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无用,代代流传
2021-10-12焦元溥
焦元溥
“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
这是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晚宴上的致辞结语,“照例”,这又成为批判话题。所谓“照例”,在于自莫言得奖之始,就一直存在争议话题,他的发言也成为瞩目焦点,不仅被放大检视,还常被切割放大,而成断章取义。甚至有说莫言这番演讲“严重贬低了文学的精神价值,极大降低了作家的社会评价”,要将他告上法庭。有人认为诺贝尔奖奖金何其可观,带给得主的荣耀又何其巨大,这正是“文学之有用”,而莫言此论实在虚伪。
唉,且不论莫言的文学成就或者他的其他发言,光就他的“文学无用论”,我可是完全同意。
不只文学,所有艺术,大概都是这个道理。事实上这世上最可怕的,正是“艺术有用论”。文学“有用”,所以把文章当成政治宣传。“政治文学”当然不乏经典,从希腊悲剧、屈原《离骚》以来一直感动撼动我们。但文学作为政治宣传,永远逃不掉“过时即过气”的宿命,作品最后不是被遗忘就是成为笑柄,倒还没看到什么例外。文学“有用”,害莫大焉。
就算不提政治,而把艺术当成才能学习,难道也是无用?的确,学习艺术“有用”,但这用是为何?能陶冶品格?答案当然错,而且大错特错。不带功利之心地培养下一代对美的感受、增进艺术修养,出发点并没有错,但艺术真的没那么大能耐让人不变坏。“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四书”“五经”都没办法的事,又怎能期待艺术有这能耐?不用去提史上作家、音乐家、艺术家等之败德劣行,光是当今文艺界的诸多丑闻,也就足以让人期待梦碎。
期望艺术陶冶品格,虽然功效堪虑,至少立意良善。但若学艺术乃出于算计,让小孩在校可以表演,客人拜访可以炫耀,申请入学可以加分,那多半只造成一批批学艺术又恨艺术的小孩,不仅摧毁他们对美的感受,也严重扭曲文艺教学。以音乐为例,华人音乐教育,已充满各种莫名其妙的鉴定与比赛,许多痴心家长也就带着孩子在山头派系中狂拜码头、敬奉高额学费。艺术不见得能让人学好,但变态畸形的环境往往令人学坏。除非打定主意要考验子女能否出淤泥而不染,不然请格外三思。
最后,所有我认识的西方音乐名家,都不解为何许多东方学生,明明对音乐缺乏热情却还继续学习,仿佛人生只有音乐这个选项。许多家长只想到已投入大量时间金钱于音乐学习,就认为子女该持续学习以“回本”,结果便是诸多父母乐此不疲地要孩子在三岁定人生。尼采说“没有音乐,人生是个错误”,但人生若只有音乐,那更是错误。如果学音乐只是为了要赚钱,要像郎朗、李云迪一般浮夸卖弄,那是错误中的错误。看看他们二人江河日下的技艺水平,如此现世报,其实是打在所有盲目听众脸上的耳光。
大诗人吕克特有首著名作品叫“若爱是为了美丽”,后来被马勒谱成美妙歌曲。诗这样说:“若爱是为了美丽,可别爱我!去爱太阳,她金发闪闪。若爱是为了青春,可别爱我!去爱春天,她年年年轻!若爱是为了珍宝,可别爱我!去爱人鱼,她拥有晶莹珍珠……”
为什么要学艺术?若艺术没有任何用处,请审慎思考艺术还需不需要去学,值不值得去爱。但若你的答案正是艺术,那就是诗作结尾:“若你爱的是爱,啊!那爱我,永远爱我,一如我永远爱你!”
是的,艺术无用,但除了艺术,世上还有什么东西,不能让人饱足,无法使人温暖,却能穿越时空代代流傳?
无用之用,大矣。这正是艺术伟大的用处,也是艺术伟大的原因。
(选自《南方周末》2013年1月10日)
【赏析】
两千多年前,庄子就说出了“无用之用,方是大用”的名言。艺术虽然无用,但是能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穿越时空代代流传。然而,现在有好多人学习艺术只是为了炫耀,为了申请学校的时候获得加分,为了不辜负家长的期望。他们将这些功利的目的寄托在艺术之上,使艺术不再纯粹。作者对这一现象痛心疾首。他希望恢复艺术奉“无用”的面目,希望人们只是纯粹地热爱艺术而去学习。
(刘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