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辽代的俑※

2021-10-13彭善国

草原文物 2021年1期
关键词:契丹墓葬朝阳

彭善国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墓内置俑,是文献无载而由考古资料揭示的辽代葬俗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资料的零散,且一些材质的俑出土时原貌难辨,学界对辽代俑的关注不多。李逸友最早从墓葬制度的角度,讨论了辽代俑的一般情况①;聂定等人对辽代的部分木俑进行了初步的分析②。本稿根据近年来刊布的新资料,对辽代俑的类型、葬俗渊源等问题略述如下。

一、辽代俑的类型

(一)根据目前发表的材料,共有25座辽墓出土了俑,根据表一至表三,可将辽代俑的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1. 俑的材质有木(柏木为主)(表一)、石(表二)、泥(未经高温烧制)及陶(表三)4类,木俑数量最多,形状可辨者71件,石俑9件,泥俑7件,陶俑3件。泥俑及木俑绝大多数表面彩绘,石俑也有彩绘的现象。

表三 辽墓出土泥俑、陶俑

表二 辽墓出土木俑

表一 辽墓出土石俑

2. 各材质辽俑中,木俑分布范围较广,辽西、内蒙古赤峰地区、山西、北京均有发现,而以河北宣化最为集中。石俑辽西出土较多(图一),泥俑仅见于辽宁朝阳,陶俑只在北京辽墓有少量出土。泥俑、木俑不易保存,推测还有一些辽墓以此随葬。

图一 辽墓出土石俑及参考图

3. 出土俑的辽墓的年代,从10世纪80年代至12世纪初辽代灭亡,辽代早期墓葬(辽圣宗统和元年即983年之前)目前尚无俑的报道。

4. 出土俑的辽代墓葬,其墓主既有汉人,也有契丹人。俑的使用者,涵盖了从帝王(如庆陵之东陵)、契丹贵族、汉人官吏到平民各个等级。

(二)各种材质的辽代俑,根据性质,似可分为如下5类。

1. 侍俑。出土状态完整的石俑均为侍俑,男、女俑站姿(多有石座),或叉手,或拱手持巾(钵)。木侍俑仅见于宣化下八里Ⅱ区M1,男、女俑分持钵、镜。陶侍俑只在北京昌平陈庄辽墓发现过,男女均拱手而立。

2. 仪仗俑。除北京西郊西翠路辽墓(执剑武士陶俑)外,均为木俑,以执笏的文官、按剑的武士为主要组合。

3. 十二生肖俑。均为木俑,文官形象,手中或持笏板,冠上雕刻十二生肖动物。前述文官木俑亦不排除部分头部有已经腐朽无存的十二生肖。

4. 神煞俑。仅见朝阳孙家湾辽墓的2件石伏听俑以及宣化下八里张世卿墓的1件双人首蛇身木俑。

5. 动物俑。以朝阳辽墓泥俑最多,有马(骑马人、牵马人)、骆驼等,北镇耶律弘礼墓出土动物木俑2件,形象难以辨识。

?

二、辽代俑的渊源

1. 木俑

中原北方唐墓葬木俑发现甚少,仅关中地区永泰公主墓(705年)26、李爽墓(668年)27、司马睿墓(649年)28等几例,且8世纪中叶后基本不见。中原北方五代北宋墓葬,迄今亦无木俑出土的报道。这说明辽墓的木俑,恐不是来自北方五代北宋葬俗。

另一方面,墓中随葬木俑的做法,在长江下游的扬州、南京、苏州等地唐代中后期就已出现,十国时期这种传统得以保留且扩展到杨吴、南唐全境,甚至影响到长江中游的鄂东、吴越境内29,其中纪年墓例可举者如江苏扬州谢府君墓(918年)30、江苏邗江蔡庄杨吴寻阳公主墓(929年)31、合肥南郊李赞墓(931年)32、连云港太原县君王氏墓(933年)33、南京杜继元墓(940年)34、合肥西郊汤氏县君墓(946年)35等。木俑种类有男女侍俑、执笏文官俑、武士俑、十二生肖俑、动物俑等。类似的木俑,在辽墓中均有发现(图二)。

图二 辽墓出土木俑

10世纪前半,辽与割据东南的十国政权杨吴、南唐等存在密切联系,这在文献中记载较多。《资治通鉴》记载天福二年(937年)五月,“吴徐诰用宋齐丘策,欲结契丹以取中国,遣使以美女、珍玩泛海修好,契丹主亦遣使报之”36。马令《南唐书》记载:“升元(昇元,937-943年)中,宋齐丘选宫嫔杂以珠贝罗绮,泛海北通契丹,欲赖之以复中原,而辽使至则厚币遣还”37。按《辽史》记载,从938年至952年的十余年间,南唐使辽即达20次,有时候一年内数次38。《武经总要》前集《北蕃地理》建州条记:“时江南诸国欲牵制中原,遣使赍金币泛海至契丹国,乞出师南牧,卒不能用其谋,入蕃人使舟楫水师悉留之,建州(今朝阳市西南)、双州、霸州(今朝阳城区)并置营居之,号通吴军”39。该书又记辽代宜州(今义县),“在营州之东,契丹置崇仪军节度。旧有江南水军,号通吴军,置营居之。”“双州(在今沈阳北70里),契丹号保安军,有通吴军营垒”40。由此可见当时出使甚至留居辽地的江淮人士不在少数。木俑葬俗是否存在跨越空间的传播,以“通吴军”等人员流动的形式,由江淮地区的杨吴、南唐影响到辽国境内,目前尚不能给出肯定的判断,但两地之间木俑的相似性是明确的。

2. 泥俑

中原北方地区唐墓以及五代北宋墓葬中,仅辽宁朝阳地区8世纪中期之前的唐墓大量出土泥俑,数量甚至多于陶俑41。辽墓泥俑目前亦仅见于朝阳(西三家M1、林四家子M2、林四家子M4),不排除是朝阳唐墓泥俑葬俗的孑遗(图三)。

图三 辽墓出土泥俑、陶俑

3. 石俑

唐代墓内放置石俑罕见,其例可举者如山西长治王深墓(679年)披甲镇墓武士俑(2件,男性)42、陕西礼泉郑仁泰墓(644年)侍俑(4件,男性)43、西安郊区杨思勗墓(740年)武士俑(2件,男性)44、辽宁朝阳黄河路唐墓45侍俑(图一,12~13)以及朝阳中山营子唐墓石俑(仅存头部,图一,14)46,中原北方五代北宋墓葬迄无随葬石俑的报道。从性别组合、人物姿态来看,朝阳孙家湾早期辽墓以及巴林右旗韩匡嗣墓(985年葬)的石人俑与黄河路唐墓更为接近(与其它唐墓石俑迥异):均为男女侍俑成对组合(2或4),都存在“叉手”的姿态,不排除是受后者影响的产物 47。

4. 神煞俑

宋代文献中有墓中放置伏(俯)听俑的记载48,但考古所见五代两宋的伏听俑,集中于四川、江西与福建,不太可能波及辽地。隋至盛唐的伏听俑,以两京地区、山西、河北以及辽宁朝阳发现较多,而朝阳唐墓如黄河路墓、七道泉子陈英与赵氏合葬墓(665-673年)49、朝阳纺织厂唐王君墓(661年)50等出土的陶瓷伏听俑,应是来自河北地区影响51。朝阳孙家湾早期辽墓石伏听俑,或是当地唐代葬俗的孑遗。

5. 十二生肖俑

始见于北朝的十二生肖俑,就中原北方而言,在8世纪中叶前后至9世纪初的关中地区较为常见52,河南、河北地区的唐五代北宋墓,目前罕见十二生肖俑出土的报道53。值得注意的是,朝阳唐墓中,黄河路的十二生肖陶俑为唯一一例,或是受到两京地区影响的产物。辽墓十二生肖俑均为木俑,木俑习见于杨吴、南唐墓葬,其中亦有十二生肖,前文已作讨论,兹不赘述。

三、俑与辽代葬俗

“在‘俑’的历史上,唐代乃是一个黄金时代”54。陶、釉陶(三彩)、瓷、石、木、泥,各种材质的俑均有发现,仪仗、侍仆、镇墓神煞、各种模型类型丰富。而中原北方地区五代北宋时期墓葬中,俑已经基本绝迹,有学者推测其为纸质冥器替代55。辽代用俑,应是唐代葬俗的沿袭,这也是辽文化中保存较多唐文化因素的一个方面。就辽代俑的渊源讨论而言,辽宁西部尤其是朝阳地区值得关注。除了仅见于北京2座辽墓的个别陶俑之外,此地俑涵盖了所有材质及几乎全部类型,杂糅纷呈,有些俑如泥俑、石俑、神煞俑、十二生肖俑等,均可追溯到当地唐墓。隋唐营州(即朝阳地区)聚集了汉、契丹、奚、粟特、高句丽、靺鞨等各方人等,可谓民族杂居之地。不过,安史之乱后营州被奚人控制56,该地亦未发现明确的8世纪60年代之后的唐墓。悬隔150多年之后,这些俑在辽墓重现,似只能用唐代葬俗的顽固的“活化石”来解释。至于辽地木俑与杨吴、南唐木俑的相似性,或许可归因于与“通吴军”等跨区域人员流动关联的葬俗传播。

应该指出的是,从辽建国前后的墓葬来看,使用俑来随葬,显非契丹旧俗。10世纪80年代之后,受到汉人葬俗的影响,契丹墓葬中出现了木俑、石俑,但不普及,并未形成具有等级意义的丧葬用俑制度。

注 释

①李逸友:《辽代契丹人墓葬制度概说》,《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海洋出版社,1991年。

②聂定、李思雨:《辽代墓葬出土木俑探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9年6期。

③ 1 8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白音罕山辽代韩氏家族墓地发掘报告》,《内蒙古文物考古》2002年2期。

④辽宁省博物馆文物队:《辽代耶律延宁墓发掘简报》,《文物》1980年7期。

⑤著者不详:《辽李进墓发掘报告》,《文物参考资料》1951年9期。图见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沈阳考古发现六十年出土文物卷》,辽海出版社,2008年。

⑥冯永谦:《辽宁法库前山辽萧袍鲁墓》,《考古》1983年7期。⑦孙国平等:《辽宁朝阳孙家湾辽墓》,《文物》1992年6期。⑧王银田等:《山西大同市辽代军节度使许从赟夫妇壁画墓》,《考古》2005年8期。

⑨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辽陈国公主墓》,文物出版社,1993年。报告作者认为木俑应为公主邑司官中的孔目官之类的替身缩影。

⑩朝阳地区博物馆:《辽宁朝阳姑营子辽耿氏墓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3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11田村实造、小林行雄著,李彦朴等译:《庆陵——内蒙古辽代帝王陵及其壁画的考古学调查报告》,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6年。庆陵之东陵是辽圣宗还是辽兴宗的陵寝,学界目前尚有不同意见。

12郑绍宗:《契丹秦晋国大长公主墓志铭》,《考古》1962年8期。

13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辽中京博物馆:《宁城县埋王沟辽代墓地发掘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1417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宣化辽墓——1974~1993年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1年。

15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辽宁北镇市辽代耶律弘礼墓发掘简报》,《考古》2018年4期。

16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北京市大兴县辽代马直温夫妻合葬墓》,《文物》1980年12期。

19敖汉旗文物管理所:《内蒙古昭乌达盟敖汉旗北三家辽墓》,《考古》1984年11期。

2021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阳市林四家子辽墓发掘简报》,《北方文物》2013年2期。

22张家口市宣化区文物保管所:《宣化下八里Ⅱ区辽壁画墓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8年。

23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阳市西三家辽墓发掘简报》,《文物春秋》2010年1期。

24昌平县文物管理所:《北京昌平陈庄辽墓清理简报》,《文物》1993年3期。简报作者认为是墓主人生前形象,且为契丹人。林沄认为墓主是汉人(《陈庄一号墓女俑身份商榷》,《北方文物》1996年第4期),两件陶俑是契丹奴婢。刘浦江则认为这对陶俑更有可能是燕云汉人形象(《说“汉人”——辽金时代民族融合的一个侧面》,《民族研究》1998年6期)。

25苏天钧:《北京郊区辽墓发掘简报》,《考古》1959年2期。

26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唐永泰公主墓发掘简报》,《文物》1964年1期。

27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安羊头镇唐李爽墓的发掘》,《文物》1959年4期。

28贠安志、王学理:《唐司马睿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5年1期。

29李蜀蕾:《十国墓葬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30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扬州五代谢俯军墓发掘简报》,《东方博物》第59辑,中国书店,2016年。

31扬州博物馆:《江苏邗江蔡庄五代墓清理简报》,《文物》1980年8期。

32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合肥南郊王小郢五代墓清理简报》,《文物研究》第14辑,黄山书社,2005年。

33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五代——吴大和五年墓清理记》,《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3期。

34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南唐墓出土木俑及石刻星象墓志盖》,《文物资料丛刊》10,文物出版社,1987年。

35石谷风、马人权:《合肥西郊南唐墓清理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3期。

36(宋)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一,岳麓书社,1990年。

37(宋)马令撰:《南唐书》卷三,中华书局,1985年。

38(元)脱脱等撰:《辽史》,中华书局,1974年。

39(宋)曾公亮撰:《武经总要》卷十六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990页。

40(宋)曾公亮撰:《武经总要》卷十六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992页。

41吴炎亮:《试析辽宁朝阳地区隋唐墓葬的文化因素》,《文物》2013年6期。

42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山西长治唐墓清理简报》,《考古通讯》1957年5期。

43陕西省博物馆、礼泉县文教局唐墓发掘组:《唐郑仁泰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7期。

4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长安城郊隋唐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

45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阳市博物馆:《辽宁朝阳市黄河路唐墓的清理》,《考古》2001年8期。

46金殿士:《辽宁朝阳西大营子唐墓》,《文物》1959年5期。

47有学者指出,墓中随葬成对石侍俑是受到突厥石人影响的粟特习俗,黄河路唐墓石俑表现的是杂居营州的粟特人形象。霍巍、赵其旺:《辽宁朝阳黄河路唐墓石俑族属考》,《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6期。

48(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九记“今丧葬家于圹中置桐人,有仰视、俯听,乃蒿里老人之类。” 中华书局,1985年。第340页。《宋会要辑稿》礼二九之二〇——二一记载北宋真宗赵恒所葬永定陵的明器,“添造……仰观、伏听、清道、蒿里老人、鲵鱼各一。”(清)徐松辑、刘琳等校点:《宋会要辑稿·礼》,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49朝阳市龙城区博物馆:《辽宁朝阳七道泉子唐墓发掘简报》《文物》2018年6期。

50朝阳市博物馆:《朝阳纺织厂唐墓发掘简报》,《边疆考古研究》第8辑,科学出版社,2009年。

51卢亚辉:《中古墓葬出土伏听的考古学研究》,《文博》2019年5期。

52程义:《关中地区唐代墓葬研究》,文物出版社,2012年。第149页。(宋)王溥《唐会要》卷三十八(中华书局,1955年。第698页)记载,会昌元年(841年)“工商百姓诸色人吏无官者……其明器任以瓦木为之,不得过二十五事,四神十二时并在内,每事不得过七寸,舁十舁。伏以丧葬之礼,素有等差,士庶之室,近罕遵守,逾越既甚,糜费滋多。”但关中9世纪之后的唐墓中也基本不见十二生肖俑了。

53邓菲:《形式与意涵的多样化——论两宋考古资料中的十二生肖像》,《民族艺术》2015年6期。

54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编:《陕西省出土唐俑选集》,文物出版社,1958年。

55秦大树:《宋元明考古》,文物出版社,2004年。

56关于安史之乱后的营州历史,参曾成;《唐代幽营地域的族群与政治——以唐与奚、契丹的互动为中心》,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

猜你喜欢

契丹墓葬朝阳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
美是童年朝阳
春秋战国时期西戎墓葬葬俗初探
迎朝阳
阮春黎 迎着朝阳,一直跑
寻找契丹族遗迹
不许耍赖
河南洛阳发现曹魏时期大型墓葬
契丹喝死外交官
公务员醉死酒桌,一千年前的官场就很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