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浅析

2021-10-13王俐

南北桥 2021年23期
关键词:音乐学科提升路径教学方法

王俐

【摘    要】音乐教学作为美育实现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从激发学生兴趣、设计教学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学情分析机制,去探析音乐学科教学方法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音乐学科  教学方法  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3.042

随着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也更加强烈。音乐能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对行为主体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音乐的主要途径,通过音乐教师分析受教育者认知情况和学习能力,设计音乐教学内容,采取丰富的教学实践模式,进行音乐教学情况反思等行为来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闭环,促使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音乐学科教学方法探析的重要意义

音乐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具有鲜明感染力和普遍性的一种艺术形式,人类能够通过对音乐相关要素进行创作来实现思想与情感的交流。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与形态,音乐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对于音乐的感悟、创造和表现行为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健全人们的基本素养与综合运用能力。音乐是我国现代素质教育体系的基础构成,音乐学科重在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进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增强其对世界音乐文化多样性与丰富性的认知和理解,由此促进学生人际交往、情感沟通的发展,对于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同推进起到重要作用。

我们都知道,方法是行为的先导,行为主体为实现某种目标而进行的实践活动都是有显性或隐性的方法作為指导的。正确、合适、高效的方法有助于实践目标的达成,不仅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能够超出行为主体的预期;而不恰当、不适宜的方法就有可能使行为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偏离预期追求,难以实现实践的目标。同时,我们还应当明确,获得恰当适宜的方法并非一蹴而就,而应当是行为主体在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实践环境进行较为全面的掌握和理性的判断,才能在实践中逐渐明晰。因此,音乐学科教学作为有师生多元行为主体参与的实践活动,需要正确、适宜、高效的教学方法作为指导。音乐教师应当在学科教学中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性、弘扬民族音乐、理解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音乐课程教学理念。在持续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中音乐教师才能逐渐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

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是音乐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接收者和实施对象。音乐学科的教学方法探析能够使学生以更恰当的方式汲取音乐学习内容,从而获得有关音乐的运用技能,所以教学方法的探析对于学生而言具有多重意义。教学方法的探析和改进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音乐认知基础、提升其审美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协同发展,进而提升学生对于纯文本知识的学习效能。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是音乐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规划者和实施者。音乐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持续探索和科学反思,不仅是基于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也是音乐教师实现美育教学价值、追求职业使命的应有之义。

二、音乐学科教学方法提升的实现路径

(一)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上,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学习,都需要发挥行为主体的内在驱动力,只有充分调动其参与意愿,才能使行为主体全心投入至对应的活动之中。学生是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力量,所以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探析时,应始终关注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调动与音乐相关的多种元素去引导学生走近音乐、热爱音乐,在参与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逐渐体会音乐独特的魅力[1]。学生如何去发现音乐的“美”,需要教师有计划、有规律地引导。作为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须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尤其是音乐这一审美性、人文性和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当不断进行乐理知识积累和音乐表演能力的提升。因此,音乐教师在课上或课后应当注重对学生成长规律和兴趣偏好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艺术素养水平,由此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

我们都知道,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师生就音乐技能和理论知识进行系统交流的主要场合便是课堂,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并把握对音乐课堂的利用,创新教学方式,以语言、歌声、琴声和肢体动作来感染学生。音乐教师还应当注重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由于音乐这门课程的表演和展示效果是音乐教学效能的重要测评方式,所以音乐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状态。利用诙谐有趣的言语、和蔼可亲的态度去吸引学生,使学生在参与音乐教学的师生互动中不由自主地沉浸于轻松欢快的知识之中,从而积极地对音乐教师所提出的学习要求进行反馈和展示。音乐学科作为一门能够陶冶情操、启发心智的艺术学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舒缓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进步,这又会使他们对音乐教学产生憧憬和期待,从而形成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

此外,音乐教师应当立足教学的全过程,不仅要重视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兴趣培养,还可以为其布置一定的音乐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对于学生而言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负担,音乐教师应当充分发挥音乐这一学科具有的优势,将所谓的学习负担转化为学习动力和乐趣,使学生在非课堂环境中自主探寻并感受动听的乐曲、体会音乐的魅力。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为起点,探索更多优秀的教学方法。

(二)设计充实的音乐教学内容

音乐教学需要教学内容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有效传递,也是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方法实践和探析的目标所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教师与学生就音乐学科的教与学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只有得到多元的创新,才能更加贴合师生对音乐的现实需求和预期。教学内容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的获取,进而关系音乐学科的教学质量。因此,音乐教师应当以学生的成长规律、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对“美”的鉴赏能力、对乐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牢固掌握为实际目标,对音乐相关的课程标准进行解读,通过深入研究和剖析音乐教材,把握音乐学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具体而言,教师在进行音乐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设计时,应当重点向学生教学音乐基本要素,在音乐表演的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节拍、音色、旋律、速度、力度、调式等影响音乐呈现效果的多种要素。

教师还应对音乐的风格流派、体裁形式、识谱技巧、编曲创作等基础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还应使学生掌握音樂基本技能,在进行生动讲解和灵活示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乐曲演唱、演奏或创作的初步技能探索。在充分调动视觉和听觉等多重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识读乐谱,在自信地状态下演唱乐曲或演奏乐器。

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还应当对音乐历史及相关文化进行设计和规划,使学生有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种类的音乐风格和形式的基本能力,能够辨识音乐与姊妹艺术之间的关联,从而对不同门类的艺术进行交互感知。音乐教学内容的设计还应当立足实际,发挥音乐的社会功能,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多元认知。因此,音乐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当甄选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优质教学素材作为音乐教学内容的延伸,扩大学生对于音乐学科的视野。所以教师在教学素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规划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学习迁移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健康审美能力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注重对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音乐学科教学模式

在教育教学领域,合作是让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一种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适用于每一个教学阶段,该方法也适用于每一门学科,音乐学科也不例外。音乐教学不仅应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交互,还要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就音乐教学内容进行积极交流和沟通创造条件。因此,音乐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创新音乐教学方法,在学生的兴趣激发与合作学习中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音乐学习主观能动性。音乐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审美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表演效果、秩序维护、性别差异等因素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分组,再依据音乐教学理念和追求音乐教学目标实现的基础上,设计并布置小组合作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协商对小组内部进行恰当分工。

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中,音乐学科的课时相对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而言较少,所以需要教师高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来达到对学生的乐理知识传递和音乐技能培养。各个学习小组可以参照实际的音乐教学内容对乐理的文本和基础知识进行相互抽查检测,这将节省音乐教师逐个检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时间,为音乐教师进行多元教学模式的有效探索留出更多时间。音乐教学是以提升学生审美为核心的教学活动,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合作学习情境。比如,音乐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展歌唱比赛,使各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分工、分词、练习,在班级内进行表演和评比。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在公共场合勇于展现自身实力的胆量,还能使学生在各个小组的表现对比中寻找差距,从而让自己产生对于音乐学习的更高要求。

伴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被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多媒体的教辅功能可以实现传统音乐教学所不及的技术和资源的延伸,使音乐合作学习小组的任务完成形式更丰富,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选择的学习方式。比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展乐曲识别或乐谱创作比赛,通过多媒体的优质网络传输功能和音乐软件的下载及运用功能共享音乐教学资源,以提高各个小组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带领学生一同感悟音乐的魅力。因此,音乐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巩固学生的乐理基础和音乐技能。[2]

九层高台,起于垒土。音乐作为一门需要理论和实践学习的学科,需要学生在能动的训练中打牢坚实的音乐基础。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规划和布置时,注重对乐理知识、技能学习、审美体验、文化认知等内容的协调分配。小组学习合作模式作为研究和实践证明的重要教育模式,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在开展小组学习合作模式时,应当贴合学生的音乐教学实际需求,不仅能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信心,还能够激发其联想能力和创造意识,使学生在互帮互助、良性竞争的基础上形成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四)建立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反馈分析机制

音乐教学方法的探析应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过程中,教学方法逐渐完善、能够满足学生教学需求并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教师不仅要探索新的研究方法,还要注重对学科的分析,包括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效果的分析以及学生学习反馈的分析。学生作为音乐教学效果的直接反馈对象,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教师应当对学生的音乐教学参与情况和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学生作为音乐教学参与主体,由于成长环境、审美能力、性格特征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对于音乐教学的学习情况也存在差异。音乐教师应当明晰这一差异存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通过对学生音乐课堂参与状态的观察和记录、发放并收集学生关于音乐教学意见和建议的调查问卷、与学生进行个人或群体的采访谈心等形式,了解学生的音乐学习状态,从而对音乐教学的思路和方法进行适当改进。[3]

音乐教师分析教学方法及改进教学思路时,应始终坚持凸显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根据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与音乐认知水平来探究音乐教学模式,在明确教学要求的规定性和适度的弹性之间寻找平衡点来设计并规划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音乐教学内容。只有立足音乐教学全过程,调动教学的多个环节协同发力,才能形成音乐教学的科学闭环,从而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实现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综合素养提升。

三、结束语

提升音乐学科的教学效率教师和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进行持续的互动交流、总结经验和改进反思。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力量,须始终坚持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审美素养,使学生在掌握乐理知识、具备展演能力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完善的个性与人格。教师要立足音乐科学的教学方法探析,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从而为未来社会的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亚玲,王弼才.音乐学科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策略分析[J].新教育时代,2015,4(11):12-15.

[2]王小岚.浅谈音乐元素的融入与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7(2):24.

[3]杨永国.大数据视角下的音乐专业技能课程学生考试心理与评分机制的探索——以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为例[C].第六届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心理学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猜你喜欢

音乐学科提升路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情商教育在小学音乐学科中的师生互动实践
浅谈音乐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运用信息技术,让音乐课堂活力纷呈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