家医院普遍存在设备使用不当的问题,过去通过制度制约、信息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等手段,为我们在该领域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18-19],但都不能系统地降低该问题的发生。

目前,品管圈质量管理活动已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20-22]。本研究通过品管圈质量管理活动,系统地分析了设备使用不当的可能原因,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对策并加以实施。该活动实施后,因使用不当造成的设备故障从之前的月均64例降至21例,有效降低了设备故障率,说明品管圈活动在设备日常管理中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后续我们可以继续以此为抓手,将设备管理中的各个细节加以改进。

本次活动是我院医学工程处第一次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设备管理,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如本文数据来源为全院医疗设备维修记录,涵盖范围较广,设备差异较大,可能会导致对策实施不适合的问题。因此,在后续的品管圈活动中,在样本选取时,我们应将范围缩小,选取相通性更大,更有利于开展活动的特定设备类型,如可单独选取检验设备或影像设备等。

4 结论

我院医学工程处探索使用品管圈等质量管理活动及工具,提高设备管理效率。本文总结了品管圈在降低因使用不当造成的设备故障次数的应用,详细分析了品管圈的实施步骤及成果。实施品管圈质量管理活动后,因使用不当造成的设备故障次数从原来的月均64例降至21例,目标达成率和进步率分别为107.5%和67.2%,说明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降低因使用不当造成的设备故障次数,提高医疗设备日常管理效率。

猜你喜欢

品管圈考核医疗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