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基层党支部基础建设
2021-10-12李军
李军
中共中央于2021年5月22日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组织工作的统领性、综合性基层法规,对党的组织工作作出全面规范,是做好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的基本遵循。
一、基本制度要落实
制度的生命在于落实。根据《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要求,涉及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有7项。在实际工作中,组织生活制度落实质量不高的现象比较明显,这就需要在做好基层党支部工作过程中,要加强基本制度落实,真正在落实中达到制度设立的目标。那种脱离了实事求是的方法路线,用假大空的方法去应对困难,解决问题,只能使困境越来越困,问题难上加难。正确的态度是理解设立制度的目的,用实际行动落实制度。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用创新思维去研究,积极的态度去应对。要区分职责落实制度。支部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职能职责,有不同的角色定位。支委班子成员是一盘棋,在工作中需要积极配合。支部书记要当好“队长”,不断提高形势预判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和驾驭风险能力,把握引领大局,坚持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说话办事;各支委成员要自觉当好“边锋”,查漏补缺,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和社会治理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要在刚性与灵活性结合中落实制度。制度的刚性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原则性,坚持原则性就是必须在党的大政方针下落实制度,决不能背离原则自行其是。制度的灵活性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群众路线,把主观意志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把群众的原创精神发挥出来。要善于创新工作方法,在坚持原则不动摇的前提下,采用灵活的战略战术,增强党的组织活力。
二、基本能力要提升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能力不足的风险列为党在新时代面临的四大危险之一,向全党发出了警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世情国情党情呈现新的特点,需要我们在理论上作出科学回答的重大问题也不断涌现。这就需要我们在新时代条件下,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不断提升基本能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基层支部要解决能力不足的问题,加强理论学习。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每一个重大历史阶段和重大实践,都呼唤并产生重大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要通过“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加强对党史、党章、党的报告等最新理论知识的学习,加深对党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使之成为思考问题、开展工作、解决难题的有力向导。要加强实践历练。在充分掌握党的理论实质的基础上,围绕工作实际和群众的客观需要,大胆地把理论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去。要敢于试、敢于闯,通过实践,找准理论与工作的结合点,寻找解决工作难题的有效方法,切实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要注重工作总结。工作总结不只是对一个阶段工作的总体回顾,也是对过去工作的系统反思和深入分析。要有效运用总结这一方法,通过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客观分析差距不足,形成理性思维和规律性认识,作出有指导意义的结论。借鑒党史学习教育的方法,通过总结达到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效果。
三、基本保障要落实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进行支部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同样需要各种保障措施的落实。党支部工作要做到标准化规范化,需满足五个保障条件。一是组织保障。党史上的“三湾改编”确立的“支部建在连上”就是共产党进行组织保障的一大创举,它奠定了党领导人民军队的组织基础。《条例》也进一步提出了基层支部建设“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原则、架构、功能、职责和纪律措施等内容。二是队伍保障。毛泽东在《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提出著名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重要论断。《条例》明确了“建立健全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突出政治素质,注重分类分级,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把思想理论武装、理想信念教育、知识结构改善、能力素质提升贯穿干部成长全过程”的干部培养锻炼的要求,为建设良好的队伍保障提供了制度保证。三是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检查和考核机制,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目标考核,促进支部规范化科学化建设落实。《条例》规定的“各级党委(党组)应当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对本条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将本条例执行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纳入巡视巡察的范围”就是最好的制度保障。四是阵地保障。基层党支部建设要有必要的工作场所,建设好“党员活动之家”等设施,标志、党旗、党徽必须要配备,有条件的单位可以统一标准进行规范。五是经费保障。建立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为党组织开展活动创造条件。
基层党支部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做好基层党支部的基础工作,是基础中的基础。做好基层党支部“三基”工作,就抓住了根本,党组织根基将更为巩固。
责任编辑/李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