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邑古城中毛猴艺术的守望者
——记李宏超毛猴技艺

2021-10-12金东豪

河北画报 2021年16期
关键词:毛猴蝉蜕辛夷

金东豪

中原科技学院

毛猴是源于北京的一种民间工艺品。以辛夷和蝉蜕黏合成猴子形状,模仿人的各种动作姿态,佐以布景道具,构成种种民俗世相。李宏超的中原毛猴艺术从老北京毛猴的旗人毛猴发展而来,老北京毛猴旧时分孩子毛猴,匠人毛猴和旗人毛猴。旗人做毛猴就为显摆和把玩儿,相比前两者做工更精巧,过去一直是八旗子弟和达官贵人把玩儿的一种工艺品,自从流传到河南后,经过几十年的传承和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品。

一、历史溯源

毛猴,又称“蝉塑”旧时称“猴戏”“知了猴”。相传清朝后期,在北京通县一个药店里,一姓张的小伙计偶然发现蝉蜕具有某些形象特点。他选取了辛夷做躯干,又分别截取蝉蜕的头部做脑袋,前腿做下肢,后腿做上肢,用白芨一粘,一个人不人、猴不猴的形象便出现了,在无意间世上第一个毛猴诞生了。流传到社会后又被有心人加以完善,逐渐形成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手工艺品。

中原毛猴的第一代宗师为清末文人叶云荪,把毛猴艺术带到宫廷。民国时期,叶云荪的孙子叶孝贤跟爷爷学习毛猴制作。全国解放后,为了支援国家建设,叶孝贤从北京分配到洛阳工作,把毛猴艺术带到河南,上世纪九十年代,李宏超向叶孝贤老师学习毛猴制作至今。

李宏超的毛猴艺术内容丰富,造型灵动活泼,作品形式多样,做工精巧细致,成品易于保存,保留着老北京毛猴的艺术形式和具有中原文化艺术特色,在民俗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原料与制作工艺

起初做毛猴最主要材料为辛夷、蝉蜕、木通、白芨,四味中药。李宏超加以改良创新用金银花做毛猴的尾巴。辛夷即尚未开放的玉兰花花蕾,用于制作毛猴身体。蝉蜕是蝉在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蝉蜕的爪子做毛猴的四肢,鼻头部可做毛猴的头。金银花又名忍冬,成熟后体貌酷似猴子尾巴。制作毛猴使用的黏合剂是白芨,木通做帽子等道具,它们也是中药。因此,毛猴是中国唯一用纯中药制作的手工艺品。

单个毛猴的做法是取一枚辛夷,成圆锥形状最佳,一面鼓起当后背,一面平缓当前胸,辛夷毛顺滑尚好。尖头朝下,辛夷把朝上,用小梳子将表面容貌理顺。再取蝉蜕一个,用清水清理干净晾干,后用手指轻轻剥开肚子,截取头部一个,前腿一对,后腿一对,取头部鼻子插入辛夷上端黏合固定,构成猴头。此时需根据整体动态确定猴头的位置和俯仰正侧,再取蝉蜕粗壮的前腿做猴子的后腿,注意左右之分,双腿外扩正确,仍需按照动态调整角度,或站,或坐。最后安装用蝉蜕后腿制作的上臂,后腿有弯曲的爪甲,爪甲向下为准,绝类猴子的爪掌。上述材料的结合以乳胶黏合,在乳胶发明之前,采用中药白芨。

李宏超的毛猴在原有毛猴制作工艺上改进,进行二次敷毛,当第一遍毛猴制作工序完成后,需要另取一只辛夷,用小刀逆向将毛剃掉。最后用镊子将剃掉的绒毛通过乳胶黏合在蝉蜕与辛夷相接的地方。或者将毛猴四肢全部二次敷毛。最后等待乳胶干透用小梳子理顺即可。通过此步骤工艺使毛猴做工更加精细,四肢和头部更像从辛夷长出来一样自然。也是中原毛猴区别于其他毛猴的最大特点。

将毛猴的身形做好后,在足部点胶,将其固定在底盘上。阴干6——8 小时,方可牢固,有些单个毛猴,不宜在底盘上固定,则在足下用卡纸另做一个小底盘,以便于挪移安置。

做好后的毛猴要根据创作题材和大小装裱在方形或圆形玻璃罩式器皿中。方形或长方形玻璃罩中的毛猴作品,可以容纳更多的不同类型的人物,表现更多的故事情节,展现更丰富的场景,作品可大可小,人物可多可少,并辅以立体背景为陪衬,用于陈列和收藏。玻璃圆罩中的毛猴作品,有多种大小,小的,仅能放下一个人物,中型大小可放置两到三个人物,这种作品特色是较为直观,可以从多角度观看,小圆玻璃罩作品小而精,大一些的可容纳更多场景,无论是毛猴的动态神情,还是陪衬道具,都可刻画的细致入微,这类作品易于携带并把玩。

三、品貌特征

李宏超的毛猴艺术其创作题材包括历史神话故事,时事话题,市井生活等多方面题材。作品精巧细腻,首创二次敷毛将猴的天然情趣和艺术创作完美结合。

制作工艺上求精。毛猴的用料虽简单,但李宏超的艺术构思却非常巧妙。他们凭着对社会上各种人物形象的观察和个人的感性认识,正式出于对中原这一古老大地的独特情怀,他精心制作了一批反映中原农村生活场景的作品。以物代猴,以猴代人,单个毛猴作品主要以反映社会行业、民情风俗为多,有画画的、卖冰糖葫芦的、卖瓜的、打球的、唱歌的……主要是让“毛猴”模拟人的动作和生活场景,通过多样的肢体语言,再现中原风土市井文化,人间百态。李宏超的毛猴头部都是用蝉蜕做的,没有粘贴五官,没有面部表情,所以只能靠动态和造型来表现猴子的欢喜悲伤。如要做一棵树的道具,李宏超老师特意跑到山里去寻找酷似大树植物的干枝,像园艺师一样进行修剪,直到做出满意的造型。

表现技法求深。李宏超的代表作是《通天河》。取材于《西游记》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刬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唐僧师徒取回真经后回国,大鼋相助驮其过河的场景。此作品中师徒形象采用中原毛猴制作工艺二次全身敷毛,使得形象更加自然。孙悟空的尾巴用金银花代替,也是在制作技艺上的一大突破。李宏超认为毛猴似猴非猴但应还原于猴,所以将某些形象保留猴子的品貌特征。中原民俗专家倪宝成先生称赞李宏超“粘毛猴是个细法活儿,用人的生活场景来模拟毛猴的生活环境,以猴充当人,反映民俗风情、市井文化。现今深谙的毛猴文化,掌握制作方法的不多,能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的更是难得一见。宏超作品《通天河》,做出来毛猴文化的精华,要好好传承,要抓紧申遗。”题材内容求新。李宏超的作品离不开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对社会的洞察。在世界读书日前夕创作了《全民读书》作品。一开始准备创作广场上摆满图书的场景,有人在看书,有人在购书,有在讲解的。后考虑时间问题,改变思路,主题为读书曰宣传墙。前面用书堆成山,象征书山,书上三只猴或站或坐,地下两只猴或蹲或爬在看书。爬着的猴子凸显猴子好动淘气的形象,从而增强作品的灵动性。希望通过毛猴作品的形式引起大众对阅读的重视,劝导大众回归书籍,从书本中获取知识,为文化强国建设尽一份微薄之力。《疫情防控》是在疫情期间创作的,思路来源于中原农村村口纪实,硬核村长在村口设立入体温检测桌台,进行排队登记,中间工作人员像卫士一样履行职责,示意走亲访友的外来人员禁止入内。三个亲朋提着礼品被拒之村外。各个形象被塑造的神采各异,呼之欲动,真实的通过毛猴形象被塑造的极富幽默感,引出人们的开心一笑。简单中夹杂着精致、朴素中饱含着韵味。

“细而求实,探而知味”。毛猴讲究三奇:一是猴气,赋予人性、丰富、发展、夸张的猴气,二是猴味,浑身猴毛,三是猴韵,以猴代人,方寸之间展现百态人生。中原地区猴文化源于民间,又长于民间,与民众血脉相亲,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地位非同一般,颇具灵性的猴子,被敬为神物。再加上猴与“侯”谐音,于是给猴增添了一种吉祥、富贵的象征意义。

四、传承现状

毛猴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的一颗明珠,已是一门传承百年后的濒危艺术。生存环境艰难并且缺乏后继人才。

毛猴生存环境艰难。以前毛猴制作相当于乐高玩具,是大街小巷孩子的玩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相比于以前中药店特意将毛猴材料的中药作为“猴料”出售,现在的孩子几乎不知道有毛猴这一传统手工艺品,早已没有先民那样的兴趣。在一种没有文化背景支撑的环境中,中原毛猴的发展举步维艰。毛猴缺乏后继人才。中原毛猴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叶孝贤大师带入中原至今,只有李宏超老师一人延续传承,完成一件不足笔记本大小的作品可能要花费作者一个月的时间。快节奏社会生活,使想要学习毛猴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传承后继无力。其次是从事毛猴制作会有很大的生活压力,虽然有些人对毛猴非常热爱,但是来自生活上的压力让他们不能集中全部精力去从事毛猴创作,这也到导致了想要学习毛猴的专业人才缺乏。最后某些政府对中原毛猴的态度不够重视,忽视毛猴艺术的传承,其发展也得不到很好地支持,相关的保障资金也不够充足,也是导致毛猴人才的缺乏。

毛猴缺乏后继人才。毛猴的保护是亟待加强的领域,没有哪一项传统美术工艺能像毛猴这样立体的展现百态人生,其价值也不在于制作技艺,而是在于制作者的想象力和人生阅历,毛猴就是一部写尽人生酸甜苦辣的书。做毛猴不能只注重表面工作,而忽视文化修养、读书研习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看到毛猴急需传承的不是“猴”本身,而是“猴文化”。今天李宏超在洛邑古城守望者毛猴艺术的春天,如何使这一濒临消失的“猴文化”工艺的保护措施得到切实有效的改观,将是下一步相关部门和多方有识之士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毛猴蝉蜕辛夷
蝉声阵阵 毛猴驾到
你好,我叫乌鸫
蝉蜕
辛夷坞里辛夷花
滴心湖:致蝉蜕
蝉蜕糯米酒治荨麻疹
“假冒”的算式
毛猴学艺
树洞艾生的江湖往事
我愿做你的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