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系列党课之十九
2021-10-12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二级巡视员沈小平
〉〉〉〉〉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二级巡视员 沈小平
本课对象
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
本课
时间
3小时(讲课2小时,讨论1小时)。
本课目的
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本课的学习,充分认识和深刻把握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提出的发展历程、基本内容,以及在实践中怎样抓好工作落实,从而为我国开放空间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延伸,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作出新的贡献。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八专题“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选编了习近平总书记四篇重要文章,集中反映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立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系统回答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事实证明,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推动我国开放空间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延伸,形成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
2021年9月,重庆两江新区寸滩国际新城保税经济区的“丝路花街”对外开放,市民在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购物。图:黄伟/新华社
一、扎实前行的共建“一带一路”发展历程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已历时八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最高领导人提出并在全球层面展开的最具抱负的国际经济合作倡议,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是中国迄今为国际社会提供的最大公共产品。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走过的历程和取得的成效,为我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增强了信心。
(一)“一带一路”内涵外延不断拓展
“一带一路”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中国作为提出者引领了该倡议的宏大设计。在启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勾勒了这一宏大倡议的蓝图,确立了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和合作机制等内容。2017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提出除海上既有通道建设外,要“积极推动共建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一带一路”地理范围已突破亚非欧,面向全球;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互联互通、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陆、海、天、网丝绸之路建设方案逐步形成,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冰上丝绸之路等日益受到重视;“一带一路”是一个朋友圈,向所有伙伴开放,是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产品,其开放与包容性得到充分体现。
(二)“一带一路”工作机制逐步完善
加强机制建设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国内,各地方政府及时成立相应机构,出台相应的地方方案。国内高校、智库成立的“一带一路”研究院所和中心数以百计,学科建设提上日程,数据库建设、风险评估、跨学科研究等成果甚众,为推动相关建设提供越来越多的智力支撑。在全球范围,双边合作进一步加强,多层次、多渠道沟通全面展开,双边与地区联合工作机制全面建立,签署合作备忘录或合作规划的国家越来越多。与相关国家共同推动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实施,与13个沿线国家建设5个自贸区,与欧亚经济联盟签署经贸合作协定,完成中俄欧亚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积极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发展自贸关系,立足周边、覆盖“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正在加快形成。
(三)“一带一路”五通目标扎实推进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一步,也符合世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美好愿景。与“一带一路”相伴而行的“五通”目标取得积极进展。在政策沟通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已然走出初期的陌生与模糊阶段,得到各国越来越清晰的认同,并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在设施联通方面,国内多个城市开通中欧班列线路,途经蒙古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法国、西班牙和英国等;在贸易畅通方面,“一带一路”为相关国家扩大贸易提供了全新机遇,特别是运输便利化形成的畅通局面使双边贸易迅猛增长;在资金融通方面,“一带一路”巨大的资金需求使资金融通更为迫切,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储备货币,近30个国家货币实现与人民币货币互换,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一带一路”资金融通创造了先期条件;在民心相通方面,中外文化交流明显加速,中国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之间广泛开展人文交流与合作,与相关国家互办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图书展等,促进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民意基础。
(四)“一带一路”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重大项目是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效的关键。中国聚焦大项目、大平台、大通道、大数据建设,实施“丝路明珠”工程,以重大投资合作项目为重点,打造一批综合效益良好、产业定位清晰、辐射作用明显、各方面都欢迎的重大项目。积极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提升境外经贸合作区创新发展水平。共商共建共享这一黄金法则得到广泛认同,“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合作格局基本成型,一大批互联互通项目成功落地。中欧班列开启了亚欧大陆桥新的互通格局,亚吉铁路、蒙内铁路开通,中国—中南半岛(中新经济走廊)的西线—中缅通道建设加快,其建成将直接为中国西南地区提供出海口。中国从中东和非洲经由印度洋海运来的进口原油和液化天然气,到达缅甸若开邦首府实兑的皎漂港输送上岸接驳油气管线,可绕开马六甲海峡,直接进入中国西南。
(五)“一带一路”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地域广,建设周期长,复合项目多,投资规模大,加之各国国情、域情殊异,风险与挑战相伴相随,但八年来的建设发展历程,已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全球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全球化挑战此起彼伏,仅凭单个国家的力量难以独善其身,也无法解决世界面临的难题。越来越多的获得感让相关国家在“一带一路”红利中感受到,“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破解经济全球化困境,推动世界经济更加均衡、包容和可持续发展。实践充分表明,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契合了各国追求开放、联动发展的共同愿望,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二、准确理解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基本内容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八专题收编的《打造一条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之路》《加强战略和行动对接,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共同绘制好“一带一路”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四篇重要文章,系统阐述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立意高远深邃、内容博大精深、体系系统完备,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工作指导性。
(一)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一条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之路》的重要论述
《打造一条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之路》是习近平主席致2018年1月22日在智利开幕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的贺信。他指出,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地理相距虽然遥远,但同属发展中国家,世界和平、发展繁荣和人民幸福是我们共同追求的梦想。这一论断虽主要是针对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而言的,但同样适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
1.走向未来的正确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打造一条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之路》一文中指出:“中国人民愿同拉美和加勒比各国人民携手并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各国命运紧密相连,人类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促进互联互通、坚持开放包容,是应对全球性危机和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这是疫情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启示。共建“一带一路”既是历史潮流的延续,也是面向未来的正确抉择。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已经完成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阶段,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
2.共同驶向人类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打造一条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之路》一文中指出:“让我们一起扬帆起航,驶向中拉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驶向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共建“一带一路”承载着人类对文明交流的渴望、对和平安宁的期盼、对共同发展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带一路”建设立足发展,聚焦“五通”,为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加快商品、服务和要素流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激发了有关国家和地区经济活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和包容增长的现实需要,是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自然延伸。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实现高质量发展,将在时代变局中凝聚起更强的引领性力量,将开辟“一带一路”建设的新空间,将为各国发展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汇聚起参与各国的力量,更好造福沿线国家人民,写就中国与各方合力开创人类美好未来的新篇章,为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作出更大贡献。
3.释放更多改革开放红利。习近平总书记在《打造一条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之路》一文中指出:“历史上,我们的先辈劈波斩浪,远涉重洋,开辟了中拉‘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今天,我们要描绘共建‘一带一路’新蓝图,打造一条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之路,把中国和拉美两块富饶的土地更加紧密地联通起来,开启中拉关系崭新时代。”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更属于世界;根植于历史,更面向未来;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更向所有伙伴开放。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指引,“一带一路”正在成为造福各国人民的合作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共赢之路和廉洁之路。
2019年4月8日,列车停靠在斯里兰卡南部马特勒车站,准备驶往贝利亚塔。由中国企业承建的斯里兰卡南部铁路延长线一期项目8日正式通车,并在斯南部城市贝利亚塔举行了通车仪式。图:郭磊/新华社
(二)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战略和行动对接,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论述
《加强战略和行动对接,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7月10日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讲话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从增强战略互信、实现复兴梦想、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包容互鉴四个方面概括了加强战略和行动对接、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路径。这不仅对努力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而且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意义。
1.坚持对话协商。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战略和行动对接,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文中指出:“我们要坚持对话协商。中东很多事情盘根错节,大家要商量着办,不能一家说了算,一家说了也不可能算。”一个国家的事由它的人民当家作主,两国之间的事由两国协商解决,国际上的事大家说了算。处理国际事务时,不能光考虑自己,还要想到别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协商是民主的重要形式,也应该成为现代国际治理的重要方法。只有共商,才可能有更好的共建,也才可能有更可持续的共享。国际社会也普遍认识到,尽管完全靠协商解决问题并不现实,但优先协商、充分协商已是国家间交往以及国际事务治理的大势。中方愿围绕发展促和平、集体安全、人道主义救援、海上通道航行、无核武器区等广泛议题,同阿方开展更多对话协商。
2.加快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战略和行动对接,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文中指出:“阿拉伯世界区位条件优越、能源禀赋突出。中阿双方优势互补、利益交汇,我们要把彼此发展战略对接起来,让两大民族复兴之梦紧密相连。”要牢牢抓住互联互通这个“龙头”,携手打造蓝色经济通道,共建海洋合作中心,促进海洋产业发展,提升海洋公共服务能力。共建“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发展航天合作,推动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和气象遥感卫星技术服务阿拉伯国家建设。积极推动油气合作、低碳能源合作“双轮”转动,继续推进“油气+”合作模式,深化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炼化、储运等全产业链合作,要顺应全球能源革命、绿色低碳产业蓬勃发展,加强和平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水电等领域合作,共同构建油气牵引、核能跟进、清洁能源提速的中阿能源合作格局,打造互惠互利、长期友好的中阿能源战略合作关系。建立产能合作金融平台,围绕工业园建设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推进园区服务、企业成长、金融支持三位一体发展,建立立足海湾、辐射中东北非、吸收全球投资者的国际交易平台,争取实现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3.优化全球价值链。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战略和行动对接,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文中指出:“我们要继续用好支持中东工业化的专项贷款和优惠性质贷款,推动中国企业参与园区开发建设、招商运营,促进产业聚集。”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不仅能够提升沿线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水平,打破传统的中心—外围国际分工旧格局,重塑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而且有利于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要从实际出发,设计互利共赢机制,发挥好巨大的进口需求和对外投资的作用,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更多合作机会和实实在在的利好。注重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签订更多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消除贸易壁垒,允许产品与服务自由流动。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制药、智慧城市等领域合作,加快网络丝绸之路建设,在网络基础设施、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等领域达成更多合作共识和成果。同时,要促进包容互鉴,更多向对方汲取智慧和营养,传播重和平、尚和谐、求真知的理念,以对话消除误解,以包容化解分歧,营造正信正行的良好氛围。
(三)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绘制好“一带一路”的“工笔画”》的重要论述
《共同绘制好“一带一路”的“工笔画”》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8月27日在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要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去几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习近平总书记用“工笔画”这一生动的比喻,寄望于“一带一路”的未来,意味着共建“一带一路”将在过去的基础上落地生根、走向深入。
1.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在《共同绘制好“一带一路”的“工笔画”》一文中强调:“要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建立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支持,全力推动项目取得积极进展,注意实施雪中送炭、急对方之所急、能够让当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要体现需求导向、项目导向和效果导向,使“一带一路”真正造福沿线国家和人民。加快建立多方合作的工作机制,充分做好前期调研,着力体现“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导向”和“项目导向”。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沿线国家和当地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所需所急,使项目能够切实解决当地发展面临的问题,尽好尽快满足当地人民的迫切需要。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自觉遵循国际经济合作与经贸关系发展的规律,在一些有条件、有基础的国家和城市,共建经贸合作园区,以园区模式带动区域发展,以园区经济带动规模经济,体现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从而为企业入驻当地、实现当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在开拓市场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在《共同绘制好“一带一路”的“工笔画”》一文中强调:“要在开拓市场上下功夫,搭建更多贸易促进平台,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到沿线国家开展投资合作,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注重贸易平衡。”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跨境电子商务,既可以创新传统贸易发展模式,提振贸易发展态势,又可以拓宽企业营销渠道,使中国产品更便捷、通畅地“走出去”,将海外产品和资源“引进来”;既可以实质性扩大进口,又可以建立新的网络开放窗口,使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更好地互相了解,促进产业合作。要将跨境电商海外仓作为打造“一带一路”形象和品牌的重大工程来建设,支持企业在跨境产业园及合作区建立统一范式和标准、功能多元化的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建立“一带一路”跨境电商规则和标准,以建立规则和标准应对风险,推动建立数据流动、网络安全、通关、质检、物流、仓储、信用体系、知识产权、市场准入、风险防控、权益保护、交易纠纷处理等规则标准。
3.在金融保障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在《共同绘制好“一带一路”的“工笔画”》一文中强调:“要在金融保障上下功夫,加快形成金融支持共建‘一带一路’的政策体系,有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引导社会资金共同投入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等项目,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外汇资金支持。”要加强“一带一路”金融保障机制建设,加强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支持。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以及各国主权基金作用,加强引导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国际多边开发金融支持力度,加强亚投行与国际多边开发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度,加大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金融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推动政策性、商业性保险机构和养老基金加大对境外投资的支持力度,主动把国家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和资源投向“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合作领域。建立全面覆盖“一带一路”的商业性金融服务网络,提供包括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在内的金融服务,推进“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织密金融安全防护网,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一带一路”的金融保障机制建设,加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建设,开展建立“一带一路”金融网络的积极探索。加强“一带一路”的金融保障机制的建设,并充分发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作用,加强“一带一路”金融创新。
4.做好共建“一带一路”形象大使。习近平总书记在《共同绘制好“一带一路”的“工笔画”》一文中强调:“要规范企业投资经营行为,合法合规经营,注意保护环境,履行社会责任,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形象大使。”要坚持合法合规经营,做到手续齐全,这直接涉及外汇、对外融资、担保等方面业务的合规开展;公平竞争,坚决抵制商业贿赂,不向公职人员等相关人士行贿,不串通投标,不做虚假宣传等;诚信经营,不得订立虚假合同,保证项目和产品质量,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不偷税漏税等。加强与当地政府、企业、民众等各界的沟通与联系,了解和尊重当地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尽可能多地使用当地人员,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积极为当地的教育、卫生、科技、体育、社区发展事业作贡献,使当地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四)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26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主旨演讲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向未来,我们要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我们要在保持健康良性发展势头的基础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1.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一文中指出:“我们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推动各方各施所长、各尽所能,通过双边合作、三方合作、多边合作等各种形式,把大家的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和各参与国共同的事业,要坚持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遵循平等、追求互利,同各参与国加强友好对话与磋商,对接发展规划与政策,共商发展战略与对策,以开放包容姿态欢迎各方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共同分享中国发展的成果与经验。支持各参与国结合自身国情,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参与全球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携手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一文中指出:“建设高质量、可持续、抗风险、价格合理、包容可及的基础设施,有利于各国充分发挥资源禀赋,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实现联动发展。”更加重视重要基础设施投资和项目建设,通过推动相关国家打通基础设施的瓶颈环节或构建枢纽性平台,推进相关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夯实项目所在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促进相关国家便利参与全球分工、在更广范围配置资源,从全球价值链中获取利益,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更加注重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水平提升,通过共组投资基金、共建产业园区、共造贸易链产业链等,利用先进科技,发展现代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水平提升,不断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加注重形成品牌效应,严格论证、精心谋划、聚焦重点、精雕细琢,使每笔投资都能给所在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使每项工程都拥有为人称道的口碑,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世人的审视。
3.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一文中指出:“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坚持一切合作都在阳光下运作,共同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腐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之一是绿色增长、可持续增长。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生态文明。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要始终从发展的视角看问题,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项目选择、实施、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建设项目开始前,要做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估,拿到环保许可后再开工;公司要制定环境保护的制度和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在建设项目进行过程中,必须全程开展清洁生产,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
4.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一文中指出:“我们要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规则标准,推动企业在项目建设、运营、采购、招投标等环节按照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标准进行,同时要尊重各国法律法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同时确保商业和财政上的可持续性,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要继续在增进“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人民的直接利益上下功夫,注重梳理“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人民的诉求,着眼于“雪中送炭”,把合作项目建设及相关服务提供与普通人群最迫切的需要有效对接,把各类援助与解决普通人群最突出的困难紧密结合。不断完善与参与国进行合作建设的路径和机制,采取有效方式吸引或推动各国人民参与其中,使其真切感受到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实惠。
2017年1月11日,在肯尼亚蒙巴萨,当地民众在中国承制的蒙内铁路首批内燃机车旁载歌载舞。蒙内铁路是肯尼亚自独立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累计为当地直接创造逾4.6万个工作岗位。图:孙瑞博/新华社
三、切实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四篇重要文章中的一系列论述,不仅指明了共建“一带一路”下一步工作的努力方向,也指明了今后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任务与具体路径。
(一)深化认识、统一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要具备战略眼光,树立全球视野,既要有风险忧患意识,又要有历史机遇意识,努力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航向。这就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到,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来的,符合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国人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占据了国际道义制高点。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合作,而且是完善全球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八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共建“一带一路”大幅提升了我国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要准确把握下一阶段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工作的基本要求,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为各国合作提供更多机遇,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更强动力。
(二)统筹协调、狠抓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党对共建“一带一路”工作的领导。这一要求具有深刻含义。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面向世界提出的重大倡议,关系到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作用于中国发展全局。这样一项事关全局性的重要工作,只有充分贯彻和体现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系统规划、顺利实施、稳步推进。各地区要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对接,促进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开放,助推内陆沿边地区成为开放前沿,带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协调各地区各部门,明确工作重点,细化工作方案,层层分解任务,加强督促检查,推动有关部署和举措逐项落到实处。
(三)尽职尽责、主动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共同绘制好“一带一路”的“工笔画”。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这是共建“一带一路”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真实写照,也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基本方法。要自觉以党中央的要求为准绳,树立全局意识,强化战略思维,守纪律讲规矩,树形象做代言,把共建“一带一路”所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责任担当充分展示出来,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贯穿工作始终,使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工作的自觉行动。
(四)防范风险、保障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境外风险防控,完善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全面提高境外安全保障和应对风险能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和风险防范应对能力,既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其重要内容。“一带一路”跨越全球多个热点地区,随着共建“一带一路”逐步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我国与沿线国家必将迎来共同发展的更大机遇,同时也需做好协同应对挑战的充足准备,坚持对话协商,加强风险管控,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在安全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加强大势研判和重点因素分析,密切跟踪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新动向和相关国家情势变化状况,加强与相关国家沟通交流,做到情况在胸、对策在手。深化对各类投资和建设项目的微观环境分析,精准判断风险压力,提升化解能力,预先做好基础性工作。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共同推进相关法制建设、信用体系建设和应急反应体系建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运作体制机制上形成共建“一带一路”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和风险防控能力。
讨论题:
1.如何深刻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八专题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具体内容?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