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021-10-12田洪秀
田洪秀
◆摘 要:数学是一种文化,小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还要具有数学信息传播能力,这样才能对数学知识加以有效传递,实现准确的数学信息反馈。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数学语言的特点,并提出培养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1数学语文的特点
1.1科学性的特点
数学语言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数学语言中往往一字之差,表达的意义完全不同,比如:“相向而行”的意识是迎面而行,而“相背而行”与“相向而行”虽然只是差之毫厘,表达的意思却继而相反。类似的情况在数学语言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由此可见,数学语言与生活化语言存在较大区别,更加注重语言的精准和严密,因此,数学语言具有科学性的特点。
1.2逻辑性的特点
数学语言逻辑性强的特点是受到数学自身特点决定的,数学是反应数量之间关系以及逻辑规律的学科,数学逻辑性构成了数学的基础骨架,而数学语言则是对数学逻辑性的外显,自然而然会保留着数学的基本特征。因此,数学语言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有因必有果,学生掌握了数学這种富有逻辑性的语言,才能真正探寻到数学的真谛。
1.3有序性的特点
数学语言言简意赅,富有条理,它的内容并非随意表达,哪些内容先说,哪些内容后说通常经过精心设计和规划,数学语言的有序性与数学思维的有序性相吻合,这样,数学语言才能发挥出引领思维的作用,促进学习者积极思考。
2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2.1提升教师数学语言的规范性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其他语言能力培养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是在日常应用中不断加以积累和强化而逐渐形成的。小学生尚处于数学语言不断丰富的阶段,他们具有较强的模仿力和模仿意识,教师通常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因此,在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中,教师需要充分重视自身样板的作用,力求运用数学语言将数学知识讲述的简明、扼要,富有条理性和逻辑性,为学生数学语言表达做出正面的示范。
2.2注重培养学生数学语言阅读习惯
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中,教师需要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说数学语言表达是数学语言综合运用的过程,数学语言阅读就是数学语言元素积累的过程。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数学教材中的相关文字表述,在日常练习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题,在阅读过程中,找到关键词用笔划出来,必要时可以利用生活化语言做好标注。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道数学题:“世界上最大的一头巨鲨,重量是蓝鲸的18.7倍,高是蓝鲸体长的3.2倍,蓝鲸的体重150吨,体长25.9m,这头巨鲨重多少吨?高多少米?”,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数学题时,可以将其中数量关系从题目中找出来,将关键词和关键字用笔划出来,比如:18.7倍、3.2倍,150吨、25.9m等,这样学生就会很清晰理解题目的含义,对数量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
通过产期阅读习惯训练,学生就会对数学表达顺序以及数学问题关键性条件逐渐产生较为深刻的认识,内化成自己的数学语感,在日常数学语言表达中自然而然体现出顺序性和逻辑严谨性,从而提升自身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3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训练
2.3.1为学生提供接触数学语言的机会
数学语言虽然比较特殊,但是从语言能力形成过程来看,与其他语言学习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中,教师同样需要给学生创造更多阅读和练习的机会,为学生创造数学语言的语境。
例如:在进行“小数乘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中的图例,引导学生读取图片中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描述出来。比如:在“小数乘小数”课程中,图片中展示了两个工人在给宣传栏涂刷油漆,其中一个工人向另一个工人介绍“”每平方米需要用油漆0.9kg。”,图片中标准出了宣传栏的尺寸,长度为2.4m,高度是0.8m。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将这道图文并茂的例题用口语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会来表达的过程中在潜意识支配下,对表达顺序加以整理,力图用最简洁的语言将图中的数字关系讲述清楚。
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常态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表达,将会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适应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从而提升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3.2增加小学生数学语言元素的积累
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生数学语言词汇、符号积累越丰富,其表达的内容越准确,表达自信心越强。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数学语言元素。
例如:在进行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应用题的结构,比如:在教材中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哥哥上大学,要做6.4小时火车,火车的平均速度为70.5km/小时,它坐火车的路程是多少?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语言结构,在开始叙述时会用简单的语言说明题目的背景,“哥哥上大学”,然后给出题目的已知条件:“要做多久的火车,火车平均速度是多少”,这些信息表达清楚后,提出问题。通过这种数学语言解析,让学生掌握数学语言结构。
此外,数字和数学符号也是数学语言中重要元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经常阅读这些符号化的数学语言元素,增加学生对此类特殊语言元素的记忆,增加学生数学语言知识的储备量。
3结束语
数学语言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有序性的特点,提升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将有助于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教师需要充分认识数学语言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给学生创造更多数学语言训练的机会,丰富小学生数学语言元素的积累,从而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丽璇.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6:44-44.
[2]陈莹莹.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J].教育,2016:140.
[3]陈平.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J].全文版:教育科学,201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