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史考及国歌精神传承研究
2021-10-12谭小花秦华伟
谭小花 秦华伟
◆摘 要:国歌是一个拥有主权国家的重要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战火中诞生,其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传达出的万众一心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值得我们去挖掘、传承和发扬光大。
◆关键词:国歌;国歌精神;爱国主义
国歌,是一个国家听觉上的象征。我们的国歌产生在抗日战争年代,其背后蕴藏着许多革命志士的感人故事,凝聚着无数人的奋进力量。歌唱国歌,传承和弘扬国歌精神,对于新阶段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相关要求,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一、《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
国歌一般诞生于战争中,不论国外还是中国国歌。辛亥革命之后,日本对中国更加虎视眈眈,想从中国掠夺更多权益,并且制造了系列事端。1928年制造了“皇姑屯事件”,1931年6月挑起“中村事件”,7月又引发了“万宝山事件”,日本希望通过制造这些事端向中国提出更多不合理的要求。直到“9·18事变”爆发,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日本开启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众抗日救亡的呼声也是日益高涨。上海文艺界想通过电影的方式来宣传抗日,激发民众抗日热情,鼓励民众奋起抵抗。当时,以田汉、聂耳为代表的文艺界接触的青年革命志士,有感于革命形势危急,人民过着困苦的生活,所以,他们在电影领导小组的组织下,共同完成了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
二、《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
《风云儿女》电影剧本由田汉撰写。田汉刚好写完剧本梗概,就因宣传抗日被捕。幸运的是完成的剧本及时交给了当时的电影编剧,而避免被搜刮。剧本最后一页就成为了歌词。当时田汉是在白色恐怖中进行的笔舌之战,他知道自己随时会被逮捕,所以又是改名换姓又是不停转移,但终归还是被捕。
《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谱由聂耳所作。聂耳听闻前线军队英勇抗日,大为感动,他知道电影要作主题曲时,就主动向电影领导小组提出谱曲。聂耳在作曲期间,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后来和时任电影导演许幸之反复交流,完成了曲谱初稿。此时上海地下党已得知聂耳在缉捕名单内,党组织非常看重他的才华,所以派他出国学习来保护和培养他。但是,他依然沉着谱曲直至完成初稿,直到风声紧了才被迫离开,他离开中国不到半个月,就审音定调,火速将曲谱定稿寄回了上海。聂耳在定稿后不到三个月,就在日本发生了意外,不幸溺水身亡。
三、《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
《风云儿女》一经上映,这首激昂澎湃的电影主题曲瞬间就火了起来,将人民心中的爱国热情激发了起来。有的民众为了学《义勇军进行曲》,就多次到戏院观看《风云儿女》。所以,《义勇军进行曲》一经面世便传唱海内外,一度成为抗日战争的战斗号角。
刘良模,著名的爱国人士,毫不畏惧警察的包围。指挥5000多人的群众高唱一些革命歌曲,并且还向警察喊话,最后唱到《义勇军进行曲》时连警察都被感动了。张学良也在“长安军官训练团”各期培训班指挥唱《义勇军进行曲》。
美国著名黑人歌王保罗·罗伯逊在很多场合用中英文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并还为这首歌录制了一张名为《起来》的唱片,他形容《起来》:“《起来》是一首正在被千百万中国人民传唱的歌曲,一种非正式的国歌,我听说它代表这个民族无往不胜的精神,能够演唱这首歌的新版本,能够唱一个战斗的民族填了新词的古老民歌是我的乐事,也是给我的特殊待遇”[1], 所以,罗伯逊很早就预言到了《义勇军进行曲》会成为新中国的国歌,同时也看得出他深深的感受到了歌曲里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义勇军进行曲》在一些东南亚国家也被流传很广,马来西亚还将歌曲歌词做了改编,以此鼓励本国民众积极抗战。所以,《义勇军进行曲》不仅是我国抗日战争的革命歌曲,而是已经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的战斗歌曲,它唱出的是全世界所有被压迫民族的心声。
四、《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国家象征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1949年春,在布拉格召开了“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国应邀出席,大会规定,开幕式上各国代表团要奏唱国歌,中国代表团研究决定唱《义勇军进行曲》[2]。
新中国成立筹备会时,征集国歌、国旗还有国徽等各事项,在征集国歌时,征稿太多,很多又不尽人意,最后不得已才由毛泽东等领导人开会商议一致决定将现有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為保证国歌的完整性,解决歌词“空白”的尴尬,国家又再一次面向全国征集国歌歌词。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代会通过了国歌重新填词,不再用原作歌词。然而,新歌词流于简单口号化,又有个人崇拜倾向,并不受欢迎,所以很多人还是唱着原作歌词。直到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歌纳入宪法,正式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3]。国歌入宪,意味着《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的地位同国家主权一样神圣不可侵犯。2017年9月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从此国歌受法律保护。
五、国歌精神传承
国歌诞生在民族危亡紧要关头,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凝聚人心的战斗作用。民族危亡紧要关头,聂耳严厉抨击一些剧团“为歌舞而歌舞”,排演色情庸俗的歌舞;聂耳明知自己在被捕名单里的情况下,毅然坚持作曲为抗日救亡发出声音;田汉为了写好剧本,宣传抗日,不停改名换姓、不停的东躲西藏;于海,著名的指挥家,坚持十年,建议为国歌立法,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是他心怀“守护国歌 至死不渝”,成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他们这种坚韧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榜样,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光明日报》.2008年.
[2]《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
[3]《石家庄日报》.2011年.
作者简介
谭小花(1991-),女,汉族,中共重庆市九龙坡区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研究、社会治理。
秦华伟(1995-),男,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共重庆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