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生命教育 滋养生命成长

2021-10-12余海玲

好家长 2021年6期
关键词:儿童生命幼儿园

文 余海玲

我园地处上海汽车城,2003年,一起车祸引发我们对幼儿生命教育课程的构想与探索,探索让生命教育回归儿童天性,滋养每一个生命向着美好成长。幼儿生命教育的探索也是我园围绕“三个回归”,即“回归儿童,回归自然,回归真实”,持续优化幼儿生命成长课程改革的过程。

一、变革一:回归儿童,实现每个童年生命的价值

改革的起始阶段,我们质疑生命教育活动中存在“重内容、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将教育的视角从教师、教材内容为主转向儿童视角,突出儿童立场。确立生命教育要回归儿童的价值取向。我们认为回归儿童是对儿童体验价值的认可,是彰显儿童体验的有效途径。

回归儿童主要突出“三个尊重”:尊重幼儿的主体存在;尊重幼儿在体验过程中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尊重幼儿探索活动的选择和独特的学习方式。为此,我园以幼儿生命意识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为课改切入口,经历了基于体验的目标定位,活动方法适宜性、家园协同开展、生命教育实践研究等阶段,在逐步推进的变革中,确立了幼儿园基于儿童视角的生命教育价值观体系。即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儿童观(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多彩的种子)、教育观(尊重童真、呵护童心、满足童趣)、课程观(植根生活、关注经验、真实体验),并有机融于“关爱生命、润泽花开”的办园理念,实现每个童年生命的价值。

二、变革二:回归自然,让幼儿知觉生命的存在

2005年,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幼儿园要将保护儿童生命和促进儿童健康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的重要原则,增强了我园生命教育课程建设的自信。我们以此为指导,使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进入到让幼儿亲身体验生命成长的幼儿园环境的思考:(1)大量的前期实践表明,幼儿对生命的认识在于感受理解生命的存在;(2)幼儿园自然环境是幼儿知觉生命最贴切的活动载体;(3)幼儿在自然中发现、探索的过程,是直接体验生命的变化和进入深度学习的过程。

我园自然环境丰富,景色优美,能呈现多样化的生物周期性成长的特点。但问题是没有充分地发挥潜在的生命教育价值,存在“观赏多、成人维护多、安全保护多、幼儿与自然环境联系少”的问题,即使作为生命教育资源的部分动植物照料、养殖,也都是在教师统一组织下的活动,幼儿主动发现、探索的条件与机会不足,丰富的自然环境与生命教育内容割裂。于是,我们以生命教育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将幼儿园自然环境创设定位于“幼儿可以直接亲近自然、可以任意选择、不受拘束、开放度高的,助长幼儿探索学习能力和增进幼儿互动体验的生命教育载体。”

基于此,我们做了两件事:

(一)以儿童为主人的视角规划自然环境

我们精心打造了“课程10中心”,为幼儿体验和感受生命价值提供真实的活动载体,推进“小安活动系列”的阶段性实施。

(二)建立适宜幼儿与自然环境互动的课程制度

我们提出“123”环境创建法则:1个核心——“安全自主”,2个重点——“基于经验和真实体验”,3个关注——“个性需要、互动方式、个体表达”。依据环境创建法则,完善环境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一系列课程保障制度,包括幼儿园各部门的教工都为生命教育活动开展提供支持条件。促进生命教育内容与环境资源整合,序化幼儿进阶学习的过程。如在“找找幼儿园最高的树”项目中,求助门卫叔叔提供测量工具,总务老师为幼儿雨天活动提供雨具。这样,无论刮风下雨,幼儿都可以自由自在地穿梭在美丽的幼儿园里。时间的保证、空间的充分,让幼儿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进行探索与发现。

随着幼儿的深入探究,在池塘边上观察和探索,已经满足不了幼儿的需求,他们提出:能不能走进池塘?

于是,我们打开池塘围栏,缩小池塘深度,搭建适宜台阶,换上防滑踏板石,准备深筒雨鞋,在池塘上方搭建网格小路……充分的安全防护,让幼儿可以做生活中“不能做”的事,观察到日常“看不到”的现象,为小金鱼清洁池塘,观察深水区乌龟多长时间呼吸一次,体验着勇敢自信,悦纳自我的情感……生命教育变得自由、灵动而鲜活。

幼儿在一个充满支持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和尝试,从自然环境中感受生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及生命的成长,同时生命教育也成为幼儿自我成长的经历。

三、变革三:回归真实, 让幼儿经历和感受生命的美好

经历了课程环境的创设,我们进入了优化生命教育课程实践的改进研究。在一次教研中,教师问:怎样的活动才能确保幼儿真实地体验?由此再一次引发课程变革——回归真实,亲历体验。

(一)凸显体验的生命教育活动设计

以市级课题“基于体验的生命教育活动范式研究”为切入口,通过长达3年、80多个案例的研究,我们归纳提炼了生命教育活动范式的“主动发起、全心投入、真切体验、获得经验”四要素,指向幼儿亲历发现、解决问题、情感变化、独特表达的整个活动过程。

例如,在“寻找植物的力量”活动中,从幼儿的记录可以看到,活动助推幼儿从外部观察转向体验感知、经验获取,幼儿亲历生命成长所带来的快乐与惊喜。

围绕体验四要素,我们构建了生命教育活动范式。

教师根据不同的生命教育活动内容,针对范式中的八个环节设计活动。细化的操作提示,支持孩子深度体验,获得经验。

(二)统筹安排,满足幼儿亲历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我们重新修订课程方案,在活动设置上遵循“欢享户外,长短交互”等原则,在一日作息中给予幼儿充分的体验时间。坚持“能在户外完成的绝不在室内”,开墙破门为每班幼儿精心打造班级小花园。通过每天20分钟“小安找秘密”、来离园、午饭后、自由活动等,让幼儿充分享受时时与自然环境亲密接触的时光。借助班级小花园、课程10中心等项目化体验活动,满足幼儿长周期的体验探究需求。

(三)开发工具,循证优化课程实施

在实践改进中教师们又提出:幼儿真的体验了吗?幼儿获得了什么?以往凭借教师保教实践的表现进行等第性的评价,已不能反映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真实情况。于是,我们开展了生命教育活动的评价研究。

我们借助循证研究,研发系列基于儿童的生命教育课程实施过程的监测工具,开展儿童生命教育个案跟踪记录,建立循证评价与课程优化互为助推的教研机制和教师自我诊断、持续改进的专业研修制度。在不断实践中,历经调研、设计、实施、反馈和改进等多个阶段,初步编制了《基于儿童生命教育课程评价手册》,使生命教育实施更加符合儿童发展规律。

在三个回归的课程变革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园所环境变得丰富多元,富有生命灵性;教师变得从容自信,善于接纳信赖、等待与支持幼儿的发展;幼儿变得勇敢自信、热爱生活,好奇探究,悦纳自己,懂得感恩,自我保护,关爱生命。生命教育课程实践成果先后荣获上海市“我的教改实验”一等奖、长三角三等奖、2017年上海市中青年教师评优一等奖、嘉定区教科研成果一等奖。

“生命教育”承载着幼儿教师对每一个娇嫩生命的敬畏和责任,赋予幼儿对生命的热爱情感,激发幼儿对生命成长的关注和尊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回归儿童,回归自然,回归真实,让生命教育真正为所有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奠基!

猜你喜欢

儿童生命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