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育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2021-10-13宋俊秀
钱 力,张 轲,宋俊秀
(1.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2.安徽财经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一、引言
随着5G商用元年的到来,以及我国政府“互联网+教育”的提出,知识传播方式产生巨大变革,传统的线下人才培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1]线上教育成为高校紧随时代潮流的契机。线上教育,即Internet远程教育,是一种跨越时空,以班级为单位实现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以录制课为主,采用“录制+在线答疑”的模式,有条件的高校同时也采用“直播+在线答疑”的模式。当代智能技术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克服了传统教育在时空、受教育者年龄等方面的局限性,不但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而且可根据系统记录的个人资料设定个性化教育,真正有效实现“因材施教”。它将各种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超出校园向更广泛的地区辐射,不仅有利于教育公平问题的改善,还满足了现代教育和终生教育的需求,同时线上教育的科技元素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育的滞后性,推动教育的与时俱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与知识呈“指数形式”爆炸性增长,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创新频率也愈来愈快。学习型社会悄然来临,这对人的素质要求也随之提高,人们空前关注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所谓自我调控学习是指个体系统地引导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行为以达到学习目的的心理过程。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教师需要传授学习者知识和技能,反过来,学习者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学习。在大数据时代潮流下,线上教育虽然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但是缺乏老师的及时监督,学习者缺乏临场感,这时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的高低成为影响教育成果好坏的关键性因素。提高学习者的自我调控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者线上教育的学习质量。自我调控能力具有动态发展的特征,同时其个体差异又受学习者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2]因此,全方位监测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并研究其影响因素,对推动线上教育有效发展至关重要。
本研究首先对线上教育和自我调控能力做相关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提出假说;其次,构建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线上教育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最后,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探索提升自我调控能力的路径,针对研究发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一)文献回顾
移动“互联网+”5G时代的到来,使大量的智能移动通信终端得到普及,大众逐渐摆脱了固定PC的束缚和网络差的困扰,教育信息化成为大势所趋。[3]虽然在线教育的呼声很高,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学者认为随着线上教育应用研究的广泛开展、应用功能和研究群体的不断扩大,一方面,线上教育能够使高校教育资源得到整合和优化,改进高校的教育模式,进而实现信息化的教育组织及管理;[4]另一方面,云计算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使优质教育资源在时空层面加速拓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育公平性的典型难题,[5]同时满足个性化和差异化的现代教育需求;[6]另有学者认为在线教育虽然使教育突破时空限制,但是同时产生了新难题,例如,忽略了学习者的主体性,淡化了教师的角色,忽略了教师的辅助作用,[7]同时原有的教育停顿方式和教学节奏被打乱,长时间的紧盯屏幕会使学习者产生视觉疲劳,分散学习者注意力和精力,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在线教育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近距离的交往互动,导致隐性教育力的弱化;[8]更有学者指出在线教育缺乏独特的学习氛围感,师生和生生互动方式的变化使现场感氛围被限制,大大降低了学习者的学习激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效果。由此可见,在线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想提高在线教育的质量,就要鼓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自我调控能力。
伴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来临,人们空前强调学习者的自我调控能力,自我调控方面研究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网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网络学习拖延现象中,被动拖延者的数量约为主动拖延者的两倍,而两者之间仅在自我调控学习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可见学习者的自我调控能力是影响线上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9]现有对自我调控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我调控能力的内涵及影响因素研究认为,自我调控能力具有目标性、反馈性和排他性等特点,并且受到多重因素调节,[10]可概括为受学习者个体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第二,高校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现状及培养。采用问卷调查对大学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利用李克特5级量表监测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剖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最后,论证了进行大学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及意义。[11]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对线上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丰富的研究,也对自我调控能力的内涵及影响因素、高校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现状及培养展开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鲜有学者从学习者视角出发对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与线上教育进行研究,而自我调控能力的高低是决定线上教育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因此,存在一些值得进一步探索的空间。本研究结合线上教育和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视角,从计划、行为、反思三个阶段建立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剖析其影响因素,探讨提高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的路径,进而提升线上教育的学习质量。
(二)理论分析与假说提出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思考是产生行为的根本原因,班杜拉基于以往对行为理论的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个体认知、行为、环境“三元互动”的行为决定模型。[12]国内外关于学习行为宏微观层面广泛的研究也印证了这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通过综合分析人的行为,为在线教育中学习者学习行为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同时研究在线教育学习者学习行为,也对提高学习者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自我调控是个体、行为和环境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过程和伴随的信念可以分为三个周期阶段:预测、操作或意志控制和自我反思。预测是指行为操作前准备和确定行动阶段的过程;操作或意志控制是指在行为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影响注意力和行为表现的过程;自我反思是行为操作后发生的过程,它影响个体对行为操作的经验反应,进而影响对后续行为的预测。这就完成了一个自我调控的循环。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本研究将从计划、行为、反思三个阶段构建自我调控能力的指标评价体系,这三个阶段涵盖了整个线上教育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对于研究线上教育学习者学习行为和自我调控能力具有科学性,进而评价学习者线上教育的自我调控能力,并进一步剖析其影响因素。
由于个体内部、行为和环境因素不断变化,致使每个个体的自我调控策略也不同。内部因素实际上就是自我要素,如果个体不积极激励自己使用自我调控技能,那么自我调控技能对他们来说就没有什么价值。例如,自我效能感、目标导向等这类影响目标设定和策略设计的因素。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效学习和操作能力的信念,目标导向是实现期望的信念和路径。学习者应该充分调动自我调控技能,通过设定阶段性目标获得及时满足,而不是推迟成功感,由此提升自我效能感,直到达到最终的期望。因此,个体内部因素是影响自我调控能力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采用学习者对多媒体的适应性,对数字信息的检索、组织、加工能力作为在线教育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的内部因素。基于此,提出假说H1:内部因素是促使自我调控能力提高的驱动力。
班杜拉的自我调控社会认知模式强调社会环境的外部因素与自我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过程和个体过程在自然背景下相互作用,自我激励的过程会改变个体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而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又会影响个体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个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教师和周围人的赞赏和监督,根据外部的反馈来激励自我,增强自我反应。社会认知理论研究者把社会和自然环境作为自我强化、预测、运作或意志控制和自我反思的资源,因此,外部因素也是影响自我调节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教师的综合素质越高或是课后回访、督促越频繁,学习者也更有学习激情,因此,更利于提升自我调控能力。本研究采用这些对个体学习行为和自我调控能力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作为在线教育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的外部因素,基于此提出假说H2:外部因素对自我调控能力具有鞭策作用。
环境因素同样影响学习者的自我调控能力,如果在线教育不能保证畅通的网络和氛围安静的场所,学习者就无法潜心在线学习。由于不可抗力因素,给予环境的负向刺激,学习者无法改变负向环境的影响,会出现消极态度,自控能力也会大打折扣,从而大大降低在线教育的学习质量。反之,如果给予学习者环境的正向刺激,例如,稳定的网络教学环境、安静的学习场所等,让学习者没有后顾之忧,那么学习者也会极大提升自我调控能力,并积极地开展在线学习。可见,环境因素也是影响自我调控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可供潜心学习的安静场所、网络环境的稳定性作为在线教育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的环境因素,基于此提出假说H3:环境因素对自我调控能力具有显著影响。
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从计划、行为、反思三个阶段科学系统地评价线上教育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检验自我调控能力程度不同的学习者对各阶段自我调控能力的差异情况。在此基础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提高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的路径,分析其影响因素,依据研究结果提出对策建议,提升学习者线上教育的学习质量。
三、方法选择与数据说明
(一)方法选择
本研究问卷调查使用李克特5级量表,满分65分,得分越高代表自我调控能力越高。为便于比较,每个阶段单项得分按平均分计算。将自我调控能力量表求得总分,求取25%和75%分位数,对应的分数值分别是16.25、48.75。以此二项分位数作为划分界限点,将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分为三等:“自我调控能力低”“自我调控能力中”“自我调控能力高”。研究使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数据是否满足正态分布,若满足则使用单因素方差ANOVA分析,检验自我调控能力程度不同的学习者对各阶段自我调控能力的差异情况。为了进一步分析学习者在线教育过程中自我调控能力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研究,它是一种建立、估计和检验因果关系模型的方法。模型中既包含有可观测的显在变量,又可能包含无法直接观测的潜在变量。
(二)指标体系构建
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视角,从计划、行为、反思三个阶段科学系统地构建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在线教育学习者整个学习行为阶段,对研究在线教育过程中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具有较好的考量。其中计划阶段具体包括目标设置;行为阶段具体包括时间规划、实施策略、求知探索;反思阶段具体包括自我评价。计划阶段的目标设置有4个题目选项,分别是课前积极预习,课后认真复习;自行搜索更多的课程内容相关资料,主动拓展与课程相关知识;课堂上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上积极主动与任课教师、同学进行学习方面的沟通交流;学习者能够虚心接受老师指出的问题。行为阶段分为时间规划、实施策略、求知探索3个方面。其中,时间规划包括遵守教师的教育安排、注意力集中、专心听讲、勤做笔记、认真思考;自觉遵守课堂教育纪律,课堂出勤率高,未出现大面积缺勤。实施策略包括线上课堂活跃,主动回答问题和提出疑问,积极参与教育互动;未经教师允许,未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在课堂上课时随意走动,或者做与课堂教育无关的行为。求知探索包括学习者课后能按时认真完成各类作业,无抄袭现象;线上教育能够实现师生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丰富的交互性与协作性。反思阶段的自我评价包括学习者获取知识的便捷性;主动获取知识的自主性;能掌握和运用所学课程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
问卷调查质量高低对调查结果的真实性、适用性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采用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来评估其测量能力。信度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或一致性程度,采用克隆巴赫Alpha系数衡量信度,如表1所示。
表1 线上教育自我调控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由表1可知,各阶段的克隆巴赫Alpha系数均大于0.8,表明该问卷具有较高信度,可进行下一步分析。各阶段下构成要素选项平均分如表1所示,平均分最高的是行为阶段下的求知探索,可见学习者完成度较高;平均分最低的是行为阶段下的时间规划,可见学习者在时间规划阶段完成度较低。各阶段下构成要素所对应的方差均小于0.60,可见数据较稳定。
(三)数据说明
为了解线上教育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现状,通过设计线上教育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调查问卷,主要针对线上教育学习者基本情况、自我调控能力评价、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等方面设计题项,对高校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一方面,使用“问卷星”软件进行线上调查,调查对象严格控制在高校学习者范围内,确保问卷的合理性、科学性;另一方面,进行线下调研,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等调研方式对高校进行调研。通过多样化的问卷调查,共发放850份问卷,经有效性检验并剔除无效问卷后总计获得782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到92%。
四、实证分析
(一)效度分析
上述检验信度结果表明测量数据和结论的可靠性程度较高,那么接下来进行的效度检验,即检验问卷有效性,用于测量题项设计是否合理,通过因子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简单讲,就是要确定设计的题项是否合理,是否能有效反映研究人员的研究目标。首先,分析KMO值,效度高、较好、可接受、效度不佳的数值界限和范围分别为:KMO值高于0.8;数值在0.7~0.8之间;数值介于0.6~0.7;数值小于0.6。由表2可知,信度为0.973,高于0.8,说明效度高。信度、效度都高,问卷的结构和质量可靠,可进行下一步分析。
表2 KMO和巴特利特检验
(二)单因素方差分析
利用SPSS22.0求得偏度系数Skewness=0.728,峰度系数Kurtosis=0.561,两个系数都小于1,可认为近似于正态分布,可采用单因素方差(ANOVA)分析,检验自我调控能力程度不同的学习者在各阶段自我调控能力的差异情况,说明提升自我调控能力在在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此之前,先对不同自我调控能力的学习者在不同阶段平均分初步分析。
由表3可知,自我调控能力程度不同的学习者在线教育过程中自我调控能力有显著差别。自我调控能力高的学习者在在线教育过程中自我调控能力是自我调控能力中的学习者的两倍多,是自我调控能力低的学习者的四倍多,可见自我调控能力程度的不同在在线教育过程中有显著差异。不同特点的学习者在三个阶段显示出不同的特点,自我调控能力高的学习者在行为阶段体现出较计划、反思阶段强的自我调控能力,而自我调控能力中和低的学习者在计划、行为、反思三个阶段自我调控能力差异不大。结合上述,想要进一步研究不同特点自我调控能力的学习者在不同阶段的自我调控能力,需要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表3 不同自我调控能力学习者在各阶段得分平均值
如表4所示,结果表明不同特点自我调控能力的学习者在不同阶段的自我调控能力具有显著差异。欲进一步了解自我调控能力在各阶段间的差异,对各阶段中每两个自我调控能力平均数作比较,求出各平均数大小差异或顺序,对自我调控能力高、中、低两两之间在不同阶段的自我调控能力进行比较。
表4 单因素ANOVA检验结果
如表5所示,在计划阶段,自我调控能力低的学习者与自我调控能力中的学习者平均值差值-1.170,显著性为.000,表明自我调控能力低与中的学习者在计划阶段自我调控能力具有显著差异;自我调控能力低的学习者与自我调控能力高的学习者平均值差值-3.437,显著性为.000,表明自我调控能力低与高的学习者在计划阶段自我调控能力差异显著性更大。同理,根据上表结果得知,自我调控能力高、自我调控能力中、自我调控能力低的学习者两两相较在计划、行为、反思阶段均具有显著差异。
表5 事后比较(LSD)
五、影响因素分析
结构方程分析的特征是能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并可比较及评价不同的理论模型。在结构方程模型中,可以容许更大弹性的测量模型和变量测量误差,可以同时估计因子结构和因子关系,并且能够估计整个模型的拟合优度。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解释多因素和变量之间的关系,验证上述假说H1、H2、H3。
(一)模型适配度检验
模型适配度是检验理论模型构建是否科学的重要依据。适配度指标用以评价假设的路径分析模型与样本数据拟合程度,在样本数据符合模型构建要求的基础上,运用AMOS24.0软件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拟合评价以观察模型的优劣。经检验,各指标值都符合建议值的要求,表明该结构方程模型的总体拟合情况较好,拟合结果见表6。
表6 SEM整体适配度检验结果
(二)模型估计结果
根据研究模型,运用AMOS24.0软件,选取极大似然估计法对线上教育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影响因素进行检验,可以得到结构方程模型的全模型路径图和模型检验结果,全模型路径图见图1,模型检验结果见表7。
表7 SEM路径系数
图1 SEM路径系数与因子载荷
如图1所示,标准化系数均未超过1,估计结果显示全部方差估计值均为正值,且达到0.01显著性水平,表明该因果模型符合基本适配标准。这里要说明的是,e9和e10分别是学习者课后能按时完成作业与学习者和师生间有丰富的协作性、交互性这两个观测变量的残差,增加双向连接后,模型的拟合系数更优,表明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关性,而学习者与师生之间丰富交流确实会促使其积极完成作业。
如表7所示,各潜在变量路径系数均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学习者受到内部、外部、环境因素对其在计划、行为、反思阶段的自我调控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影响因素方面,外部、内部和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具有共变性。在自我调控能力阶段方面,计划对行为阶段有显著正向影响,行为和反思阶段相互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三)影响因素具体分析
在社会认知理论视角下,综合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分析在线教育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影响因素,为提出可行性较高的线上教育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提升路径提供参考。
由结构方程模型估计结果可知,内部因素对计划、行为方面自我调控能力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4、0.2,内部因素是影响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的关键因素,其对计划阶段的自我调控能力影响的路径系数最高,表明学习者的内部因素对计划阶段自我调控能力的影响力最大,内部正向影响越积极,计划阶段自我调控能力程度越高;内部因素对行为阶段的路径系数不如计划阶段高,但同样是影响行为阶段自我调控能力的重要因素。由此验证假说H1成立。
外部因素对计划的路径系数为0.19,外部影响对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有影响,但影响力较小,小于0.3,但同样能对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是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由此验证假说H2成立。
环境因素对计划和行为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39、0.11,好的环境能显著提高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程度,其对学习者计划阶段自我调控能力影响的路径系数仅次于内部因素,数值相差0.01,表明环境因素同样对线上教育学习者计划阶段自我调控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因素对行为阶段的路径系数仅为0.11,但同样显著,说明环境因素是行为阶段自我调控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由此验证假说H3成立。
除了上述三因素外,计划、行为、反思这三个阶段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影响。其中,计划阶段对行为阶段的路径系数是0.32,行为和反思阶段存在交互性,行为对反思阶段的路径系数是0.96,反思反过来又影响行为阶段,对应的路径系数是0.38,行为对反思阶段的作用强于反作用。可见在线教育的过程中,学习者在计划、行为、反思方面的自我调控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视角,利用高校学习者微观调研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线上教育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得到如下结论:
1.在线教育过程中不同特征的学习者在各阶段自我调控能力有显著差别。根据不同自我调控能力的学习者在计划、行为、反思阶段得分平均值,可以看出自我调控能力高的学习者,在在线教育过程中自我调控能力得分是自我调控能力低的学习者四倍多,再结合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检验结果与事后比较均显著的水平,得出自我调控能力高、自我调控能力中、自我调控能力低的学习者两两相较在计划、行为、反思阶段均具有显著差异。
2.自我调控能力强的学习者在行为阶段体现出强于其他阶段的自我调控能力。自我调控能力高的学习者,在行为阶段自我调控能力平均值4.60,比计划阶段多1.03,比反思阶段多0.07;自我调控能力低的学习者在计划、行为、反思三个阶段自我调控能力差异不大,仅变动0.01;自我调控能力中的学习者在计划、行为、反思三个阶段自我调控能力在数值上最大差别仅0.02。可见,自我调控能力强的学习者相较于其他学习者,在行为阶段体现出强于其他阶段的自我调控能力。
3.学习者的自我调控能力在行为和反思阶段相互影响。由结构方程模型可知,学习者在三阶段中自我调控能力不是相互割离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形成一个循环,其中学习者行为阶段的自我调控能力对其反思阶段的路径系数高达0.98,可见其较强的影响力,而反思阶段也同样作用于行为阶段,路径系数为0.38,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力。
4.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受内部、外部和环境多维因素共同调节,其中内部因素具有较强的驱动力。在社会认知理论视角下,综合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内部、外部、环境三因素存在关联性的基础上,根据路径系数可知,三因素对计划、行为、反思具有显著正向的影响,其中内部因素对计划阶段的自我调控能力路径系数为0.4,对行为阶段的系数为0.2,可见内部因素是影响学习者在线教育自我调控能力的关键因素。
(二)对策建议
1.制定学习计划,撰写反思日记。根据学习者的自我调控能力在行为和反思阶段相互影响可知,计划与反思对行为具有督促和提醒作用。遵守课前预习、课下复习的原则,交叉安排在线接受教育和线下学习活动。根据劳逸结合和科学用脑的原则,测算在线教育课程时间及长度,科学调整各项活动的顺序和学习时间安排。根据计划安排与行为实施之间的差异,及时找补不足,撰写反思日记,归纳计划与行为不一致的原因,列出措施,及时向老师反馈,寻求其监督,切实在各个阶段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形成良性循环。
2.积极培养学习者在线学习的自我意识。在线教育过程中不同特征的学习者在各阶段自我调控能力有显著差别,可见提升自我调控能力对在线教育学习质量的重要性。学习者内部因素对自我调控能力具有较强的驱动力,培养学习者在线教育的自我意识,刺激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效提升自我调控能力。个体正是通过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来认识、调动自己,在社会情境和自然环境中获得动态平衡,谋求自我发展。因此,唤醒学习者的自我意识对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者应学会客观的自我评价,正确认知和看待自我;帮助学习者找寻其合理定位,懂得悦纳自我;指导学习者完善自我,学会自我调控。
3.给予外部、环境的正向刺激。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受内部、外部和环境多维因素共同调节,基于外部、环境的正向刺激,为学习者提供安静的场所、稳定的网络、综合素质好的教师、不吝啬的赞赏等环境的正向刺激,这些对学习者在线教育过程中自我调控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好的环境刺激会引导学习者提高自我调控能力。相反,如果学习者处在一个嘈杂的学习环境、卡顿的网络教学环境,在环境的负向刺激下学习者会失去学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