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禅韵梅瓶”的美学韵味

2021-10-12戴静波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6期
关键词:梅瓶瓶身陶瓷

戴静波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一、梅瓶的发展历史

陶瓷的发展历史几乎与人类的发展历史是不可分割的,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它将人类发展的痕迹以各种不同种类、不同造型的陶瓷器具展现了出来。梅瓶作为陶瓷器具中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它的起源是比较有争议的,有些学者认为梅瓶最早起源于唐代,是作为一种盛酒的器具出现的;还有些学者认为梅瓶起源于北方,是从鸡腿瓶演变而来的。在这里以时间线来描述梅瓶的发展历史:从唐代起出现了梅瓶,但是并不是特别兴盛;直到宋代,梅瓶才得以盛行,造型上具有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特点,用途上主要作为盛酒的器具,在大大小小的酒铺里很常见;元代的梅瓶相对于宋朝来说造型上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是肩部更为丰满,瓶口也有各种形状的;到了明清时期,梅瓶不仅用于盛酒,在改造过外形之后还被作为观赏品陈设在宫廷中,这也代表着从明清时期开始,人们已经注意到了梅瓶的观赏性。现在有很多博物馆中都陈列着明清时期的梅瓶,可见其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极高的。现所要介绍的“禅韵梅瓶”(见图1)最大的亮点便是瓶身的绘图兼具美学韵味。

二、“禅韵梅瓶”的美学韵味

针对“禅韵梅瓶”的探讨内容主要是装饰和造型两个方面,由此引发出对中国古代陶瓷梅瓶艺术内涵的思考。在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艺术品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梅瓶同样也不例外。受文化、宗教信仰、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众对于梅瓶的美在每个时代的体现都各有特点,正是这种大众审美倾向、精神追求的影响才造就中国古代陶瓷梅瓶艺术造型百花争鸣的景象。通过对传统陶瓷文化艺术内涵、精神艺术追求的深刻了解,推动现代陶瓷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为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开拓视野。

“禅韵梅瓶”不同于寻常的梅瓶,寻常的梅瓶基本形态为小口、短颈、丰肩、圆底,且由肩部而下逐渐收窄,整体瓶身修长,少数梅瓶带瓶盖。而这款“禅韵梅瓶”其色古朴深邃、端庄大气,瓶口圆润宽大、瓶颈短促,由肩部而下逐渐收窄,继而至瓶底处又有放宽的迹象。瓶身绘有僧侣,似是宝刹中的陈列物。在“禅韵梅瓶”的另一面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这六个字表示对佛、法的尊敬和虔信。

梅瓶是盛行于宋代的一种陶瓷器皿,因此近年来出土的实物良多,在宋元时期的墓室壁画中多有出现。梅瓶出产地极广,遍布中华大地,总的来说在宋代,梅瓶的主要产地还是集中在北方的山西、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省,而南方则是福建、广西、浙江、江西、四川等地,如果把时代延伸至辽、西夏、金三朝时代,梅瓶的出产地还要再广阔至辽东半岛和西北的内蒙大草原等地。

在现代,陶瓷艺术已经在美学领域占据了一方天地,现代社会的蓬勃发展带给人们的是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上的变革。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发展至今,已演变成一种极富有感染力、表现力的现代艺术,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演变得越来越远,与传统陶艺的差异性也愈发大。但是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历史悠久,积累的是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碰撞激发出无限的想象,在当今时代的背景下是传统文化的一种突破,也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一次交流。

文化传承含义不是对陶瓷梅瓶造型和装饰艺术的临摹,而是对其包含的精神物质、理论思维的传承和借鉴继而发展。在艺术界和学术界,人们对古梅瓶的探索是非常多的,其中的大部分是对其造型特征和装饰艺术的探讨研究,或是截取梅瓶的某一项特点来研究,但这也仅仅是对这种传统艺术品极浅薄的一类研究,这样的研究并没有深入分析梅瓶文化、梅瓶的历史和梅瓶的风格养成,如若深入到文化层面,这既是对梅瓶的又一种认识,也是探索历程的一种升华,也将会对现代陶瓷艺术的创作带来本质上的创新。

三、总结

中华大地千百年历史的梅瓶文化积淀已久,从酒器到装饰器的演变是文人墨客、贵族白丁等各阶层对梅瓶的深刻影响与改变,正是这无限的魅力才造就梅瓶的今天,正是这种大众审美倾向、精神追求的影响才造就中国古代陶瓷梅瓶艺术造型百花争鸣的景象,为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开拓视野。“禅韵梅瓶”将佛家文化刻于瓶身,寓意着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将陶瓷器具与佛家文化融合在一起,使其文化意蕴更加深厚,令人回味无穷。

猜你喜欢

梅瓶瓶身陶瓷
梅瓶
春日粉妆
百变瓶子
钧瓷梅瓶
钧瓷梅瓶
饮酒、插梅,作陪古人浪漫生活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