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环境长时段:国家形象冬季色彩景观秩序

2021-10-12王琰

中国艺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国家形象

王琰

摘要:为研究国家形象冬季色彩景观和视觉环境建构相关方法,本文以色彩视觉研究方法为基础,论述代表国家形象在内的北京四大主要区域冬季色彩视觉环境长时段(long duration)建设。本文试从景观维度出发,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不同区域建筑物、植物、天空、地面、构筑物等色彩元素,形成数据库并整理出区域色彩图谱,同时分析人、环境、景观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城市视觉环境建构提出新的设计框架,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形象景观建设。

关键词:视觉环境 长时段 国家形象 冬季色彩景观

视觉审美与城市景观紧密相连,视觉环境如何体现国家形象?城市色彩可以反映哪些城市建设的问题?冬季城市色彩实践如何与景观长时段互动?本文选取北京城市四个主要区域进行冬季景观色彩实践分析,讨论国家形象景观建设中长时段、秩序性、艺术性等相关问题。进行冬季景观视觉环境建构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北京的冬季有元旦、春节、冬奥会等体现国家形象维度的大型活动举行,城市视觉系统与空间规划设计对城市环境建设有重要影响;二是北京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冬季植物景观色彩单一,视觉环境效果不佳。影响国家形象的主要认知维度之一就是景观维度,需要有顶层设计,需要全体国民共同参与和努力。[1]为了更好地体现国家形象和城市氛围,需要对首都北京冬季景观环境建设做统一规划,找到视觉环境与城市景观发生联系的视觉要素,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

一、城市景观视觉环境的长时段

一般来讲,城市是一个较普遍的概念,城市多处于某一层级中心地位的地理区域。现今的城市建设已成为高度复杂、多功能、综合性的有机统一体。[2]城市视觉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城市内部发生的一系列人类行为活动,由社会时间所掌控的城市区域划分使有经验的设计师们对城市自由发展形势做出归纳和图解。二是城市不是简单的居民聚居点,而是一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互结合的集合体。城市建设的环境认知包括城市建设的元素集合,这些元素集合包含天空、地面、建筑物、景观构造、植物等,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环境空间。

景观建设特性是城市历史设计秩序创造的过程,是长时段(long duration)的秩序结构之一。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认为历史发展的秩序存在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的过程与阶段,起到终极作用的是历史长时段的发生。[3]布罗代尔将人、环境、传统联系起来,强调环境对人的决定作用。整个缓慢的历史发展阶段都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与社会结构。一方面,城市景观反映了城市的地理特征,有助于探讨城市建筑物、街道和地区集合体的意义和结构特点。要创造一种良好的城市景观,必须巧妙而谨慎地处理好城市中风格与规模、结构与色调以及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4]另一方面,也被视为一种成形空间和限定场所[5],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景观一直处于动态过程之中,景观随人的行为与视觉认知的改变而改变。城市景观建设以城市人文概念为前提,景观视觉营造以当地的现状为基础并加之主体性、能动性的创造。城市景观建设以城市人文概念为前提,并为建筑师、设计师和规划者们提供了成形空间和限定场所。另外景观视觉营造也以当地现状为基础并充分考虑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冬季景观的视觉环境系统

本文是以城市为尺度进行的研究。视觉可以扩展为视觉环境进行讨论。视觉环境系统包括城市视觉元素、城市环境组织、景观特质三部分内容。城市视觉设计要素可以看作一种空间感知格局。对城市视觉设计要素而言,我们应理解它的变化与发展,把它看成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系统景观设计过程,在研究时针对城市视觉环境设计的手段与方法进行前期调研,提出视觉景观设计的全周期设计。

城市视觉元素包括建筑物、构筑物、植物、天空、地面、临时设施等形态。景观的空间组合是人们对该区域活动的整体反应,是以色彩为指标对该区域组成的空间活动行为的一种总结,是人们对空间艺术美感的认知和反映。其中各形态的变量会随着空间视觉的改变而改变。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在接受《哲学与视觉艺术》期刊采访时谈到建筑的复杂性是在体验的同时又思考着我们所体验的一切,并进一步将设计学科中的概念与体验、意象与实用、意象与结构结合起来。意象倘若不结合行为则无法存在。[6]意象是一种内在式体验,人们可以对看到的东西的外在结构进行再建构。

景观包括认知、评价、视觉、经验等在内的主体,也包括风景、空间现象、生态系统等在内的客体存在,[7]但城市环境组织并不是从固有的景观主客观二分层面进行讨论的,而是从主体间性之间的关系出发的,建设者与消费者双方互为主体。运用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等人的主体间性理论来构建景观主体间性视觉认知理论,探讨景观建设者与消费者双主体是如何通过视觉色彩认知达到认知和情感双层面的主体间性认同的。此外,双主体充分的使动权和能动性,[8]可以使城市景观视觉文化共存互生、平等和谐。在此基础上,设计师应以分析空间关系的视觉表现为出发点,确定视觉认知下的设计手段,突出视觉审美的内在表现力。

景观特质是指基础性的景观元素,既包括地貌、水土植被、天空等自然要素,也包括文化地理的人文环境要素。景观特质成为影响冬季景观视觉色彩与形象差异性的基础要素。[9]从心理学角度看,景观色彩能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心理感知;从环境角度看,景观特质植根于城市景观色彩,为人们提供心灵栖息地。[10]景观特质具有公共性,这种公共性形成了大多数人的视觉审美偏好,使得城市资源被更多地关注。当代景观视觉艺术被放置于社会情境之中,并逐渐介入公共空间,将艺术传播与艺术批评作为设计研究的“中介”,[11]更多地体现景观环境的心理、美学、生態、社会等方面的价值。心理价值是人们的主观心理感受;美学价值是一种设计追求,可以让城市视觉环境景观更具有设计感与艺术感;生态价值是视觉景观的纯自然感;社会价值是个体与人类幸福感和经济价值的融合。城市景观特质以时间为要素形成的冬季色彩与其他季节不同,需要考虑冬季的特殊视觉效果。冬季色彩由与它共存的视觉符号关系来确定,通过对照系统环境中的其他色彩视觉符号,冬季景观特质的自身概念及意义逐渐凸显。当时间秩序被视为一种存在状态,其要素系统被列入长时段的景观秩序,并对长时段的景观资源进行再创造。

三、国家形象与色彩体系

关注过程的设计研究必定会关注设计的结构与实践。下文分别从国家形象色彩景观、色彩体系结构、实践维度进行讨论,尝试探讨设计过程如何发挥设计的文化秩序的意义。

1.色彩景观为国家形象创造平台

国家形象是个人对国家情感和审美的认知综合体,常被视为认知的(cognitive)、情感的(affective)以及一种信息资本,[12]包括亲身经历、领悟、观点、回忆和印象等,[13]人们将加工后的“像”通过“输出”才会形成“形象”,[14]这也是信息输入与输出的结果。国家形象景观维度是人类认知的重要维度。国家形象景观的呈现是形成国家形象的第一印象。从最初的认知维度考虑,视觉的直观感受对国家形象的树立作用较大,最为直观地传达着国家文化气质和国民文明素养。[15] 冬季色彩认知最重要的因素是冬季的视觉效果与文化属性。冬季色彩景观设计在构建中产生,按照设计研究的目的,色彩视觉被置于不同的、偶然的、情感化的结构网络中。此后这些视觉符号价值将不仅在共时的状态中产生,也会在设计行动者的概念与实践计划中产生,并拥有了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所谓文化价值特性,是指一系列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是使个人行为能力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16]文化价值特性的概念与共同标准在被建构的文化认知中激发出来。设计的过程被不断分析、重组、建构,形成新的形式与意义。

2.冬季色彩景观结构化的过程

本研究的设计过程是对冬季色彩景观结构的讨论,基本经历了以下流程。第一,拼贴组合出一张北京市高清地图并在地图中进行圈点,确定北京冬季色彩景觀设计主体调研区域范围,包括奥林匹克公园、机场高速、长安街、首钢周边四个北京不同特色的设计区域。第二,在不同区域内调查主体自然色彩以及其他各类建筑物、构筑物、植物、天空、地面、临时设施的色彩,通过对现场进行NCS色彩色卡信息采集、中国国家标准建筑色卡色彩采集、潘通色彩检测仪色彩接触式信息采集的方法进行色彩调研与数据采集。其中,调研所用的工具是单反相机(尼康70D)自动挡拍摄,拍摄过程中曝光补偿为0,自动挡AUTO形式。为了避免阳光的照射过强或者过弱影响物体色彩采集,故拍摄地点多选择与阳光照射方向一致的地点,且多选择在10:00—17:00之间的晴天拍摄调研,并通过调研者(2人)对色彩的认知对比,选择彼此共同认同的颜色作为最佳色彩。第三,将色彩调研的颜色记录下来,通过数据统计进行编码,从而形成数据库,同时绘制和预测北京城市冬季景观色彩体系色谱,为北京城市冬季景观视觉环境建构提出立体式的设计框架。

冬季色彩景观结构化的过程中的测量主要使用了三种标准的测量方式,分别是NCS色卡、中国国家标准建筑色卡、潘通色彩检测仪,最后将这三种测量方式统一转化为潘通色彩检测仪色彩标准数据统计,运用潘通色彩检测仪软件、Photoshop软件,统一提取并记录色彩值。同时进行数据颜色提取,建立区域色谱体系,记录相应的色彩信息,包括色相、明度、纯度,最终形成色谱。

3.冬季色彩景观调查实践

设计实践的基本单位是设计师与个体行动者本身。本次设计实践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长安街、北京机场高速公路、北京首钢四个主要的设计区域,并以实践区域色彩研究为基础。研究过程发现,建筑物整体颜色多为灰色系色调。植物整体色调可以分为远观主体色调、中景植物色调、近景植物色调三个层次。天空测量集中于15点和17点两个时间段并记录颜色变化。地面测量采用远观对比测量方法记录颜色变化。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地处北京中轴线北端。建筑物色彩调研主体包括鸟巢、盘古大观、水立方、玲珑塔、国家体育馆、国家会议中心等。经调研发现,该区域建筑物整体颜色多为灰色系,其中鸟巢整体颜色偏灰,盘古大观整体颜色偏绿,水立方整体颜色偏蓝,玲珑塔颜色较为亮丽,国家体育馆整体颜色偏绿,国家会议中心的整体颜色偏粉绿,奥林匹克塔整体偏亮灰色。植物部分中由南向北的主干道旁槐树的整体色调偏灰。调研重心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和南部已建成及预留区域。其绿化层次可以分为两个层级,层级一(主要层级)包括公园中轴线及重点场馆周边,层级二是公园西侧的树阵及天辰西路、天辰东路等中轴线以外的道路交通系统。在奥林匹克公园南段,中轴线两侧冬季植被景观其左侧为树阵,右侧绿地为北京本地物种和常绿植物搭配。天空颜色以天蓝色为主,地面整体颜色是亮灰,其他局部颜色和细节点缀颜色大多与整体相协调,只是在统一的色相基础上进行了纯度、明度的区分。

长安街包括东长安街与西长安街,是北京最重要的一条街道。周边建筑物包括天安门、复兴门、国家大剧院、国家博物馆、建国门、前门、人民大会堂等。该建筑区域整体色调偏暖。东西长安街、天安门、国家大剧院以红黄色调为主,人民大会堂的表面石材偏向于灰粉色,复兴门、建国门、前门区域冬季多以灰色为主。植物以槐树为主,多呈现暗灰色。该区域植物颜色层次较为丰富,景观效果较好。由于常绿性植物在长安街的绿化中占据很大比重,根据树种所占比例及规模粗略估计常绿植物可占60%。长安街的绿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层次一是街道两侧的行道树(多为油松、塔柏、玉兰、白杨、国槐等),为景观和建筑沿街的色彩奠定了基调;层次二是行道树后的休息游览区,这里拥有遮阳、观赏性植物;层次三是建筑物前的绿地系统,与乔灌草植物搭配。天空颜色随时间变化,道路颜色偏重。

北京机场高速公路是连接北京市区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高速公路,是个体行动者到达北京第一视觉要素通道。相关建筑物包括立交桥、T2航站楼、T3航站楼、贵宾接待厅等。该区域立交桥——四元桥和隔音墙颜色都为灰色系,但隔音墙的色调更明快。该区域体块状建筑物较少,空间较为开阔。此处植物多为杨树和常绿松柏植物。该区域植物处于冬季,常绿型植物所占比重不大,所以植被色彩明显偏灰。机场高速附近天空的整体颜色偏亮灰蓝,主道路是柏油路,颜色较重。构筑物较少,但立交桥周边花坛整体颜色的色彩标准浓度较高,局部颜色和细节点缀色较丰富。

北京首钢建筑是前工业时代遗留下的文化遗产,但却有着后工业时代特殊的文化印记。建筑物单一,偏灰色系,周边多为旧工业区。该区域以冷却塔为代表,兼有零散的工业园区构筑物,区域开敞宽阔,周边噪声较大。该区域植物较为简单,多为单一树种(杨树)灰白色。植物层次简单,与建筑物关系不明确。远离市中心且空气较好,天空颜色较明快且整体偏蓝。主道路颜色较重,构筑物多为永久型,整体色调呈灰蓝色。

四、结语:构建立体的城市视觉环境设计框架

北京城市视觉环境建设四大区域的选择,重在突出冬季景观国家形象建设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北京冬季景观长时段的视觉色彩。每個设计区域的色彩区块都有自身特色,色彩图谱可以被借鉴并形成设计框架。在整体设计框架与研究上可以具体考虑以下内容:一是可以根据色彩调研结果建立色谱,选择同色系或和谐的色彩来匹配设计单元,突出冬季色彩长时段秩序特色。在景观色彩和谐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视觉设计。二是在冬季进行植物防护处理时,可以适当增加植物防护景观设计的艺术元素,让冬季视觉景观更具趣味性。三是将建筑、周边场地、植物统一设计,增加场地环境色彩协调性。四是可以利用大片空余区域,让闲置空间通过视觉空间色彩的设计和景观装置设计增加场地的活跃度,增加人、环境、景观之间的联系。五是可以将本次调研的城市视觉环境色彩数据作为北京冬季色彩景观设计的参考,将区域色谱作为设计参考,突出设计的结构。总体而言,一方面,视觉环境与城市景观联系密切,视觉环境元素的提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景观的面貌;另一方面,城市环境色彩体系可以反映城市建设的相关问题,为进一步建立城市色彩体系和视觉环境提供依据。

城市的视觉环境以肉眼所见的城市建筑物为基础,需要在环境中找到视觉要素协调统一的设计可能性,并为国家形象景观建设提供认知依据。“视觉”若是以城市建设为尺度,涉及色彩范围便扩展到建筑物外表皮、构筑物景观、植物层次、天空层次、地面远景等颜色系统。“环境”是客观物体所营造的空间色彩环境和视觉认知环境。视觉环境和人类认知互为主体并互相影响。长时段城市人类社区生态学认为空间分布特性决定人类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17]这体现了城市概念中所包含的关于人、环境、行为之间的某种隐性关系和设计框架。色彩景观的视觉环境为国家形象创造出展示的窗口与平台。

注释:

[1]范红,胡钰.论国家形象建设的概念、要素与维度[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04):55-60.

[2]刘海藩.现代领导百科全书·经济与管理卷[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513-514.

[3]赖国栋.时间的等级游戏:长时段与微观史[J].江海学刊,2013(01):161-165.

[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重庆出版社合.社会科学新辞典[M].重庆出版社,1988:75.

[5]罗杰斯B.世界景观设计:文化与建筑的历史[M]. 韩炳越,曹娟等,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512.

[6] TSCHUMI B . Responding to the question of complexity in: Complexity Art, Architecture, Philosophy[M]. Andrew Benjamin, London, journal of Philosophy and the Visual Arts, 2008(6) :82; TSCHUMI B. Event-Cities 4 : Concept-Form[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2010.

[7]许浩.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11.

[8]赵培玲.主体间性修辞理论构建[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3(01):194-200.

[9]黄斌斌.城市色彩特色的实现:中国城市色彩规划方法体系研究[M].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2:51.

[10]任彦洁,倪琪.让色彩在景观中唱起歌来——谈色彩与景观规划设计[J].华中建筑,2007(12):92-94.

[11]张苏卉, 包林.艺术何以“公共”中国当代艺术的公共性研究[D]. 北京: 清华大学, 2006.

[12] Boulding K E . National Images and International Systems[M].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2017.

[13] Kleppe I A , Iversen N M , Stensaker I G . Country images in marketing strategies: Conceptual issues and an empirical Asian illustration[J]. 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 2002, 10(1):61-74.

[14]张毓强.国家形象刍议[J].现代传播,2002(02):27-31.

[15]范红,胡钰.如何认识国家形象[J].全球传媒学刊,2015,2(04):32-40.

[16]吴伟.城市风貌规划:城市色彩专项规划[M].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09):3.

[17]罗·帕克. 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文集 [M].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1968.

猜你喜欢

国家形象
浅议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基础课”教学中的国家形象教育探析
国家形象建设需谨防哪些认识误区
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道、势、术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企业家是展示与传播国家形象的新名片
企业家是展示与传播国家形象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