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设计探索

2021-10-12赵华

速读·下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高校课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摘  要:“课程思政”是把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三全育人”目标。通过对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创新——课程思政的剖析论述,探索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以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并对课程教学设计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校课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课程思政”融合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的背景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在《纲要》中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纲要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

2021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11 号)》进一步体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课程思政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全国各高校落实教育部通知要求,各高校教务处下发通知对所有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对所有课程从融入思政元素入手,为高校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开辟了道路。对纲要指出的树立培养人才理念包含几个方面内涵即高校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这就决定了我们的高校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高校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守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精心引导和栽培,形成“课程思政”的教育模式,构建“三全育人”体系,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创新全面发展。

二、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的探讨——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一)課程思政改革创新的内涵

“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教师在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创新教学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新思想要素融入到专业课程教育、通识课程教育和实践课程教育的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坚定党的教育方针和政治方向,深入挖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和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元素,通过设计教学方案和改革教学手段“寓教于乐”、“学教结合”在教学课程中,因此课程思政既不是增加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既不是在教学中对专业课程、教学环节、或者专业领域方面增加思想政治内容进行修修补补,而是以专业课程为育人载体,发挥专业课程育人职责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各门专业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全过程,以创新的教学方式通过“课中课”的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目的,实现立德树人。

(二)课程思政教育回归教育本质

立德树人理念在古代就有独创之见,它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内涵。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立德树人。孔子的立德树人模式是知、情、意、行亦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统一。孔子教育理念“文、行、忠、信”,其中“文”是知识教育,其他三者是道德教育;“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强调道德居于首位,先要达到一定的道德水平,才能学习文化知识。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学思并重的教育方法,启发诱导学生。他倡导“学而不厌”,“学而时习之”是一种乐事。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讲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也体现了德行在先的教育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尤其强调:“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育德。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因此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创新教育改革就是回归教育的本质。

20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迎来第一个百年华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向第二个百年进军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之际,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高等教育建设也进入全面提质创新的新时代,抓好教育教学 “新基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课堂思政教学抓起,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育人的中心环节。

(三)课程思政是对学生价值重塑造能力再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课堂是阵地。学生、教师、课堂三者之间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力军。要重点解决怎样培养人就要从根本上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才能从源头更好的发挥育人的价值。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应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教师的角色定位从单纯的“播音员”中要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利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实践中展现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参与者,对高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专业课程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价值塑造挖掘,对学生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不仅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要与专业岗位教师的专业素质相结合。从课程建设的层面出发,在教学设计中聚焦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进行创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各个环节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崭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思政体系,从根本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高校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原则

高校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课程思“政”、思政思“教”、“政”“教”合一的维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提升学生的课堂效果为原则,防止存在“两张皮”和“贴标签”,着力形成“大思政”的格局与共识,加强各门课程的思想元素资源挖掘、着力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教师在课程建设中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才能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同向同行,相得益彰。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课程思政建设要以学生成长为目标,不能只想着教师完成任务,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要从学生学情分析开始,找到学生的需求点,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学设计。

(二)以产出导向为原则

课程思政在结果,必须明确课程需要解决的学生问题,要帮助学生理清概念和知识评判标准,才能引导学生认知其重要性。

(三)防止思政元素“两张皮”和“贴标签”

为了满足引入课程思政元素,未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融为一体,牵强生硬,结果有名无实,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四、“课程思政”融合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教学环节上注重预设

授课时,结合知识点,润物无声导入经典案例,比如:笔者讲授的《国家公务制度》这门课程,在讲述公务员职责内容时,在教学设计中将价值塑造融入在知识体系中,通过当前群众最切身参与的国家扶贫攻坚和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斗争中涌现的好干部事迹将思政元素导入,实现入脑入心,塑造不怕困难、勇于奉献的价值观。通过案例情境,引导、启发学生结合实际感人事例,凝练新知,领悟事例中的正能量,并通过教师的正向引导、价值引领及总结提升,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二)实施环节关注生成

结合新闻资讯,与时俱进。做课件、动画、视频让学生充分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把科研动态引入课堂,以行业现状、热点问题等与专业知识的交叉作为切入点,比如中国制造、互联网、人工智能、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成果等,还可以通过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唱歌方式自然引出并加以引申。比如《国家》这首歌曲里描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通过唱歌油然而生热爱我们的国和家,小家才会幸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激励为国家振兴、民族强盛而努力学习,为将来参与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总结环节有意提升

知识点总结时善于在总结中零星契入与课程相匹配的优秀文化、民族地区文化特色等以多種方式融入教学,以传承、保护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激励学生参与积极参与知识的查阅,使学生耳濡目染。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特色节日三月三、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中国古诗词等,配合赏心悦目的视频,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引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保护、传承的迫切性。

(四)练习环节精心设计

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除了在课上抓住机会融入思政教育外,还应精心设计与课上课下相匹配的教学内容进行练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好的教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会学。教师巧妙结合在线网络平台、云课堂、网络资源、手机、多媒体等信息化途径,采用座谈、网络、考察、调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会借助工具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激发学生主动对知识的索求,以此完善课堂时间有限的不足。

(五)实践环节积极拓展

知行合一,多管齐下。发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方得始终,学习辞海精神一丝不苟,在掌握知识能力中进行价值指导,将知识讲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教师在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和互联网+的实践中,在申报、调研和结项步骤中引导学生珍惜当下、学会吃苦,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知恩感恩、学习当代人民英雄在现代化建设中几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在指导中过教师以身作则,潜移默化,通过设计、组织专题活动、组织课题专题调研、校企合作实习、团建活动等,锻炼学生的实践和沟通能力,达到育德育能的目的。

五、“课程思政”融合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思考及建议

(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要相互融合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二者的本质联系主要体现在任务和目标上的共同性、方向和功能上的一致性、内容和要求上的契合性等方面。二者的不同侧重主要体现在思政内容、课程地位、课程特点和思政优势等方面。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这既为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也推动了高校教学体系的改革创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核心内涵都是育人,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敢于担当、勇于奋斗、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在教学中既要认识到二者的本质联系,又要明确二者的区别,充分发挥二者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育人优势,形成协同效应,增强育人合力。

(二)思政元素融入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

课程思政是随课程教学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课程+思政的教学,即课程思政应有机、自然、贴切地实施。思政元素融入要精心进行设计,从学生学情分析入手,思考如何自然融入,有效融入,系统融入。应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关注学生所思所想、所为所惑,充分挖掘各门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找准学生兴趣点和切入点,及时传道授业解惑。比如讲述《公务员制度课程》中关于公务员考核的内容章节中“德、能、勤、绩”这个内容,教师可以结合“新冠疫情”事例进行拓展说明,疫情发生后,在全国各地迅速响应的同时,中国大地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惊人的中国速度,医疗人员、警察、志愿者等一线工作人员在生死攸关面前表现政治素质坚定的中国精神,这一切都是对党忠诚,坚定信念,体现了爱国主义,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中国精神,结合感人事迹的讲述,激发现代大学生的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思政课程要寓道于教,寓教于乐

1.知识点直接融入。知识点直接融入是将“思政元素”融入非思政课程的最基本的方法,知识点直接融入的结果是“锦上添花”,即在各类课程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这个“锦”上直接进行“思政元素”的升华,达到锦上添花而又不喧宾夺主的效果。

2.任务融入。具体如下:①任务融入的典型模式是“移花接木”,即将“思政元素”这个“花”通过课程的学习或训练任务“嫁接”到专业课程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这个“木”上,达到双赢的效果。②任务融入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基础,而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用于传授新知识点与掌握新技能点。

3.整门课程与思政专题的有机融入。这种融入方式站在整门课程的角度,有计划地将一个思政专题的各个部分融入课程的不同章节之中,水到渠成的融入,而非刻意、牵强生硬的。思政元素融入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以实现思政专题的完整性。这是一种系统化的“思政元素”融入的方法,是前面几种融入方法的综合运用。

六、结语

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既要立足课程资源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又需从社会大环境、学校小环境、学生微环境入手,加强思政转化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课堂,在教学中不仅关注专业知识的理论体系、逻辑关系,强调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应有温度,利用“课程思政”隐形教育力量进行深化和拓展,与“思政课程”显性教育同向同行,提高高校育人能力和实现立德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_教育_中国政府[EB/OL].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1].

[2]马敏.“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3):138-140.

[3]靳旭莹.高校课程思政研究[J].计算机时代,2021(07):81-84.

[4]李薇.“三育三全”模式:新文科背景下高职文科类课程思政的探索[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1):23-28.

[5]羊洋.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32-33.

[6]张方方.课程思政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理论.人民网[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0/0714/c40531-31782208.html.

[7]娄淑华,马超.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焦点目标、难点问题及着力方向[J/OL].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https:// doi.org/10.14100/j.cnki.65-1039/g4.20210111.001.

[8]楊丹阳.论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价值内涵与理论逻辑[J].知识-力量,2018年7月.

作者简介

赵华(1971.12-),女,汉族,河南内乡人,现任广西警察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师,研究生,副研究馆员,学士学位,研究方向:法学、管理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警察学院2021年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立项项目“国家公务员制度”成果;2020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A类项目《复合型应急管理人才“教学练战、多元协同、层级递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JGA353)阶段性成果;2021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B类项目《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探索和实践》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JGB416)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高校课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从通识教育理论演进看其指导高校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高职课程系统性教学设计的研究
高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
高校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应与中小学课程改革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