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流行语活力的机制分析
2021-10-12李亦君刘歆雨张乐
李亦君 刘歆雨 张乐
摘要:《咬文嚼字》编辑部自2008年起,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播正能量为基本思想,逐年整理并公布年度十大流行语,这一举动说明流行语已经开始对汉语使用者日常用语习惯产生巨大影响。同时,部分流行语被纳入《现代汉语词典》肯定了其存在价值。本文主要以2010—2020年《咬文嚼字》公布的十大流行语为例,基于社会因素、层级结构、汉语言因素、外来语影响的四个视角,通过分析中新网使用数据,对《咬文嚼字》2010—2020年十大流行语是否具有活力进行判定,并分析其中某些流行语具有活力的原因,从而探讨影响流行语活力的机制。
关键词:《咬文嚼字》;流行语;流行语活力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5-0076-04
基金項目:本论文为2021年北京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影响流行语活力的机制分析——以《咬文嚼字》2010-2020年公布的‘十大流行语’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202110009195
一、流行语的定义问题
流行语包含两层含义,就语音角度而言,流行语涵盖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语音、方言语语音、外来语语音。所以流行语是一种不完全涵盖于现代汉语之内的语言,符合语言的基本属性。
至于“流行”,作为定语则赋予了特殊属性。《现代汉语词典》给予“流行”的解释为“广泛传布;盛行”[1],却并未规定广泛传布的主语。所以,流行语可以仅在某一行业、领域、人群中流行,也可以在多个行业、多个领域、多种人群中广泛使用。
二、赋有活力的流行语
随着人们对新事物指称需求的不断增加,汉语词汇呈现不断增加新词语的趋势。“社会的急剧发展,在语言中首先反映在一般词汇上。一些新词总是先进入一般词汇,还有一部分可能进入基本词汇。”[2]与一般词汇有别,一些具有活力的流行语自产生以来就被人们长期使用,而一些失活的流行语则逐渐被使用者遗忘。因此,流行语的出现为该规律增加了一个新阶段:从新词先进入流行语再到一般词汇。换言之,具有活力的流行语将会进入一般词汇。
一般词汇虽然不如基本词汇被人普遍使用,但存在固定的使用人群,因而使用数量不会受社会热点的影响产生剧烈波动。例如,在学校经常出现“课堂”“讲义”等一类一般词汇,它们长期被在校师生固定使用,尽管可能会受到社会热点新闻的影响而产生短时间内使用数量激增的情况,但是由于存在固定的使用人群,因而使用数量不会产生剧烈波动。这意味着,社会因素的直接影响对于流行语普遍使用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流行语的生命性取决于自身所拥有的特性对于活力的影响。反映在中新网使用数据上,逐年使用数值波动较小,使用数量相对稳定的流行语是具有活力的流行语。
三、社会因素对流行语的影响
(一)受社会因素影响的流行语分类
流行语的产生、传播和发展都离不开媒介的力量,全面启航的数字时代为流行语的孕育与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仅仅是单独的个体行为或是小范围口耳相传、约定俗成的语言词汇都不足以发展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流行语,因此,社会因素对于流行语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两类。
1.社会生活热点类
2010—2020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中的“围脖”“最美”“小目标”“打call”等。
2.时事政治新闻类
2010—2020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中的“中国梦”“打虎拍蝇”“供给侧”“不忘初心”“文明互鉴”“区块链”等
(二)《咬文嚼字》2010—2020年流行语活力分析对比
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也在创造语言,丰富的社会生活为新的语言诞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例如,由网络时代诞生的新媒体软件微博催生的流行语:“围脖”,“织围脖”即“写微博”。人们在使用新媒体过程中共同创造出来的喜闻乐见的词汇:“最美”,即“最美丽”的简称,新兴的用法“最美+身份”的组合作为一种对人物的美称在2012年成为感动中国的新力量,如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等。“最美”如今也成为社会大众普遍认可的歌颂正义、勇敢、担当等正能量的词语。
时事政治新闻类流行语,即由国家领导人、国家层面的机关或主流媒体发布的词汇,一般具有政治性和正确性,弘扬了正确的价值观念,符合人们对于词语的使用需求,因此更易得到媒体的广泛传播与使用,例如,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以其清新的理念和亲和的风格,逐渐被广大民众认同,并日渐成为主流话语之一,一直流行至今。“打虎拍蝇”以生动的比喻反映了党中央在惩治腐败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政策措施,既形象又深刻,顺天时而得民心。“文明互鉴”表明世界各国应不断交流,对于不同文明采取包容的态度相互借鉴。“区块链”属于信息技术领域术语,该流行语却被人们广泛使用,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从总体数据上看,源于时事政治新闻的流行语,相较于源自社会生活热点的流行语来说,一般能获得持续稳定的话题热度,也就是更具活力。以《咬文嚼字》2016年和2017年的两类流行语连续几年在中新网的出现频率为例,2016年源于时事政治新闻的“供给侧”在2016—2020年的搜索数据分别为6682、5287、3738、3759、2478;2016年源于社会生活热点的“小目标”在2016—2020年的搜索数据分别是178、365、289、319、253;两个偏正词语的使用数据呈现着明显的差距:“供给侧”的数据虽然总体呈下降趋势且降幅大,但其使用基数低谷仍高于2000,而“小目标”出现次数低,其峰值仍低于500。
2017年源于时事政治新闻的“不忘初心”在2017—2020年的使用数据分别为1300、1691、3825、1787;2017年源于社会生活热点的“打call”在2017—2020年的使用数据分别是155、287、159、183,选取两类中较为典型性的词语进行比较,结果依旧如上。
可以看出,受社会因素的影响,源于时事政治新闻的流行语使用量普遍高于源于社会生活热点的流行语,比较有活力。
四、基于层级结构视角下的流行语
(一)层级结构角度下的流行语分类
部分流行语的使用是基于汉语体系的,多是结合一些传统规范再根据具体时代背景改编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于流行语的分析可以从语言的层级结构角度划分,下文将分别从语素、词汇、短语、句子四个角度对可以定义其归属的流行语进行分类,进一步选取中新网的搜索使用指数数据作为分析判断的依据之一。
1.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2]。2010—2020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中的“忐忑”“赞”等流行语属于语素。
2.词
词是最小的表义单位,如2010—2020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中的“点赞”“倒逼”“锦鲤”“教科书式”“打工人”等。
3.短语
短语是由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上能够搭配的语言单位组合起来的没有句调的语言单位,如2010—2020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中的“伤不起”等。
4.句子
句子是由词、词语构成,能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基本单位,如2010—2020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中的“神马都是浮云”“主要看气质”等。
(二)《咬文嚼字》2010—2020年流行语活力分析对比
流行语中词的占比较大,短语次之。其原因在于词和短语相较于其他语言单位,具有动态性较强、稳固性较弱、易于反映社会发展动态等一系列特征[3]。因此,词和短语也方便人们在其基础上根据想要表达的意思进行再创造,同时也符合社交用语场合中沟通的交互性强、想要迅速得到对方反馈而进行后续交流的特点。
在几个典型案例中,“忐忑”和“赞”同属于语素,前者是双音节语素,后者是单音节语素。然而“赞”比“忐忑”应用得更广泛,因为前者不仅能够单独作为动词使用,还能构词成“赞扬”“赞叹”等词使用,2012—2020年中新网使用数据基本稳定在14500篇以上,说明媒体在报道中逐渐开始将其作为常用语使用。
“点赞”和“倒逼”同属于词,且都是2013年的流行语。通过中新网数据可以看出,“点赞”从一开始极低的使用率到之后稳定在三四千。从社交平台所共有的按“赞”表示认同某人的观点开始,“点赞”也逐渐脱离了社交平台的按钮,成为人们赞美某人或某事某物所共同认同的说法。而“倒逼”虽然不能说是完全失活,但使用频率一直保持一个较低的水平。这是由于其一开始是一个经济领域的词汇,后来因被政治领域引申而扩大了使用范围。但是它本身并不是一个人们在交流中常用的词汇,因此随着政治领域新的语汇的出现,其使用频率逐年变低。至于“锦鲤”“教科书式”“打工人”这些流行语虽然近几年才被《咬文嚼字》评為年度十大流行语,从产生至今没有很长的使用时间,但从结构和含义上来看,更容易在之后的使用中继续保持活力。
“伤不起”和“剁手党”同属于短语,但它们都不具有成为长时间流行语的潜力。“伤不起”的流行一开始是因为2013年的歌曲《伤不起》的传唱,但脱离了特定事件之后,它本身表达的含义并不是人们在生活中想要表达的,甚至之后又有了新的流行语代替了它的含义,因此逐渐失去了活力。与之不同的是,“剁手党”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人们生活社交中不可或缺的,但是它的流行本身具有很强的趋势性。“剁手党”因为受到“双11”等线上消费对于人们的消费影响,一般于每年11月达到使用高峰期,而在其他月份并不经常被使用。该流行语由于受特定背景的影响,每年的使用频次此消彼长,呈现出了规律性的趋势,因此“剁手党”这一流行语的活力较低。
“神马都是浮云”和“主要看气质”同属于句子,中新网使用数量低于100篇,因此作为句子出现的流行语是最容易失活的。与语素不同,语素可以通过新的构词而重新出现,但句子本身并不能再添加语言单位了。因而当脱离了特定的时代背景之后,原来的流行语语境就消失了,那么作为独立存在的句子就很容易让人不明白它想要表达的意思,这就导致作为句子出现的流行语比较容易失活。
五、基于汉语言因素而产生的流行语
(一)汉语言因素视角下流行语的分类
流行语的产生大多符合汉语使用者的语言习惯,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汉语言因素影响。基于汉语言因素影响层面,可将流行语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对于现存文献、文学著作、经典影视的吸收及借鉴
2010—2020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中,部分流行语通过赋予现存文献、文学著作、经典影视已有词句新意义、新情感、新语境的方式产生。如“奇葩”“围观”“穿越”“躺着也中枪”“剁手党”“洪荒之力”“后浪”等。
2.受语音影响而产生
(1)方言的引用。流行语对于方言的引入非盲目借用,而是选取各地区方言词汇下对应的汉字,并以现代汉语标准发音替代方言读音。例如,2010—2020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中的“给力”是海南省临高地区的方言,“失联”则是台湾地区常用用法。
(2)谐音的使用。部分流行语使用谐音的手法创造新词。例如,“神马都是浮云”(什么都是浮云)、“围脖”(微博)、“压力山大”(亚历山大)、“蓝瘦,香菇”(难受,想哭)。
3.通过缩略语的形式创造
2010—2020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中出现了以下缩略语:“亲”(亲爱的)、“悲催”(悲惨得催人泪下)、“高富帅”(高大富有帅气)、“高大上”(高端大气上档次)、“官宣”(官方宣布)、“巨婴”(巨型婴儿)、“杠精”(抬杠成精)、“飒”(英姿飒爽)。
(二)《咬文嚼字》2010—2020年流行语活力分析对比
通过中新网2010—2020年使用数据对同年流行语进行对比,《咬文嚼字》2010—2020年十大流行语使用数量比较稳定的词语有“围观”“穿越”“给力”。
比较具有活力的流行语多因现存文献、文学著作、经典影视的吸收及借鉴而产生。由于现代汉字是历代规范汉字的结果,为指称新事物、新认识从而在短时间内创造新文字难以达成汉语使用者的普遍认可。这说明,一些新造词语如“躺着也中枪”“剁手党”“洪荒之力”难以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及使用。
与之相比,赋予已有词句新含义的一类流行语如“围观”“穿越”更具有活力。“围观”将现实意义下人们围聚在一起旁观某件事情的状态运用于互联网世界,该用法使互联网交流更具有画面感,因此被人们长期使用。“穿越”的使用数量最为稳定,该流行语本用于物理领域,如今被用于文学创作领域,成为这一类型小说的专有名词,特指以跨时空为主题的文学创作。文学创作是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条件后的精神追求。这意味着,人们不会停止文学创作活动,而创作者对于文学陌生化的追求,将促使源源不断的创作者对现有主题进行更加新颖的创作。因此,穿越小说不会仅一时流行,而会成为人们长期创作的主题,所以依附于这一小说主题下的流行语“穿越”比较赋有活力。
“任性”也以这种方式产生,然而与同年流行语相比,未能得到人们的普遍使用,近两年使用数量存在下降趋势,2020年中新网使用数量低于500篇。“任性”的运用,降低了原有含义的贬义程度。“有钱就是任性”“任性购”的使用和宣传违背了理性消费的原则,潜移默化地向社会传布崇尚金钱的观念,有悖于现代社会主流价值观,导致该流行语活力较低。而“后浪”这一流行语在2020年中新网使用数量共361篇,其是通过对现有词语增添新含义的方式而产生的,反映了人们对于青年人的美好期望,总体而言“后浪”被人们长期使用的可能性较大。
因此,通过添加新含义产生的流行语,无论是对于新概念义的使用,还是对情感色彩的转变,只有赋予已有词语积极的内容,让其拥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含义,才会更容易保持活力。
部分比较具有活力的流行语由方言词语构成,如“给力”,他被收录于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给力”的收录说明该流行语符合规范性、系统性、普遍性、生命性的原则[4],是从流行语这一阶段向一般词汇、基本词汇的发展。因此,在此基础上可以将“给力”称为赋有活力的流行语。
“神马都是浮云”“围脖”“压力山大”“蓝瘦,香菇”一类通过谐音方式产生的流行语大多活力较低。语音层面,“神马”是对韵母[a]与[o]的混用;声调层面,“围脖”“压力山大”是对声调的混淆;至于“蓝瘦,香菇”既是对[n][l]的误用,又存在声调混淆的问题。这类流行语违背了現代汉语规范化的目标,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普通话的推广。因此,因谐音方式而产生的流行语逐渐被使用者淡忘是正确的,也是必然的。总而言之,基于语音视角,属于方言词汇的流行语更加具有活力。
通过缩略方式构成的流行语基本没有活力,2010—2020年出现的缩略语至今大部分已经被人遗忘。“悲催”“高富帅”使用峰值阶段仅保持3至4年,流行阶段过后呈大幅下降的趋势,近年来使用数量仅为两位数。“高大上”和“高富帅”的缩略方式同是对于三个并列的形容词进行缩略使用,类比来看,两个词语使用趋势大致相同。“官宣”“杠精”“飒”均为通过缩略方式产生的流行语,因而容易受到时间影响间接失去原本含义。“我太难/南了”借助两个同音字“难”与“南”造成趣味性,但是这句话本身并未对汉语使用者提供新鲜的含义,本身不具有生命性,比较没有活力。
由于该类缩略语并未得到官方规定及人们的普遍认可,因此,随着时间推移,缩略语的缩略成分将被人们逐渐遗忘,从而导致人们不能准确明白缩略语表达的含义,而语言作为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自然不会吸收大量不带有明确含义的缩略语进入一般词汇,可以说,通过缩略方式产生的流行语比较容易失去活力。
六、基于外来语影响产生的流行语
(一)外来语因素视角下流行语的分类
在汉语的发展进程中,受中外往来、改革开放等政治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众多“舶来语”,丰富了汉语体系的语意使用,同时也形成了外来流行语的分支,被人们广为流传。根据外来语的产生过程,可以将其分为“借音”“借形”“借意”三种类型。
1.借音
一些流行语从外语的发音谐音而来,由适合的相似读音汉字组成,从发音上能够联系到原语词,而形成汉字语词后带有原语词的含义。如2010—2020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中的“压力山大”(亚历山大)、“霸凌主义”(音译自英语“bully”)
2.借形
借形类流行语指的是直接借用外语文字,或者汉字与外文混用,以表达含义的流行语,通常含义会与外语文字原意相近,并且通过和汉语的组合产生不同的语意。如2010—2020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中的“控”“达人”“hold住”“卖萌”“大V”“断舍离”“互联网+”。
3.借意
部分流行语运用借意的手法,在理解外来语基本意义下,赋予外来语以汉字。如2010—2020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中的“吐槽”“气场”“正能量”“新常态”“创客”“脑洞大开”“友谊的小船”“打call”“硬核”。
(二)《咬文嚼字》2010—2020年流行语活力分析对比
从中新网使用数据上看,“压力山大”从2012年共410篇的相关使用量逐年下降,2020年仅出现101篇左右,故该流行语失去了活力,而原因则是外来文化的不断丰富,“亚历山大”作为人名并不能成为一个标志性的文化事件,随着时间迁移会被人们遗忘。
“控”源自日语语境中“xx控”的结构和字形,其意义指具有某种情结的人。虽然媒体中该流行语保持着较高的使用数据,但其中以流行语形式及意义出现的概率比较低。“控”的使用更多的是日常作为成词语素而出现(如“控股”“控制”等),所以本质上失去了活力。而“hold住”与“卖萌”的使用次数则明显呈下降趋势且使用数量比较少,其原因主要是其是由外语文字与汉语文字结合形成的,形成较为复杂,使用和受用人群均受限,人们无法直白地理解其含义,使得活力下降。
“气场”“逆袭”“创客”“脑洞大开”“友谊的小船”“打call”表现出失活特征。其中“友谊的小船”“创客”“打call”构词方式使得语意较为隐晦,翻译时没有进一步结合汉语语境,导致使用时需要熟悉原外语语境的使用者,从而不能被大多数人使用。
流行语“吐槽”“正能量”“新常态”“硬核”能够保持活力,原因之一在于其构词结构使得语意清晰明了,并且翻译结合了汉语的语境。例如,“硬核”属于较有活力的流行语,该词从英语语境翻译而来,所用汉字做到了以字会意,没有完全照搬原词的语境,即便不熟悉英语的人也能够使用该词汇,因此该流行语将来应当会保持活力。所以,借意一类流行语更容易具有活力。
七、结语
互联网时代如催化剂一般,为流行语的广泛传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促进了流行语的普遍使用。然而,真正永保活力的流行语则能依靠其自身特征,适应汉语使用者语言习惯,符合现代汉语使用规范。因此,人们应该主动对流行语进行适应调整,以创造具有活力性的流行语,从而达到扩充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目的,为汉语使用者指称新事物以及丰富使用汉语的交际表达完整程度和生动效果,提供更为准确和恰当的词语。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838.
[2]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41-243,201.
[3] 王惠.词义·词长·词频——《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多义词计量分析[J].中国语文,2009(02):120-130,191.
[4] 康健,刘柏君.《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的收录原则[J].辞书研究,2019(03):42-49.
作者简介:李亦君(2001—),女,北京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语言文学。
刘歆雨(2000—),女,北京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语言文学。
张乐(2001—),女,辽宁沈阳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