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策略
2021-10-12匡裕
匡裕
摘要:要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这是教育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法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促进学生对法律的遵从,对法治的实践,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关键词:法治意识;初中道德与法治;培养
初中生教育中,不少教师缺乏重视初中生德育和法治教育,忽视了学生的素质只注重学习成绩,导致中学生忽视法治意识。教育界应重视初中德育和法治课程,实施改进的教学模式,而且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的法制意识增强。首先要做到遵纪守法,才能学好知识,做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对法律案例的警示,为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敲响警钟
现实教学中,不少教师经验不足,仅按条例进行普法教育,导致学风不正,思想松懈,法制意识淡薄。这一结果导致初中生难以做到依法约治,法律视野也受到限制。以违法案例为蓝本,结合法学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充分感受到违法犯错所带来的法律责任,使其能真正做到学法守法。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初中阶段的道德與法制教材《依法行使权利》一书中指出,教师的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会依法行使权利,正确对待权益纠纷,懂得行使权利的界限。但大多数教师只是根据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讲授,教学目标也很渺茫。在课程结束后,学生仅能背诵关于依法行使权利的理论知识,而不能对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有迫切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导致教学目标的止损。此时,教师在进行备课前,可根据法律规定和法律规定,对相关新闻案例进行真实有效的查询,并告知未能行使权利的严重后果。学员通过真实的新闻案例渲染,内心能够实现依法行使权利的正视,从而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法律科普教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整节课下来,更能消化法律法规的知识点,对初中的德育和法制教育实施也能顺利进行。
二、关于网络热门的法纪,防止违法陷阱提高法制意识
教改方针应结合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需要,达到深化初中生法律意识的目的。由于网络的发展,中学生对网络也充满了未知的好奇心。但学生不能正确引导,不能判断网络弊端。这种结果对初中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知识点,去解释网络热点法律法规。这种方法对保证初中生的法律意识,避免实际中的法律违法风险十分有效。比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二课时,老师给初中生讲授《网络生活新空间》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教书育人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初中学生认识网络,了解其弊端。因为中学生对网络发展的好奇心,很容易走入网络违法漏网、易受不良网页、诈骗之害。老师只需要利用学生自己对网络的兴趣来进行讲解即可。初中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全面了解网络,增强法律意识,避免网络风险。同时,教师也可以去讲解网络是怎样去推动我国经济、政治、科技等领域的发展。结合网络热词,可以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制课堂的兴趣。比如,美国方面的“推特治国”,这类中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资讯。听到网上热门资讯后,学生们纷纷兴致勃勃,趁机讲解我国网络法律的具体条款。老师教学生如何保护网络隐私权,并解释正确的信息泄露措施。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丰富学生对德育和法制课程的兴趣,不但使学生懂得用法律来保护个人信息,还生动而丰富了促使初中学生法律意识提高的因素。
三、与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
法律的意义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们的安全,无论是社会还是人们都不能脱离生活,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都需要法律来保障。法律对于我们的生命是一把强有力的保护伞,只有在这把伞下,我们才能安然度日,社会才能稳定发展,因此,法律对于生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始终存在。因此,教师可以合理运用生活化教学,把生命与课堂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比如,在学习《法律保障生活》这门课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法律保障会是什么样子,是不是我们的安全没有保障每天都要担心社会治安的问题,是不是我们的公民权利和权利没有保障等等,让学生通过这样一种有方向的问题来展开联想,基于思维认知,建立学生的法律意识。
结束语:《初中道德与法制》的教师,应采用有时效的方式,对初中生进行科普教育,并运用课堂讲解,达到约束、教育学生做遵纪守法的中国公民的目的。这类教育需求,非常有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保护中学生的道德观念,帮助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在法制意识进入课堂的情况下,中学生通过学习也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这种经过改善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可以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打下良好的法制基础,真正能为初中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法制和道德起到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孙艳丽.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法治意识[J].探索科学,2020,(12)
[2]吴荣茜.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