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探析

2021-10-11何洲强春华

决策探索 2021年18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新时代

何洲 强春华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素质起着引领作用。本文对当前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了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职业教育;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在我国源远流长,对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工匠精神是职业态度、专业精神、人文素养三方面的结合,是德技合一的人生理想状态,是理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造精神。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急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而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技术人才的重任,职业教育是传承工匠精神、培养现代工匠队伍的重要途径。

一、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实践的过程当中所展现出的一种敬业精神、专注精神,集中体现了劳动者精益求精的精神,是一种深厚的人文精神的展现。而工匠是指具有专业技能的手工艺人,如木匠、鞋匠、剃头匠等。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工匠这个词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工匠精雕细刻的精神得到了发扬和继承。现代工匠是指在专业活动中与工业文明的发展有关,能够按照一定标准掌握专业技能和技术的人才。

(二)工匠精神的追求

工匠精神追求卓越、完美。工匠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传承和学习价值。奉献是每个从业者都应该具备的职业精神。职业教育要育人育德,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勤学苦练、埋头苦学。要想追求成功,就必须事事追求卓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特征,创新是个体可持续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二、当前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现状

(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由于固有的社会观念和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还处于较为弱势地位。当前,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未能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进行创新和改进,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落后,导致高职教育的效果和社会影响力较低,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创新动力和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尤其是在工匠精神培育的方法和手段上,不能满足新时代对培育“大国工匠”的需求。

(二)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随着现代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要想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目前,大部分职业教育教师缺乏专业技能的实践工作经验,因此,建设一支既有知识、有技能、有经验,又有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三)工匠精神培育评价机制单一

目前,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仍以学业成绩为主。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在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显然这种简单、单一的教学评价机制已不适用,需要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来支撑。

三、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现代教学规范》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建设,把培育工匠精神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充分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推动创造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一)创新教育模式,将工匠精神内化到专业实践教学中

工匠精神培育是一种需要逐步渗透和长期规划的教育活动。这既需要理论的深入,也需要实践的深化。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工业和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教师应摆脱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工匠精神巧妙地融入日常教学中,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其一,从理论上讲,教师在教授专业课时,要严格按照企业的实际生产标准来教育学生。学生既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又要有热爱工作、追求卓越、敬业努力、勇于创新的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其二,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学校技能竞赛等培训活动,实现专业教学与行业需求的关联,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其良好职业道德。

(二)提升教师的综合教育水平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实施者,高职院校应加强自身的教学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教师在熟练掌握专业课程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还要掌握理论背后的教育理念和先進方法,并能将其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为工匠精神的有效培养奠定基础。首先,高职院校应引进经验丰富、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高的高层次教学人才。鼓励教师之间开展互助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其次,高校要定期组织教师队伍参加培训学习,开展专业培训。例如,选择优秀的教师定期到国外学习,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帮助教师及时掌握最新的学习动态,以促进教师及时掌握最新的教学模式。最后,要补齐教育短板,提高教师的政治意识,确保工匠精神培养和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先进性。

(三)构建符合工匠精神教育要求的多元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的评价标准和内容不应局限于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应用,而应综合考虑,强调专业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多元化评价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通过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基本技能、情感价值观和素质素养进行综合评价,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知识技能、学习意志和思维创新的全面发展。同时,高职院校应以培养熟练技工为培养目标,积极营造尊崇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结语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基地,应更加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高职院校可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将工匠精神内化到专业实践教学中,提升各学科教师的综合教育水平,构建符合工匠精神培育要求的多元评价体系等路径,将教育目标与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产教融合的程度,培育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新型职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小成.“工匠精神”内涵探析——兼谈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途径[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113-117.

[2]童莉洁.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及问题与实现路径[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03):12-14.

[3]王启鹏.让“工匠精神”渗透中职教育教学[J].职教天地,2017(8):109-111.

[4]孔晓燕,傅咏梅.探析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的整合培育[J].新智慧,2017(27).

[5]罗家德.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探索和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7(32):213.

[6]程庆珊.论工匠创新精神的意义及培育方法[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2).

【本文系2018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课题“生命美学视域下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18C128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都市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新时代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