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资助体系下大学生感恩教育探析

2021-10-12胡淑珍程新好刘璐彤

速读·下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感恩教育大学生

胡淑珍 程新好 刘璐彤

◆摘  要:近年来,为了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国家逐年增涨高校资助金额,但是资助金额的增长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掉队形成鲜明对比,本文对现阶段高校感恩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校资助;大学生;感恩教育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成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2017 年 12 月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其中包括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在此背景下,国家近年来逐步建立和完善“奖、助、贷、勤、补、减、 偿、免”八位一体的资助政策体系,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并逐年增涨资助金额,但是社会上关于受资助者感恩意识淡漠的报道却屡出不穷,此现象说明感恩教育的发展应得到关注和重视。

1高校感恩教育的意义

人与人之间存在多种关系,恩情也是其中的一种,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高校感恩教育在学生个人发展、提升高校资助工作内在价值、维护资助人士积极性三个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1.1有利于大学生个人发展

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帮助学生建树完整的人格。感恩教育的实施在提升学生的素质与道德品质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与道德意识。当一个人拥有感恩之心时,他会想以加倍努力学习的方式将感恩之心转化感恩行为来回报社会,这样能够不断发掘和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在自己之后的人生中更好的立足社会,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1.2有利于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内在价值

感恩教育在保证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态,形成一个报答社会的良性循环。感恩教育除了要让学生学习感恩知识,形成感恩意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感恩意识内化为内在品质,外化为感恩行为,让感恩的种子洒满各个角落,让社会开满和谐之花。

1.3有利于维护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积极性

感恩教育是维护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资助积极性的重要措施。资助者总认为无偿资助一定能让大学生懂得珍惜学习机会、懂得感恩,而部分大学生却认为贫困理所应当受到资助,我们不赞成在资助过程中给学生套上道德枷锁,但是感恩意识淡漠的现象的的确确寒了社会无偿资助人士的心,实施感恩教育,将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情怀反馈给社会资助人士,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现象,维护好资助人士的积极性才能使高校资助工作更好的开展。

2高校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探析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在高校资助工作迅速完善的背景下,高校感恩教育的发展显得尤为滞后,这体现在感恩教育功能的挖掘、感恩教育工作方式、感恩教育工作体系以及感恩教育监督反馈机制等四个方面。

2.1没有充分发挥高校资助过程中良好的感恩教育功能

高校资助工作本身便具有感恩教育的功能,只是教育工作落实不好才使其良好的教育功能没有被挖掘出来。高校建立起的学生资助制度,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得完成学业,这是大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内容,但这并非其全部内涵。除经济功能之外,大学生资助工作还具有教育功能,在国家奖助学金的政策宣传阶段、申请评定阶段,高校很少渗入感恩教育,有些大学生不能正确看待贫困,把贫困当作自己获得资助的砝码,在老师、同学面前过度宣扬自己家庭贫困,这样学生一旦获得资助,就会觉得理所应当,还有的学生认为获得资助是自己学习成绩优异使然,没有必要感恩。学校是育人的主要阵地,大学生资助工作是重要的育人环节,一个良好的感恩教育契机,要把做好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教育作为资助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职责之一。

2.2感恩教育方式未与时俱进

高校目前主要采用的教育方式仍然以传统“灌输式”、“说教式”为主。高校实施的感恩教育方式不够贴近学生,说教基础上通常是让学生积极参加教育指向性、目的性较强的活动,教育过程枯燥、单调、缺乏创新,这种活动开展过多,学生容易产生疲倦感、负担感、甚至排斥感, 这对受资助学生思想触动有限,无法让他们真正学会知恩、感恩、报恩。

2.3高校未形成系统的感恩教育体系

目前多数高校在思想教育工作上缺乏完善合理的贫困生感恩教育工作制度和运行体系,对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活动缺乏系统研究,缺乏有效措施,虽然高校也进行了一些感恩教育,但往往只是短期教育行为。众所周知,感恩教育强调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但很多高校的感恩教育只是停留在如何培养学生从“知恩”到“识恩”的转变阶段,在“报恩”到“施恩”的培养工作明显缺乏。同时,受应试教育环境影响,一些高校将重心放在了专业知识和就业问题上,感恩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多数高校感恩教育工作者缺乏专门的培训和学习,没有专业团队,学生也缺乏专门的感恩教育课程,不完善的感恩教育体系使得感恩教育不能深入,一些高校的感恩教育只是针对受助学生开展“全面撒网”教育,对受助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考虑不同年级、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等情况把握不够,感恩教育针对性不强。

3高校感恩教育实施路径探析

感恩并非与生俱来,需要通过教育进行引导,针对以上提出的高校感恩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四方面问题,笔者尝试分别从四个方面出发进行实施路径的探析,对于如何改善高校感恩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路径的建议。

3.1感恩教育活动与高校经济资助工作紧密结合

将感恩教育渗透进高校资助工作中,深挖其教育职能,二者相辅相成。如在拟定的资助申请条件中,加入感恩的导向,将感恩教育融入其中,使受资助者在申请之初便形成知恩感恩的意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 渔”,还要发展勤工助学在资助体系中的重要教育作用,这种通过自食其力获取资助的手段更具教育意义,让受资助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资助机会,更加懂得感恩。在个人付出與收获中使他们理解父母、国家、社会的关爱与恩情。

3.2开展多方式的感恩教育

3.2.1打造感恩教育校园文化,营造以感恩为荣的校园氛围

在校园营造感恩的氛围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校宣传栏设置感恩板块,在主干道以及教室设置感恩标语,通过校园广播积极宣传感恩教育,开展感恩主题活动,如演讲比赛、摄影比赛等。应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感恩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渗透感恩理念,营造知恩感恩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形成主动感恩的意识。

3.2.2搭建感恩教育平台,联系社会实践基地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感恩教育的知行合一。团委联系实践基地,通过学生社团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各项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例如探访孤儿院、养老院、下乡支教等活动。鼓励受助学生参与到公益募捐活动中去,体会公益资金的来之不易,从而认识到他们是在社会和他人的关爱下成长,在受到关爱的同时,有责任将爱传递下去。让他们在服务他人和社会的过程中更深刻地感悟感恩的意义。

3.2.3实行模范引领计划,加强受资助学生间沟通交流

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在沟通交流中提升感恩素养。举办大学生感恩事迹表彰会,邀请感恩模范录制视频、开办讲座,突出受资助学生典型经历与知恩图报的重要示范作用 。为受资助学生建立一个QQ或微信群等交流互助平台,已毕业的曾受资助学生可以随时解答在校贫困生来自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困惑,有效建立受资助学生之间的联系,促进受资助学生对于感恩情感的接纳与表达。

3.3建设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高校感恩教育工作系统工程

高校感恩教育工作新格局的开展要求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感恩教育不是高校资助工作者单方面的任务,而是整个学校的任务,高校感恩教育系统工程的建设,第一,要求高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第二,要求高校通过邀请专业人员来开展技能培训,以加强感恩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并定期开设研讨会,总结并反思感恩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解决办法;第三,要求高校制定贯穿大学生涯始终的感恩教育计划:如大一从班级课堂入手,营造温情感恩氛围;大二大三主导开展宣传与实践诚信感恩教育;大四结合学生专业知识特色,学以致用,开展诚信感恩公益实践,回报社会。

3.4健全一套有效的感恩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效果与教育评价相关,感恩教育评价体系可提高高效感恩教育工作的效能。感恩教育效果评价可从理论层面、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及实践层面等多层面进行,感恩教育理论课程作为第一课堂,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作为第二课堂,社会公益活动作为第三课堂,多项课堂成绩单便可形成学生的感恩教育档案,记录他们在校期间参加的感恩理论课程、主题活动、社会公益的情况以及心得体会等,将此档案运用到学生评优评先和学生资助工作中,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一套有效的感恩评价体系,提高高校感恩教育工作的效能。

4结语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在高校资助工作较为完善的今天,高校对大学生尤其是贫困生开展感恩教育势在必行。感恩教育是一个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过程。感恩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要让感恩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让感恩意识扎根于大学生内心,让感恩行为成为衡量大学生行为的标准。高校不仅要重视这项工作,还要全员参与深入研究和完善这项工作,要与资助工作紧密结合,不断改进教育方式、改善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内容,建设感恩教育系统工程,健全感恩教育评价体系,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改进高校感恩教育工作,从而使感恩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帮助大学生完成学业的同时做好思想教育,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栋梁之才。

通讯作者:胡淑珍

参考文献

[1]武红阵.精准资助视野下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路径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04-106.

[2]熊蕾.高校资助体系下贫困大学生诚信和感恩教育的思考与探究[J].才智,2020(13):164-165.

[3]連晓旭.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感恩及诚信教育的必要性思考[J]. 现代职业教育,2021(15):176-177.

[4]张晓琴.“资助”与“育人”:助学指导工作的必然选择[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114—116

[5]王兆文.资助育人视域下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J].文渊(中学版),2019(7):408-409.

作者简介

胡淑珍(1986-),女,河南新乡,讲师,研究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新乡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高校辅导员研究)培育项目(项目编号:XXMU20FB16)。

猜你喜欢

感恩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浅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