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厦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2021-10-12薛若晗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19期
关键词: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利用厦门市

摘要 采用生态足迹法计算2012—2019年厦门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引入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压力指数和可持续指数对厦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9年厦门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不大,平均值0.272 hm2;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总体下降,从0.548 hm2减少到0.346 hm2,下降了36.9%;水资源在2017和2018年出现生态赤字;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明显降低,水资源利用总体上处于弱可持续状态。

关键词 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利用;厦门市

中图分类号 TV 2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9-0060-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9.01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of the Water Resource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in Xiamen City Based on Ecological Footprint Theory

XUE Ruo-han

(Ocean College, Minjiang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08)

Abstract The water resources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n Xiamen from 2012 to 2019 were calculated by using ecological footprint method. The water resources ecological footprint per ten-thousand-yuan GDP, ecological pressure index and sustainable index were introduced to analyz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Xiame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 capita water resources ecological footprint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from 2012 to 2019,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0.272 hm2. The per capita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decreased from 0.548 hm2 to 0.346 hm2, a decrease of 36.9%. There was an ecological deficit in water resources in Xiamen in 2017 and 2018. The water resources ecological footprint per ten-thousand-yuan GD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Xiamen was in a weak sustainable state.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ecological footprint;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Sustainable utilization;Xiamen City

作者簡介 薛若晗(1978—),女,福建福州人,讲师,硕士,从事生态环境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2-18

要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其中重要的环节。进行水资源利用评价的方法很多,目前国际上较常用的是生态足迹法[1-3]。生态足迹理论从1992年被提出以来,以其简单便捷性而得到了广泛使用[4]。生态足迹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将生态资源占用转化成土地面积,继而综合核算区域自然资产[5]。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在对水域用地进行计算时,只考虑水域的生物生产,通常只计算渔业生产,一般未将水资源纳入计算结果中[6]。为了克服此缺陷,黄林楠等[7]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创建水资源用地账户,构建计算模型,将水资源消耗量折算成对应的生产用地面积,计算水资源生态足迹。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从模型改进、测度分析和模拟预测等方面对水资源生态足迹的研究方法进行不断地丰富与拓展,并从各自的角度对各种区域尺度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动态特征及其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如李兴正等[8]从国家的尺度上,分析了水资源的供需关系;沈玉洁等[9-11]从省域的尺度上,分别对河南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分析;李睿佳等[12]和路瑞等[3]从流域的尺度上,先后进行了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生态赤字的动态研究和水资源利用的评价;赵茂嵚等[13-15]分别从城市群的尺度和单个城市的尺度上,对川东北城市群、青岛和宿迁的水资源利用状态进行了研究。

笔者选取厦门市为研究区域,借鉴水资源生态足迹的相关研究和分析方法,依据厦门市2012—2019年水资源相关数据,采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并选用水资源生态可持续性评价的相关指数,分析厦门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评价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以期为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给予理论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厦门市是福建省的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位于福建东南端。2019年底厦门市常住人口429 万,土地总面积1 700.61 km2,当年实现生产总值(GDP)5 995.04亿元。厦门市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1 513.3 mm,植被茂盛,风景宜人,2019年获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称号[16]。

猜你喜欢

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利用厦门市
我校入选2021年度厦门市“金砖示范单位”
组织祭扫活动 缅怀革命先烈
基于渔业生态足迹广东海洋渔业生态可持续利用评价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经济问题
恩施州生态效益分析
大庆市城市化进程中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老区情难忘——记厦门市老促会原会长张振福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浅析三亚生态城市发展
近20年厦门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