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舆论监督如何实现建设性探析

2021-10-12胡芳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建设性舆论监督新时期

摘要:社会不断进步,媒体不断变革、发展,新闻舆论监督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发挥舆论的力量,让公众全面了解公共事务,使其按照公共准则运作的行为。舆论监督是新闻行为,也是社会行为,是新闻媒体需要承担的责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媒体的舆论监督还存在不当之处,导致新闻舆论监督存在一些问题。现在,广播电视媒体关于舆论监督的报道逐渐增多,这种做法是在履行社会责任,对推动一些社会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在媒体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电视新闻舆论监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以广东汕尾广播电视台《新闻聚焦》栏目为例,着重研究当前新闻舆论监督实现建设性的方法。

关键词:新时期;舆论监督;建设性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5-0102-02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0年度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新时期舆论监督如何实现建设性”成果,项目编号:16Z168

一、广播电视新闻舆论监督概述

舆论监督包括广义的舆论监督和狭义的舆论监督。其中,广义的舆论监督是用各种方式传播民众议论的内容以及建议、意见;狭义的舆论监督是各种媒体如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民众议论的内容以及建议、意见。本文所说的舆论监督,指的是狭义舆论监督中的广播电视新闻舆论监督。

广播电视进行新闻舆论监督,就是从新闻的角度评论事实,提供相关信息,实施监督并作出评估决策,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公正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电视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不足

(一)所报道的内容不够深入

一些电视新闻舆论监督节目门槛低,分量不足,有的报道甚至会谈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内容,为了得到关注而制造悬念,看似惊人,却很难引起共鸣。这样的新闻舆论监督只是用篇幅代替质量,不注重事实报道,注定无法引起受众的关注。此外,由于编辑人员的能力不足,不能深层次分析事件的背景以及发展趋势,新闻舆论监督的主题无法升华。

(二)重视形式而忽视内容

一些电视新闻舆论监督节目偏重形式,忽视内容。新闻表现手段有很多,如纪实方式、暗访方式或者“抓现场”等等[1],但是,这样的手段只适合特定的题材和内容,并不适用于所有舆论监督。对新闻表达手段进行合理运用,能够将事件的整个过程展现出来,让受众看到报道之后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报道人物时,要将被报道对象的个性特征以及形象准确地展现出来。在选材上,不应全拍,而要挑选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让受众准确了解所报道的信息,但许多电视新闻舆论监督节目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三)栏目水平不高

一些地方电视媒体效仿央视的舆论监督栏目,然而很难达到预期水平。央视地位特殊、资源丰富、经济实力雄厚,其新闻来源非常广泛,依托全国,辐射全球,覆盖面广,派出的记者可以到全国各地采访,而且央视的新闻采编人员素质高,新闻观念更新速度快。地方电视台尤其一些地市级电视台,没有考虑到自身的资源实际,进行舆论监督时盲目模仿央视节目,在捕捉热点上过分求新求大,超出了自身能力,导致播出的内容缺乏吸引力。

地方电视台即便要介入深度的舆论监督报道,也应避免求完美,只要有合适的主题,就要把握住机会,深入探索,从而取得预期效果。所以,需要对栏目设置、播出频率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研究,要深入群众的生活,切合实际,只有发现问题并不断挖掘,才能够获得成功。

三、《新闻聚焦》栏目的主要内容

《新闻聚焦》栏目主要围绕汕尾市委七届十次全会部署的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开展报道,重点关注全市各地各部门在以下方面存在的不足:构建“湾+区+带”区域发展格局、打赢“三大攻坚战”、实施“基层基础建设年”“项目双进会战年”“营商环境优化年”三大行动、“五城联创”工作、重大民生项目建设、以“绿富美”推进乡村振兴、以绣花功夫加强城市管理。栏目以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重点和事项为主线,聚焦各地各部门在推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痛点、堵点、难点,曝光群众反映强烈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以事实说话,促进问题的解决,落实整改。栏目选题坚持以“党政关注、群众关心、近期可整改”为标准,以批评监督类报道为主。

四、舆论监督实现建设性的有效方法

(一)将《新闻聚焦》栏目打造为王牌栏目

《新闻聚焦》开创了以新闻的力量推动中心工作开展的先河,成为目前全省地级市广播电视台唯一定期播出的新闻监督节目。经过《新闻聚焦》栏目组的不断探索和完善,当前已经形成了“报道播出—整改反馈—督办落实—跟踪回访—落实归档”的完整闭环。为了扩大栏目的影响力,栏目还为每期节目编发快报,供相关市领导和成员单位传阅。栏目每周二、四晚上在汕尾广播电视台播出,次日在海丰、陆丰、陆河电视台重播,实现了全市多层覆盖,形成了“电视首播、重播+快报+手机端”的立体传播格局。同时,为了防止负面炒作,栏目仅在汕尾手机台和粤政易平台播发,没有在网络、微信和抖音等平台播发,即便如此,每期节目在手机台的浏览量也保持在5000左右,最高瀏览量超18000。

(二)强化作风建设

《新闻聚焦》栏目是观察各地各部门工作落实情况的窗口,需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当前,建立了由台长把关、分管副台长负责的《新闻聚焦》采编工作领导机制,定期开展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让栏目采编人员在新闻实践中增长才干,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把握事物的规律,解剖麻雀,见微知著,一叶知秋,着力锻造一支敢打能赢、勇挑重担、敢啃硬骨头的新闻铁军。开播之前,栏目所有工作人员参与纪律教育学习,从而保证所有采编人员坚守职业道德,始终做到廉洁自律。在严格落实三审制度的基础上,还对节目的选题申报、采访规程、节目制作、节目审核、反馈信息、入库存档等一系列内容作了严格的规定,确保节目安全播出,万无一失。同时,开展了密集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开播以来,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不断提升栏目采编人员业务能力水平。通过不断学习,改进和丰富节目内容,提升节目品质。

(三)开展舆论监督

《新闻聚焦》栏目坚持政治家办台原则,开展建设性舆论监督,既揭露问题,又弘扬正气;既注重宣传,又综合考虑政治和社会效果;既做到服从全市工作大局不错位,又做到服务全市人民诉求不缺位。开播以来,栏目围绕“奋战三大行动 奋进靓丽明珠”开展选题策划和筛选,包括“基层基础建设”“项目双进”“营商环境”“创文创卫”“店小二服务”等主题,内容涵盖重点项目进展、违法建设、污水排放、窗口服务、产业园区、断头路、卫生环境等。在选题上,按照“党政关注、群众关心、近期可整改”的标准确定方向。例如,市委会议关注闲置土地问题,栏目马上展开调查采访,推出了《环品清湖闲置土地情况调查》《显达时代广场项目土地用而未尽原因调查》等土地题材调查报道,促进相关部门展开调查、加强管理。开播以来,相关责任单位整改反馈率达到100%,不仅促进了单个曝光事件的解决,也对当地同类别、同行业相关问题的解决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关注民生大事

栏目坚持建设性原则,将党性与人民性统一起来,积极回应民生热点,搭建党群沟通桥梁,将栏目打造成观察各地各部门工作落实情况的窗口。栏目采制播发了许多民生题材的调查报道,推动、加速了一批民生问题的解决。例如,反映市区断头路问题的《市城区兴华路三十二年未贯通原因调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兴华路启动征迁并顺利通车后,市民纷纷点赞,并为栏目送来锦旗表达感谢。栏目根据民生热点,在不同时期策划不同主题的深度报道,创作了一大批饱含实践热度、生活温度和情感深度的精品力作,在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调查类报道的采制难度大,不仅调查过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对记者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较高。《新闻聚焦》栏目在这方面的报道是短板,存在一些问题,如选题资源相对匮乏、节目储备不足、采编力量有待加强、整改力度不够等,需要多措并举,完善机制。

其一,忠实履职,坚持党性原则和职业操守。要始终坚持党性原则,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和纪律意识,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放在心上,及时发现症结所在。对于有关部门在推进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堵点和难点,要促进问题的解决和工作的落实,让被监管单位感受到记者的善意和用心。

其二,品质为王,坚持优质内容输出。要坚持内容为王、质量为王的原则,选准选题,做好栏目,把握舆论监督的时间、程度和效果[2],不断提高节目制作水平,使《新闻焦点》成为党政信任、群众满意的建设性舆论监督王牌栏目。

其三,紧密协作,拓宽选题来源。加强领导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优化成员单位月报排名和通报制度。同时,积极配合市纪委监委、市政府组织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工作班开展公开、秘密訪谈和专题交流,发展私人信息人员队伍,奖励公开报道,进一步拓宽话题来源。

五、结语

连续推出的《新闻聚焦》节目,可谓是不断线的舆论攻坚战,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新闻聚焦》作为舆论监督电视栏目,汕尾广播电视台将其树立为行业标杆,将建设性舆论监督作为鲜明导向,按照“党政关注、群众关心、近期可整改”的标准,将解决问题推向“快车道”。《新闻聚焦》成为全省地市电视台唯一定期播出的新闻监督节目,标志着汕尾主流媒体的新闻舆论监督工作正向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说明其监督力度和监督效果也进入了全新阶段。随着《新闻聚焦》对各类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的攻势进入白热化阶段,汕尾广播电视台作为党媒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敏.从网络问责的特征与过程看新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03):188-192.

[2]耿国阶,张晓杰,孙萍.地方政府对网络舆论监督的实用主义回应及其政治意蕴[J].东北大学学报,2014(01):58-63.

作者简介:胡芳(1981—),女,广东广州人,硕士,主任记者,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猜你喜欢

建设性舆论监督新时期
如果被无端指责,该咋办
以建设性新闻理念推动广电媒体转型
建设性新闻实践中值得注意的几个关系
言论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全媒体时代做好舆论监督的五个方面
真正让舆论监督有力量
舆论监督的建设意识
“难点”也是“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