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2021-10-12王国栋
王国栋
(闽江学院海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是指由促使城市旅游发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以及维持和改善这种作用机理的各种经济关系、组织制度等所构成的综合系统。在城市旅游发展的综合系统中,来自于各方面的因素所产生的动力催生了城市旅游进程的发生和发展,研究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探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维持和改善城市旅游发展作用机理得以进行的各种经济关系、组织制度等的综合作用,是研究城市旅游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发展城市旅游正在成为各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关于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逐渐成为旅游领域的热点。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旅游发展模型和动力机制、驱动力等方面。1999年,保继刚等[1]对珠海旅游发展驱动机制模型进行的开创性探索,是国内较早探索城市旅游动力机制问题的学者。
在城市旅游发展模式方面,彭华[2-4]提出了由旅游消费牵动和旅游产品吸引构成,并由中介系统和条件支持系统所联系的城市动力系统结构模型。另外,唐承财等[5]提出不同城市旅游发展的四种动力模型:资源驱动型、经济驱动型、需求推动型、综合都市型。这些城市旅游发展模型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
在城市旅游动力机制方面,龙江智等[6]研究发现,城市旅游发展取决于需求结构和相对优势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城市旅游驱动机制决定了相对优势的变化,并认为城市旅游要跟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要适时培育和转变驱动机制。杨姣[7]以西安市为例构建了城市化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四重动力机制,得出四重动力机制与旅游的相关关系。龙江智等[6]还运用“推-拉”模型分析了深圳、珠海两市旅游发展情况,认为主导驱动机制的强弱决定了城市旅游的发展态势,城市旅游的驱动机制会因时因地变化。后两项研究,借鉴城市发展理论来研究城市的旅游发展,也是值得借鉴的。
在城市旅游动力因子方面,保继刚等[8]在提出城市旅游发展八大动力因子的基础上,以广东省14个地级市为例,通过量化的途径对城市海外旅游发展的各动力因子作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另外,保继刚等[9]还把驱动城市旅游发展的因素归结为外部推动力和内部推动力。外部推动力是指需求的总量增长和结构变化,需求总量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增长曲线的趋势,需求的结构变化是城市旅游驱动力转化的主要外部条件;内部推动力包括资源因素、区域因素、经济因素以及其他因素,这些因素是推动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样,金丽[10]认为,推动国际旅游城市发展的主导力量是由外部推力与内在动力相互作用构成的,并提出了主要由内在动力驱动的互动型动力系统。除此之外,刘长运等[11]认为,南阳是一个观光型和经济驱动型的综合型旅游地,景点和城市经济活力是南阳旅游发展的两个主动力。王旭科[12]认为城市旅游发展关键取决于三个主要动力,即资源动力、经济动力和社会动力。这两种观点体现了城市资源、社会和经济基础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城市旅游动力机制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专门、系统的论述,已有的相关研究基本上都是一种经验性的定性分析或个案研究,定量研究和数学方法的应用也还不够。因而以确切的数据分析证明,究竟现实中是哪些力量在推动着城市旅游的发展,这些力量起着怎样的作用,各动力因子在城市旅游发展中的作用机理的关系,以及在将来会产生什么变化,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学者们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一、福州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的作用机理
城市旅游发生和发展的作用机理,反映了各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城市旅游发展作用机理得以进行的各种经济关系的综合作用,是研究城市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城市旅游发展系统动力过程详见图1。在城市地区,引起城市旅游发展系统得以运行的动力来自于三个方面:外部(自外)、顶层(自上)和自身(自生)。在三方面动力作用下,城市旅游得到了发展,进而促进城市居民游客化、城市环境景区化和城市景观景点化,也就是形成城市旅游化发展趋势。
图1 福州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模型Fig.1 Dynamic mechanism model of urban tourism development in Fuzhou
福州城市旅游发展离不开自外的、自上的和自生的三方面产生的动力。自外因素来自于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福州市的对外交流历史悠久,与世界各国的交流频繁,在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往来密切。福州作为东南沿海地区前沿,面对台湾海峡,在对台方面渊源深厚,在港澳地区也具有较大影响力。对外交往频繁,使福州吸引了大量海外游客,这不仅促进了入境旅游业的发展,而且也大量创造了外汇收入。来自于上层的政府支持力,在福州市的表现也相当明显,市政府与市旅游局的推动力度大,效果明显,政策措施到位。从近几年福州市取得的成绩可见一斑,如各类公园的新建与改造、绿地的不断增加、福道的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等的谋划,都说明福州市政府对当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都很大。福州各类国营、民营企业广泛从事旅游相关行业,从景区景点经营到交通、通信、餐饮、住宿、娱乐、旅游商品销售、康体、养生等各方面,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共同打造一个包容、协调、竞争的旅游市场环境。自生的发展力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的各方面,也真切地表现在城市旅游领域。同时,这种自生力促进了市民参与城市旅游的发展,在从事旅游经营工作的同时,作为当地的旅游者也为旅游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此情况下,从“三自”研究福州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驱动因素,为探究福州城市旅游发生、发展过程,并为其他地区城市旅游化发展提供借鉴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福州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
主成分分析能够从研究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众多原始变量归结为少量能够代表数据大部分原始变量信息的因子变量,从而通过对新变量的分析,以达到把握事物本质属性、解释复杂问题的目的。[13-14]笔者通过采集1990年至2016年间福州市一些与城市旅游发展驱动机制的相关指标,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来揭示推动福州城市旅游发展的主要驱动因子,并对其动力因子的驱动强度进行分析。
(一)福州城市旅游动力机制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借鉴学者们对旅游驱动机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2][15],从社会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社会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构建城市旅游动力机制指标体系。其指标包括:福州市人均GDP、总DGP、第三产业增加值、批发零售餐饮业营业额、入境游客人数、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贸易总额、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工业废水排放量、社会从业人员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非农业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等17项,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福州城市旅游动力机制指标体系
(二)福州城市旅游动力机制指标体系数据的处理
收集1990年至2016年之间福州市的统计数据与调查数据,构建其城市旅游动力机制指标体系原始数据矩阵(1)注:1991—1994年的数据缺失。,首先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的影响。标准化公式为:
(1)
式(1)中,Zij为第i年第j类指标的标准化值,Xij为第i年第j类指标的原值,μj为第j类指标的均值,n为指标类数。福州市城市旅游动力机制指标标准化数据见表2。
在主成份分析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检验,看是否适合做主成分分析。笔者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福州城市旅游动力机制25个二级预设指标数据进行了检验(2)其他8个没有通过检验的指标是,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旅游业在GDP中的比重、城镇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污染治理资金总额、各类文化机构数、体育场馆个数。,结果得到17个指标能够通过KMO(Kaiser-Meyer-Okl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检验,检验值为0.821。按照统计学家凯撒给定的标准,KMO检验值在0.8~0.9之间很适合做因子分析。在巴特勒球体检验下,近似卡方分布值分别为1 250.16,且在自由度为136的条件下,二级指标17个变量之间相关性显著,显著性概率达到0.000,小于0.1%(表3)。可见,所选取的指标很适合作因子分析。
(三)福州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主成分分析
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提取福州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指标标准化数据的主因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福州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指标特征值与方差贡献率
从表4中可发现,福州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中的17个变量指标的累计方差到第二主成分时,贡献率已经达到了94.433%,说明前两个主成分已经保留了原始数据中的绝大部分信息。为了使贡献率超过95%,选取前3个主成分,采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转(Varimax),效果理想。通过提取旋转后的前3个主成分,其特征值依次为11.973、2.824、1.985,并把这3个主成分的城市旅游驱动强度复合变量分别记为F1、F2和F3。
对福州城市旅游动力机制指标的主成分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见表5),在第一主成分中,因子入境游客人数(X5)、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数(X6)、进出口贸易总额(X11)占据了前三个主要位置;因子批发零售餐饮业营业额(X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15)、第三产业增加值(X3)、人均GDP(X1)、社会从业人员数(X14)、总GDP(X2)、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X9)居于中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X12)、固定资产投资(X8)处于其后;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10)、非农业居民人均消费水平(X16)、国际旅游外汇收入(X7)位于末尾。第一主成分首先反映了福州城市旅游发展与境外游客入境旅游之间密切相关,二者互为因果,互为表里。这说明福州城市旅游发展离不开境外旅游者的积极推动,同时境外旅游又是福州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福州城市旅游整体发展的大环境带动。其次,第一主成分还体现了福州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其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GDP的增加、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商业服务业的繁荣等为福州城市旅游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再次,福州城市社会环境改善,如高等教育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加等功不可没。最后,居民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国际旅游消费带来的外汇增加,也在第一主成分中具有一定助推作用。总之,在第一主成分中,来自外部因素的入境游推动,来自自身的经济发展、居民消费的推动,以及来自上层推动的社会环境的改善,都共同助推了福州城市旅游的发展。
表5 福州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指标旋转后的主成分矩阵
在第二主成分中,载荷超过0.5的只有实际利用外资金额(X17)1个因子,说明来自于外部的外来投资对福州经济的拉动,间接地影响了城市旅游的发展。在第三主成分中,载荷超过0.5的只有工业废水排放量(X13)(3)工业废水排放量作为一个负优指标,其Loading的绝对值大小与其在主成分诸因子中的重要程度呈正相关性。1个因子,作为一个负优指标,这个因子反映了来自政府层面的福州市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成效,也体现了福州市在生态环境改善中的积极作用。这一因子说明福州城市旅游发展与其生态环境的改善密切相关,继续注重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应是福州城市旅游发展的应有之意。
三、福州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指标驱动强度分析
首先,计算出福州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指标因子得分系数,结果见表6。
表6 福州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指标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接下来对福州城市旅游动力机制指标的动力强度进行计算。根据旋转后主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以构建由第一、第二、第三主成分所反映的城市旅游驱动强度得分函数:
(2)
式(2)中,Fj为第j主成分的城市旅游驱动强度得分,wji为第j主成分的第i个因子得分,Xi为第i个因子的相应标准化值。并分别以旋转后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主成分的特征值为权重,求出各主因子的加权综合得分,并用以解释城市旅游总体驱动强度,其公式为:
F=11.793F1+2.824F2+1.985F3。
(3)
把城市旅游动力机制各变量标准化后的数据分别代入其总体驱动得分函数公式(3)中,可得到福州城市旅游发展总体驱动强度数据(见表7),并可以得出其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表7 福州城市旅游发展驱动强度(1990—2016年)
图2 福州标准化后的城市旅游总体驱动强度变化趋势(1990—2016年)Fig.2 Changing trend of totality driving intensity of urban tourism after standardization in Fuzhou (1990-2016)
从图2可以看出,福州城市旅游驱动因子总驱动强度在2005—2008年、2009—2016年之间增加较快,而在其他时段驱动强度相对增加缓慢,或有的年份稍有下降。不过,从总体上看,近几年福州的城市旅游发展驱动强度持续增长,且增长趋势明显。从1990—2016年,26年间驱动强度增加了27.688 3,而仅就2005—2016年,11年间增加了20.485 2,占到了绝大部分。对福州城市旅游发展动力驱动强度的分析,有利于正确把握当前福州城市旅游的发展趋势,增强城市旅游发展的信心,为政府旅游发展规划决策提供参考。
四、结语
本文重点探究了福州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通过主成分分析揭示了福州城市旅游的动力来自于自生的、自上的和自外的三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包括入境游推动、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改善、居民消费的推动作为第一主成分,外资的利用驱动作为第二主成分,工业废水减少作为第三主成分。其中,入境游推动、利用外资驱动来自于外部,政府投资驱动使得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改变、生态环境改善都来自于上层,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提升、积极就业创业等都与居民内部的积极参与推动有关。通过对福州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的产生与作用机理的分析,可以正确把握福州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来源,为福州的旅游发展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