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探究
2021-10-11张燕
张燕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现代的信息技术推动着新课程改革的同时,也让教师专业化成为该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教师的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必须充分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化资源,提升教学质量,与时俱进地适应学生群体的发展变化,丰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色,提升整体教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终身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充分的意识到限制课程改革质量的原因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面临新形势教师的职业发展必须以创新为指导方针,以学生为本,严格落实课程标准,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性学习,以崭新的教育理念去向学生双向输出引领孩子建立全面的情感价值观。针对孩子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制定适宜有效的教育策略,与孩子积极互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开发者,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身体力行地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1.新课改要求概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学生,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实践能力,以学生的素质培养和价值观培养为重点,在关注学生当下生活的基础上,放眼于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新课改强调,学生和教师作为共同的主体,践行终身教育和以学生为本的科学教育理念,加强教师的专业化技能培养,培养学生探索式自我学习的意识,打破传统小学教育模式,倡导全面发展、共同进步的教学理念,共同迎接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小学班主任现状论述
在我国主要有中等师范类学校、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师范类学院和师范类大学等师范教育机构,负责教师入职前的培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小学教师主要来源于中等师范学校或师范类专科学校。不能否认的是,在长期以来的发展过程中,高等师范学校为小学提供了大量的师资力量,但是在质量方面仍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与国外相比,我国师范类教育院校更偏重于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教师入职后能力的培养,没有形成规范的教育知识观。同时,他们在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和现代化信息教育方面都缺乏相应的能力锻炼。他们往往经过较短的实习,见习就进入了中小学。他们从师范类学生到小学教师并没有较长时间的过渡。他们从一个被动输入知识和有所依赖的知识环境中,过渡到了一个主观输出又肩负着基础教育重任的职位。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考验,这个阶段能否顺利的过渡会影响以后的执教生涯,对以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程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我国长期的教育工作浪潮中,班主任的待遇没有得到相应程度的关注,他们往往承担着十分辛苦的教育工作,还要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行为习惯和素质的培养,他们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却没有得到相应提升。
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班主任的工作往往是任何教师都可以去承担,并没有通过相应培训和考核,这就造成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往往参差不齐。班主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这就对他们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经过相应的培训,随便让一位任课教师来承担班主任的工作,或者工作时不尽心尽力,班级管理质量就无法保证。因此,注重小学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的专业化培养是具有显著意义的。
3.專业化发展的要求
3.1树立教育新理念,提升专业化认识
教师是推进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对象,旨在通过新课改增强其专业素质,提升其对专业化的认识,壮大小学班主任教师的队伍。这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要从根本上意识到:教师专业化才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树立教师专业化的新理念代表了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符合新课程改革对职业发展的需要,顺应世界教育模式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只有教师从根本上意识到自身身份的变化,转变了传统教育的观念,重新审视自己是否符合教育职业发展的总体方向。作为小学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小学班主任要站在一定的文化高度道德高度去审视自己,培养自己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专业的文化学习和实践训练,努力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品德操守,对这份职业给予最根本的尊重,要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和不可亵渎性。
3.2提高专业化能力,加强专业化建设
小学班主任作为一个特殊的角色,既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文化知识素养又要对学生负责,从内心里去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要切实了解到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并积极的引导其找到解决的方法,即在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基础上,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提高专业化能力,就是将教师的知识由量变到质变的执行措施,也是教师能否做好一位优秀的班主任的重要方法。
3.3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注重实践
小学班主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和新课程改革下标准的变革,只有不断学习不断交流,多读一些提高自己专业能力的书籍,多从事探究性的自我学习活动,定期进行自我反省,并在与学生相互接触的过程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成为学习的共同的主体。同时应该积极参与一些经验交流会和科研讲座,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活到老,学到老。
3.4加强教师间的互动互助,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之间除了相互竞争的关系,就是相互扶持、共同进步、相互合作的关系。他们可以通过教研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分享自己教学的心得体会,共同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发展,共同解决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扬长避短共同进步终身学习在互助中成长,在切磋中进步,在交流中收获,逐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少走弯路。
3.5强调自我反思,促进专业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