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10-12何纯荪丛培栋

商展经济·上半月 2021年9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

何纯荪 丛培栋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培养更多基础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发挥出高校内部的人才培养优势和企业主体资源的协同效应,满足社会对人力资源专业人才的需求。本文主要分析了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渴求和校企合作模式开展的现状,针对性地研究人力资源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开展措施。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索引:何纯荪,丛培栋.<标题>[J].商展经济,2021(17):-081.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7.25

当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工作中存在重视科研而轻视教学、重视课堂教学而轻视社会实践、重视专业设置而轻视专业建设等问题。高校内部拥有十分庞大的科研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科研资源,如果跟社会企业和政府部门形成长期合作培养机制,就能够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但是当前高校跟企业和政府的人才培养自成体系,人才培养具有分散性和重复性特点,导致大量的资源被浪费。基于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强化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能够有效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促进当地高校的创新发展。

1 校企合作论述

本文深入调查某高校的校企合作评价、类型、内容以及途径,梳理归类了校企合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主要情况。站在校企合作途径的角度来说,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能够成为校企合作的主要教学途径,例如组织实习、教师讲座、共建教学基地、毕业时间和人才招聘等,其中组织实习和兼职教师讲座的学生参与度最高,毕业实践占据了38%,参与科研开发的学生比例最低。站在合作对象角度来说,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属于合作主体,大部分都是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和传统制造行业,只有少量的高新技术企业。综上所述,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运行中,课程建设、实习教学以及毕业实践中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最高,在科研项目合作、校企合作能力提升和校企合作的协调管理运行机制完善方面,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2 校企合作背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2.1 校企合作双方之间利益各异

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利益,是驱动校企合作模式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目前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存在主体双方合作利益各异的情况,导致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没有把人才培养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站在高校的角度来说,高校需要把自身教育责任承担起来,也要积极号召政府部门、社会以及企业方面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工作加强支持力度,但是忽视了对于校企合作协调发展的思考,忽视了如何利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优势,为社会合作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影响了企业的利益获得[1]。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社会企业过于重视成本问题,例如选择企业的技术骨干到学校为学生进行培训、企业投资建设实训基地的回报率、在高校教学活动当中企业的诉求是否能实现、政府部门对于企业参与到高校教育合作当中的优惠政策等,忽视了对于校企合作的战略性思考,导致校企合作对社会企业来说更像是廉价劳动力的代名词。双方利益各异,造成了校企合作效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2 校企合作形式大于内容

当前从数量上来说大学生就业仍然是供大于求的现象,很多用人单位根本不需要投入任何成本就能够在人才市场寻找到适合工作岗位要求的人才,并且具备较大的选择空间,这是很多社会企业对于校企合作模式参与不积极的主要原因。但是作为高校来说,面对的就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提升人才的就业几率,满足学生顺利进入社会的需求,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非常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施校企合作,缺少了系统的教育合作规范,没有把校企双方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导致校企合作的教育效率较低。在校企合作贯彻落实中,社会企业需要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合理性的教育目标、课程设计要求和灵活性教学管理意见,但是由于校企双方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和广度认知不全面,最终只能进行校企双方共同建设校内外基地、集中进入到社会岗位中进行顶岗实习等临时性安排,跟实际的校企合作深度发展目标存在较大的距离,校企合作的形式大于内容,难以实现预期的校企合作教育目标。

2.3 校企合作缺少长期发展规划

高校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性、综合性高端技能人才,为社会带来更大的人才效益[2]。人才效益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影响,成为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为了能够减少沉淀时间,实现高校和社会企业的深度合作很有必要。在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和企业都没有形成长期发展规划,双方都存在短期性的合作观念,高校方面一心希望能够培养出如何满足企业当前用人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例如顶岗实习、调整教学计划,适应不同季度的企业招工需求,没有考虑企业长远发展中的人才需求。企业忽视了高校教育对于未来企业发展建设产生的重要影响,在校企合作当中过于重视眼前的经济效益,没有把高校输送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作为企业的储备干部看待,缺少长远规划,影响了校企合作的长远发展。

3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3.1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高校跟社会企业互相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企业全程都参与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实现人才规格定制的合作办学模式。目前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社会企业的冠名式合作模式进行,从高职院校逐渐延伸到了高校当中,让当地的订单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有层次性结构,更加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欢迎[3]。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当中,企业和高校都能够以提升就业率为教育导向,企业参与到高校教学改革当中,跟学校进行良性互动,科学合理地提出校企合作用人要求,使学校和企业的教育优势互补,积极探索出具有校企合作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校企合作积极性不强,会对校企合作的长效合作机制构成产生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变动,也会对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需求产生影响,就业双向选择,对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贯彻落实产生约束。因此高校需要在校企合作中遵守“适销对路”的培训要求,利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人力资源对学校的依赖心理,强化校企合作开展深度,形成平衡的校企合作状态,提升校企合作教育效果。

3.2 基地式人才培养模式

基地式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高职院校结合社会企业的定向人才培养要求,进行综合性、专业性人才培养。社会企业通过建设实训基地,把对新员工的培训教育前移,选择合适的人才进行合作办学模式。在学校和社会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双方坚持互惠互利的发展原则,教学和科研相互融合在一起。学校内部的实训基地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建设,企业负责学校建设的运作费用和设备费用,学校提供实训场地。建设实训基地之后,学校和企业可以成立管理理事会,共同管理实训基地,并自负盈亏[4]。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相关经营项目包括冷饮店、超市、面包店等,涵盖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为学生开设绩效管理、人际沟通、电子商务和社交礼仪等课程内容。在实训基地中实行多岗位轮换机制,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引导学生具备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创业经营理念,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经营获得的收益除了支付基本的经营成本之外,其他的主要用于顶岗实习报酬、经营利益积累以及学生实训奖学金,提高高校学生对于实训生产性经营模式的参与热情。该教育合作模式,需要专注于高校人才管理专业教育发展,不求回报的社会性企业。

3.3 实体式人才培养模式

实体式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社会企业面向高校注入资金、设备和技术等作为办学股份,分享高校的办学效益,跟合作高校一起组建出社会性企业院校,全方位地参与到跟高校的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当中[5]。在校企共建企业学院当中,深度表现校企合作教育形式,为高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顶岗实习机会,社会企业参与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设置、课程设置当中。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特点,社会企业可以跟高校共同组成实践指导小组,分享校企双方的内部资源,分享办学效益,把学校人才培养机制和当地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解决教学和科研相互脱节的问题,建立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平台,形成专业实践教学、企业专业团队培训、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功能型校企合作平台。

4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长效机制

4.1 通过利益促进合作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进行全方位和多层次合作,而不仅仅局限于订单式培养,共同建设专业的实训基地知识基础合作,需要形成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模式。全方位合作是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吸收企业的合理化建议,在学校课程设置中融合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校企合作要建立利益共同体,也就是企业学院,学校和企业各方资源共同组成决策层和执行层,为校企合作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专业平台,保障企业和高校能够共同长期稳定地发展。

4.2 利用激励共筑信任

学校和企业双方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也存在区别较大的态度,高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因此要提升教学要求的严谨性。社会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用人需求也会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前学校安排学生参与到校企合作实训中,企业由于没有市场订单可能无法提出参与意见,企业急需学生协助完成订单的时候由于学生需要完成正常教学工作,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彼此存在较大的利益冲突。因此地方政府部门需要了解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难处和矛盾,出台各项经费来激励校企合作的開展。要为校企合作中的企业提供税收方面的政策优惠,巩固校企合作双方的信任感。激励企业能够主动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实现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机制的顺利运行。

4.3 校企合作凝集合力共同实现职业改革

站在高校角度来说,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能够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提高专业实践教学技能,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站在社会企业角度来说,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能够减少人才培养成本,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直接训练专业性人才进入到工作岗位中,形成高质量的人才储备。校企合作机制的核心是实现高校教学改革,因学校和企业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发展原则,在高校教育改革中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资源,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在情感、专业和教育指导方面进行足够的投入,消除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不信任,让学校和企业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凝集合力共同促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育改革,实现校企合作的长效发展。例如,在学习《企业员工福利》课程时,教师能够带领团队进入到企业当中实地调研员工福利;学习《劳动法》时,学生进入到法院旁听,教师跟学生共同开设模拟法庭,强化学生对于《劳动法》相关知识的认知,能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人力资源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加强跟高校的合作,坚持走校企合作发展路线,把一线的管理项目直接深入到高校课程教学中,学生们通过团队学习方式提高一线岗位的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就业为导向完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和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马浩.高职校企合作体制下精准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12):84-86.

范明月.基于校企“双主体”合作模式的通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21):86-87.

周桂凤.共享经济视域下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9):144,130.

于赫,吕奇泽.区域人力资源开发视域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市场观察,2018(7):59.

冯静.区域人力资源开发视域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6(10):93-9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requirements for talen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platform to cultivate mor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ed people with strong basic abilities and high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personnel training of colleges and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enterprises as the main actors, thus meeting the society's demand for human resources professional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society's demand for talent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specifically studies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of human resources talent training model.

Keywords: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alent training; model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
永续债券探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