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合作
2021-10-12胡金梅
胡金梅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这种模式下的学生与老师间的交流互动相对薄弱,学生参与课堂、主动学习的热情较低。如何提高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课程参与度、形成有效合作的教学模式成为了当下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合作教学;语文课程;有效模式
在对低年级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学生对情感和思想的认识理解更加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加强自身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更需要注重在学生之间养成良好合作的互助观念,让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的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
一、转变角色思想、合作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学生主体能动性对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的学习阶段,受教育者们正处在思维高度发展、思想自由发散的关键学习时期,教师对于他们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除了要提高他们的学科学习成绩,更需要在思想上提高他们学习合作意识,在帮助同学们巩固基础知识点的同时提升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运用能力[1]。合作开放的教学模式,能够在语文课堂上激发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在自由发表观点和思想的同时,挖掘其自身存在的潜能、推动自身个性发展。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课《纸的发明》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用小组分组的方式组织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同学们加深对纸的认识。像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为什么能够被传承下来?这是因为通过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制造出来的纸张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且价格便宜,满足了多数人的需求。教师通过引导同学们认识到纸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学习知识和文字,更是文明传承的载体,认识到纸的来之不易,进而使同学们养成爱惜纸张的环保意识。
二、参与课程学习、体会文章情感
有效合作的语文课堂,应当重视培养受教育者在独立思考中学会参与课程、在文章品读中体验作者情感等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作为学生的课程引导者,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引领同学们参与课程学习。老师要确保语文教学中的高效课堂参与度,首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中找到归属感[2]。其次,老师还需要激发同学们对文章阅读和学习的主动性,带领他们去品读课文中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情感,从阅读中找到认同,再从认同中找到共同的情感,进而逐步深入理解和体会作者所描述的情感世界。
例如在品读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第六课《秋天的雨》这篇文章时,同学们想要获得与作者相同的秋雨的认同感,更加需要加强对文章中的语句和词语的细细品读。为什么会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呢?是因为秋天的雨向我们拉开了秋天的序幕,它让我们看到了银杏树的黄色、枫叶的红色、田野的金色,也让我们闻到了水果的清香、收获的喜悦。受教育者对秋日风景的秀丽和果实累累的丰收画面的想象,都来自于文章中作者对具体事物的细节描写,对课文中细节词语的细细品读,能够更加深入、快捷的将读者带入作者的世界中。
三、打造师生互动平台、探究有效合作教学
(一)平台互动、师生共同参与
在低年级小学课程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心理年龄较低,多数的课堂学习难以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这也使得构建师生互动平台成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推动其发挥主体能动性的重要途径。对于师生互动平台的构建,一方面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投影仪等器材来加强语文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从学生心底激发他们学习語文、认识语文的学习兴趣,拉近他们与老师的距离[3]。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通过分配阅读小组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文章内容讨论学习,再通过自主发言的方式让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思想进行碰撞,帮助同学们勇于表达、敢于发言,从而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师生共同参与。
(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创新
师生合作与学生合作教学的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受教育者实践学习、探究学习的新型教学方式。低年级学生在思维上活跃、可塑性强,但同时注意力容易转移,导致存在部分课堂教学效率低的现象。针对这一特质,老师应当将合作学习作为他们语文课堂学习的重要教学模式,使学生们能够在相互讨论、分享感受的过程中理解他人的思想,并从中学会如何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去看待问题。
四、结束语
在低年级语文教育教学中,老师除了要扮演自身的引导者角色之外,还应当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引导和激励受教育者参与课堂、学会合作,帮助他们在互助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姜文华.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J]. 新课程(小学),2019(10):156-157.
[2]邢倩倩. 小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