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针联合隔姜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
2021-10-12郭一琼李颖文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3500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传统疗法中心
郭一琼 李颖文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 3500;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传统疗法中心
原发性痛经(PD)又称功能性痛经,未婚女性是该病症的高发人群,表现为女性生殖器官无任何病变,于经期前或行经期间出现小腹疼痛、腰痛、下腹坠胀等,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昏厥、呕吐,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现代医学在PD治疗中给予对症治疗,通过服用镇痛药物缓解疼痛感,但停药后症状易反复,远期效果不佳[2]。中医学将PD归结为“经行腹痛”范畴,以寒凝血瘀型PD最为常见,因经期前后受寒湿之邪,或过量食用生冷食物导致寒邪入侵,造成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故在中医治疗中应以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为原则[3-4]。鉴于此,本文采用脐针联合隔姜灸治疗寒凝血瘀型PD,旨在探究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2月—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年龄14~29岁,平均年龄(20.97±3.84)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23±0.72)年;疼痛分级:轻度12例,中度20例,重度8例。对照组年龄14~30岁,平均年龄(21.07±3.12)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19±0.74)年;疼痛分级:轻度13例,中度18例,重度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西医符合《妇产科学》[5]中PD相关诊断标准,多发于青年未婚女性;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小腹疼痛,痛及腰骶部,严重者出现昏厥,呈周期性发作;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中医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中寒凝血瘀型相关诊断标准,症状表现如下:经行小腹冷痛,得热缓解,经量少,色质紫暗有血块,伴肢体寒冷,小便清长。舌苔白,脉沉紧。
1.3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未婚、未孕、无分娩史女性;病例资料完整;参与本研究前未服用影响本研究结果药物;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腹部手术史;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盆腔炎等疾病导致痛经;对本次药物过敏;依从性差,无法完成本次研究者。
1.4 方法 对照组口服右布洛芬片(江西汇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2g,国药准字H20020155),1片/次,2次/d,于经期前3d服用,共服用6d。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脐针联合隔姜灸治疗,脐针治疗:使患者保持仰卧位,消毒神阙穴,使用0.3mm×40mm毫针平刺坤乾坎位,针刺得气后便可拔针。隔姜灸:取关元穴及神阙穴二穴,取仰卧位,于神阙穴中填满盐,保证其与脐持平,上面放置直径为3cm,厚度为0.2cm的姜片,放置高约2.5cm艾柱,点燃后施灸。随后将姜片置于关元穴,上置艾柱点燃施灸,待艾柱完全燃尽后,更换艾柱继续施灸,轻度疼痛灸4壮,中度疼痛灸6壮,重度疼痛灸8壮。若患者皮肤自觉灼热无法忍受,使用镊子镊取姜片上下移动,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宜。于月经来潮前5d开始治疗至月经来潮时止,1次/d,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1.5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各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幅度≥90%为痊愈;各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明显减轻,停药后可正常工作、生活,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70%~90%为显效;各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好转,服用止痛药后疼痛缓解,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30%~70%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2)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评估患者小腹冷痛、经量少、色质紫暗有血块、肢体寒冷等症状改善情况,采用0、2、4、6分评分法,症状严重程度与总评分呈正相关。(3)疼痛评分: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满分10分,疼痛程度与总评分呈正相关。(4)前列腺素水平:采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ml,以3 500r/min速度离心处理10min后留取上层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液样本中前列腺素F2a(PGF2a)及前列腺素E2(PGE2)水平。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中医证候积分及VAS评分 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VAS评分比较分)
2.3 PGF2a及PGE2水平 治疗后,研究组PGF2a水平低于对照组,PGE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PGF2a及PGE2水平比较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PD病机在于气血不足或气血不调导致的不荣则痛或不通则痛,以寒凝血瘀型最为常见。寒凝血瘀型PD本质在于经期感受寒湿,寒湿之邪凝滞于胞宫,导致寒凝经脉,冲任气血运行失常,经血阻滞胞宫,不通则痛[7]。故中医治疗应秉承祛瘀止痛、温经散寒为治疗原则,以改善患者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感。
痛经时子宫内膜和月经血中PGF2a及PGE2水平均高于正常女性,PGF2a及PGE2是花生四烯酸脂肪酸的衍生物,月经周期中,分泌期前列腺素浓度高于增生期子宫内膜,由于月经期溶酶体溶解子宫内膜细胞后大量释放,促使PGF2a及PGE2水平上升,PGF2a含量过高可引发子宫平滑肌过度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而导致痛经[8]。本文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及PGF2a水平低,PGE2水平高,表明采用脐针联合隔姜灸治疗寒凝血瘀型PD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各临床症状,抑制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缓解疼痛。分析其原因可知脐针治疗选择神阙穴为人体任脉重要穴位,中医学将其作为先天本源,针刺该穴位有助于温肾益气、活血通络,促进气血通畅[9]。另外,生姜与艾灸配合有温经散寒止痛之效。虽PD病位于胞宫,但与肝、脾、肾等脏器间存在联系。隔姜灸选择神阙穴与关元穴,其中神阙位于脐部,皮下无脂肪组织,皮肤筋膜直接连接腹膜,通过脐部在此施灸,具有较强的穿透力,温热效应明显;关元穴与胞宫直接相关联,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之穴,是治疗妇科疾病的主要穴位。故灸此二穴,可达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温补元阳、调理冲任之效[10]。
综上所述,脐针联合隔姜灸治疗寒凝血瘀型PD疗效确切,二者相辅相成,能够有效缓解各临床症状,降低疼痛感,具有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