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分层教学的应用研究

2021-10-11张有丽

天府数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趣味教学教学实践小学数学

张有丽

摘 要:趣味性分层教学法是目前小学学科教育中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其主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技能层次进行必要的分类,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还能够针对学生的情况展开具体化、精细化的教学辅导。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是当前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趣味性教学的运用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所以,本文重点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运用趣味性分层教学的方式,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教学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在小学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宣扬,教育者越来越注重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追求趣味性的心理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不断创新,设计出符合小学生数学学习需求的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制定相应的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案,有效地改善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正是活泼好动、无忧无虑的时期。但是,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普遍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讲授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将教学的内容和信息传授给学生,课堂呆板,学生没有积极向上的喜悦之情,完全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获取数学知识的内容,课堂的专注度和参与度难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观念以知识的获取和成绩作为参考的标准,教学模式僵化,长期发展则容易导致学生的上课积极性降低,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也失去了兴趣。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制约

近年来,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地位,在教学活动中越来越强调“生本教育”的观念,即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情况为本,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往往为了保持整体的数学教学进度而忽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给予学生进行自主交流、讨论的时间比较有限。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在讲解题目的时候,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基础,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尽管教师教授的方法有效,学生缺乏相应的理解力,也很难掌握数学题型的正确解答方法。

二、趣味性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一)趣味性分层教学应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

兴趣是学习最强的推动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幽默、有趣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施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分层教学,首先需要教师明确分层教学的基本活动,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保障后期的数学教育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开展。教师需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期初可以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一次整体的测试,通过数学水平的测试大致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能力,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合理的分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在生活中主动地实践数学知识,感受借助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带来的乐趣。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分为三个主要的层次,分别是:基础层次、中等层次和高等层次。基础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一般较差,数学基础不牢固,包括一些后进生,这一层次的学生需要从基础方面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因为他们的学习进度一般比较慢,需要教师不断地强化他们的基础能力。第二层次的中等学生基础相对比较好,有较大的进步空间,需要教师结合相关的训练,对其基础能力进行强化。第三个层次是高等学习层次的学生,这类学生的学习基础良好,教师可以充分地开发这类学生更优质的能力,例如让这类学生带动基础层次的学生,给予这类学生一些难度更高的训练,开发他们的学习思维能力,实行培优辅导。教师应该合理分配小组的数量以及每个小组内的人员数量,每个小组应具有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有利于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优势互补,实现组内学习与探究的互帮互助。将趣味游戏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是进一步增强合作探究有效性和趣味性的重要方式。

(二)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趣味性分层

将学生划分成一定的小组后,设定趣味性分层教学的目标,教师就需要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分层设计,对于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分层教学,教师要把握分层教学的整体和局部关系。整体的分层教学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的内容,把握数学教材内容中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知识,比如概念理解题、基础计算题等等,这些内容需要确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掌握。其次,教师要展开局部的分层教学,注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对于思维能力发展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探索题型和内容,让学习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对于思维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相对放宽,确保学生能够基于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基础能力的提升。举例来说,在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依据实际生活情境与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同时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找一找身边的长方体与正方体,学生回答:课桌,铅笔盒。让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找一找,学生回答:课本,黑板,让学习基础好、思维能力好的学生找一找,学生回答:教室,门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是围绕着一个问题点作不同的回答,答案都是对的,只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罢了。所以,趣味性分层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感受到数学理论知识的精彩和有趣。

(三)实施课后作业的趣味性分层设计

小学课后作业是巩固小学生的学习基础的重要实现途径,小学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注重对于学生课后作业的趣味性分层设计,帮助学生通过相应的练习巩固数学的课堂知识,拓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作业的设计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不同的作业内容。在布置的家庭作业的时候,教师也同样需要把握整体和局部的设计原则,同时还要兼顾课后作业的趣味性,不局限于布置课本中的习题,还要给学生布置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的任务。在趣味性的课后练习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有效调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相关数学知识,同时可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拓展学习范围。以小学数学《认识时间》的教学为例。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时间的基础概念,能够认识钟表,形成初步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能够观察事物并善于思考的习惯。教师可以将课本的教学内容作为依据,把趣味性与课后练习有机结合起来,设计“观察身边的生活,写出你能知道的时间”的课后作业设计方案。第二天上课时,检查作业完成的情况。基礎较差的学生:7:10起床,7:20吃早饭;基础较好的学生:爸爸17:30下班,8:00上班;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强的学生:6:01日出,18:39日落。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出的答案都包含着对时间知识的掌握以及知识的外延,教师通过此类课后作业布置的设计,进一步帮助和引导学生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值得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深度的探究及实践应用,以此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

(四)趣味性分层评价,注重激励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习评价是数学教学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其能够通过有效的方式评估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这样既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以帮助教师反思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效,最终通过有效的反馈与评价方式,优化小学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效果。在评价环节中运用趣味分层评价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通过语言艺术结合趣味评价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感受到自身不足以及有待提升的地方。比如,记录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动态过程,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或者退步情况,进行必要的教学调整,对于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必要的教学辅导以及心理疏导。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身学习情况的评价,通过纵向的评价,观察自己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效果,使得学生能够获得一定的学习动力,加强对小学生的情绪激励以及引导,让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数学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正确地看待自身的优缺点。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制定符合自己学习基础的目标,达到目标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精神激励或者物质激励,促进学生不断地努力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空间。趣味性这一概念可以将原本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以生动且形象的状态呈现在学生面前,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结语

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在趣味性分层教学中气氛活跃了。趣味性分层教学方式的运用有效促进了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在小学数学的教育活动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其能够根据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定符合学生学习基础以及特点的教学策略。通过趣味性分层教学模式培育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及自信心,培育小学生良好的数学知识技能以及数学应用能力,通过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满足小学生具体的数学学习需求,这是值得在教学实践中推广的。

参考文献:

[1]吕建宁.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21(38):76-77

[2]李忠.浅析分层教学在小学六年级数学的实施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6(21);193.

猜你喜欢

趣味教学教学实践小学数学
趣味拉丁之斗牛舞教学实践研究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