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个性差异,提高数学能力
2021-10-11邹霞
邹霞
摘 要:小学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思维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在小组合作的自由氛围中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快乐中收获数学知识,提高感知、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提升学习的自信心,形成数学思维。
关键词:个性差异;兴趣;数学能力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学生。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意在告诉教育者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我们要清楚地看到学生在性格特征、智力水平、学习能动性等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通过课堂引导、小组互动、分层作业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尊重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不断地举手回答问题;还有一些学生只是呆呆地坐着,只听不说,眼神迷离。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一些孩子性格开朗乐观,敢说爱讲;另外的那些孩子性格内向,不爱表达。笔者经过教育教学实践发现,其实存在这样的现象都是因为那些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参与,去表达。作为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班级学生的学情,知道哪些孩子是活泼开朗、自学能力强的,哪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对数学学习缺乏自信,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简单的题目让不愿意参与课堂的学生去尝试,逐渐激发他们的自信;复杂有难度的题目,让思维活跃的学生去攻克。
例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中的轴对称时,笔者让学生把数学书上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剪下来,折一折,看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通过这样的动手实践學生都能看出来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这时教师请平时从不参与课堂的学生说说自己折的结果,他们会很愿意讲出自己的实践收获,轻松说出长方形、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教师再继续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折的图形,看看中间的折痕,学生在思维活跃、信心十足时很容易猜出这就是“对称轴”。而在练习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时,就要让那些爱表达的孩子说说对称轴在哪,怎么画。他们清晰的思路能够给其他同学做出正确的示范,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因材施教,让优等生更优,让后进生更自信,从而提升班级的整体数学水平。
二、通过分层作业,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数学作业中有着最明显的体现。有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较强,解题的思路清晰,做起作业来也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你看他们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解决完所有问题。而有些同学因基础薄弱,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稍有难度的题目就会让他们望而却步,同样的题目别人几分钟做好,他们可能要半个小时或更长的时间。长此以往就会让部分学生能力得不到更好的提升,变得越来越恐惧做题,产生厌学情绪。教师要利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后,教师布置作业时分层次进行: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做简单的题目,如x+0.7=14,x-54=18,而让能力较强的孩子尝试0.9x=2.43,x+7-9=34这种稍难一点的题目。在这样的分层次作业练习中,学生都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在不同层次上得到提升。作业完成后教师也要进行分层评价,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完成效果进行激励性的表扬,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表扬中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其向更高层次的题目探究,让能力强的学生敢于挑战数学练习中更深层次的难题。
三、利用小组合作,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学习是学习者态度的函数,而不是复习遍数的函数。教育者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而这种主动性不是说说就能有的,除了通过变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的方式就是利用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互相合作中进行思想碰撞。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不用担心犯错误,在良好的心态下形成强烈的学习责任感,小组长根据组员的个性差异进行合理分工,知识和思维共享,无形中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数学思维。
例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计算器计算”时,让学生分组认识计算器上的功能键,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解,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在快乐自主的氛围中知道了开机、清除和运算符号、小数点的位置。这时再进行方法指导,学生在主动汲取知识的态度下进行学习,效果非常好。在进行混合计算练习时,比如遇到89673-4378+2849这样的式子,因为数据较大,式子比较复杂,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小组长就可以让组内掌握得好的学生先进行尝试,其他学生观察他的计算顺序和方法,然后逐一尝试,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算,其他人看,让计算的人注意力更集中,观察的人也想大显身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秉着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层次的数学学习中收获数学知识,提高感知、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属于每个学生自己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朱俊晔.基于学生差异性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19(4).
[2]陆亚勤.小学数学差异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