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叶酸对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血清学指标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影响

2021-10-12赵素贞谢桥涛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46000漯河市中心医院高血压科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19期
关键词:依那普利阿托内皮

赵素贞 谢桥涛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46000; 漯河市中心医院高血压科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是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1],临床多以硝苯地平缓释片舒张血管,控制血压,同时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阻碍血栓形成。阿托伐他汀可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依那普利叶酸为马来酸依那普利和叶酸的复方制剂,可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两者联合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中疗效显著[2],其用于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中值得研究。基于此,本文将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叶酸对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血清学指标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患者及家属同意且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135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7)和观察组(n=68)。对照组男40例,女27例;年龄60~75(71.89±2.61)岁;病程2~8(6.23±0.89)年;体重指数(BMI)20~25(23.01±1.34)。观察组男42例,女26例;年龄60~74(71.97±2.73)岁;病程2~9(6.35±0.92)年;BMI 21~24(23.03±1.29)。两组上述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3];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在1.2mm以上。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者;近期发生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运动等指导。对照组予以口服20mg硝苯地平缓释片(湖南华纳大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558,10mg/片)联合100mg阿司匹林(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6020722,0.5g×100s),qd,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组予以口服10mg阿托伐他汀(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58,10mg/片)联合10mg依那普利叶酸(深圳奥萨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723,10mg∶0.8mg),qd,连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治疗6个月末,收缩压下降20mmHg(1mmHg=0.133kPa)以上,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降低率在50%以上为显效;收缩压下降在10~20mmHg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降低率<50%为有效;上述标准未达到为无效[4]。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采用Crouse斑块积分标准。(2)血清学指标: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3)颈动脉狭窄程度: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IMT)厚度、记录颈动脉内膜不稳定斑块数量及颈动脉斑块面积。(4)药物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7.571,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血清学指标 治疗后观察组TC、TG及LDL-C水平较对照组低,HDL-C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学指标对比

2.3 颈动脉狭窄程度 治疗后观察组IMT及斑块面积较对照组小,不稳定斑块数量较对照组少(P<0.05),见表3。

表3 两组颈动脉狭窄程度对比

2.4 不良反应 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2例,乏力1例,发生率为4.41%(3/68),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2例,头晕1例,乏力1例,发生率为5.97%(4/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7,P>0.05)。

3 讨论

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在老年患者中具有较高发病率[5]。以往临床常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舒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阻碍血栓形成。但由于该疾病发病过程涉及诸多因素,血浆中脂质在巨噬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聚集,导致细胞中胆固醇流入和流出失衡,加重内皮损伤,予以上述药物治疗改善血脂和减轻内皮损伤效果不明显,进而影响疗效。阿托伐他汀可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减少内源性胆固醇合成,使细胞聚集的胆固醇含量降低,反馈性地增加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量,促使血液循环中低密度脂蛋白颗粒能进行更好的摄取和降解,影响胆固醇合成。同时能阻碍炎性细胞因子在硬化斑块内聚集,恢复血管壁弹性,下调ApoB48受体,缓解颈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使斑块趋于稳定。依那普利叶酸片则由马来酸依那普利和叶酸组成的复方制剂,可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含量,舒张全身血管,同时补充外源性叶酸可促进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过程,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两者联合可产生协同效应。

本文中,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阿托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叶酸治疗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疗效显著。阿托伐他汀可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将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阻断,使细胞聚集的胆固醇含量降低,同时依那普利叶酸片能促进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过程,对血管内皮功能产生保护作用。两者联合具有显著协同作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另外,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阿托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叶酸治疗不良反应少。本文中,观察组治疗后TC、TG及LDL-C水平较对照组低,HDL-C水平较对照组高,说明阿托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叶酸可改善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血脂水平。依那普利叶酸可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同时配合阿托伐他汀可竞争性抑制肝脏HMG-COA还原酶活性,阻断其转换为甲羟戊酸,减少胆固醇在肝脏中的合成,同时能反馈性地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改善血脂水平。

本文中,观察组治疗后IMT及斑块面积较对照组小,不稳定斑块数量较对照组少,说明阿托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叶酸可改善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依那普利叶酸可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含量,进而舒张全身血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联合阿托伐他汀可减少单核细胞黏附于动脉内皮,阻碍炎性细胞因子在斑块内聚集,进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血管壁弹性改变。同时可下调ApoB48受体,减弱由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残基介导的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的形成过程,缓解颈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减少斑块厚度,使斑块趋于稳定[6]。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叶酸可通过改善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血脂水平,减轻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其不良反应较少。

猜你喜欢

依那普利阿托内皮
Worl J Men Health:COVID-19 损害内皮功能引起勃起功能障碍:人体阴茎的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研究
内皮祖细胞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术前血清miR-221-3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与早期宫颈鳞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老年冠心病运用阿托伐他汀钙复合曲美他嗪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勒布朗的遗产
依那普利等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对患者BNP水平的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