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阅读与习作有效融合策略
2021-10-11魏丽萍
魏丽萍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回归到文章的本质。也就是说,作为教师,一定要树立阅读与习作相融合的思想观念,通过明确制订中年级的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欣赏以及品读,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搭建语言运用的平台,使阅读教学与习作有效融合,指导学生从中发现语言运用的规律,并且进行正向迁移,达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读写共进的目标,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习作能力。
關键词:中年级阅读;习作;有效融合;策略
通过在阅读教学中指导中年级学生进行习作,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目的。学生在阅读吸收知识养分的同时,也要学会语言运用的规律,从而不断地参与到习作表达中,提高自身的习作水平。
一、留白补写,放飞学生想象力
教师通过对中年级阅读教材中的具体内容进行挖掘,找准阅读教学与习作融合的切入点,对读写进行有效训练,寻找阅读教学中艺术性的留白,引导中年级学生对教材中的空白之处进行补白,不断丰富其中的内容,并且延伸文本的主旨、思想与情感。教师抓住阅读教材中一些情节跳跃的空白,让中年级学生进行补写,这样可以让教材中的内容趋于完善与完整,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对阅读教材中一些简练描述的词语进行具体化的补写,让学生对这些简练语言中所蕴含的深意进行完整的补充;还可以让学生对一些文本中意犹未尽的结尾进行补写,拓展延伸文本内容,同时充分激活学生的想象力。
二、模仿写作,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在引导中年级学生依照阅读教材进行习作练习时,教师对文本中作者的一些精彩的写作方式、写作语言等进行详细讲解,调动学生的所闻所见所感,引导学生充分感知作者的表达方式,并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依照文本体现的语言规律以及写作方法进行仿写。让学生学会观察、理解文本作者的表达方式,以及站在文本作者的角度进行思考:作者是如何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的?他的着眼点、侧重点放在哪里?这样写的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只有对文本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就能在进行仿写时做到头脑清晰,明确自己仿写的目的,对习作中词语的运用是否得当、仿写段落时是否合理等都会进行积极思考,使最终看似仿写的内容,也同样能体现出学生个性化的语言,展现个人的写作风格。基于对优秀文本模仿下进行的仿写练习,不仅能让学生深化对阅读文本的认知和理解,以及探明文本的内核思想,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他们逐渐掌握语言运用规律,经过多读、多写、多练,学生的习作水平也会得到循序渐进的提高。
三、大胆改写,促进学生思维个性发展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改写,来发展学生的思维个性。教师引导中年级学生对阅读教材中的一些优美词句、典型段落、结局进行改写,抑或是对文中主人公的最后命运进行改写,以此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提升他们的读写能力,促进他们个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创新思维。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阅读文本后,小女孩悲惨的结局留给读者的是遗憾,同时,小女孩不幸的遭遇和命运也震撼着很多人的心灵。面对学生流露出对小女孩的同情与不舍,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对小女孩的悲惨结局进行改写。而前期阅读过程中,教师做到精读细说,尽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充分发表对小女孩这一人物形象的认知,就其中的“擦火柴”的细节部分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大胆想象,发表个人见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与体验,同时,围绕学生对这一文本结局表现出的深深遗憾,乘势为学生提供练笔机会——改写小女孩的悲惨命运。而学生表现出极大的习作热情,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将萌生的对卖火柴小女孩的强烈同情心融入自己的语言中。这一阅读与习作的有效融合,基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刻认知,对故事意境的充分感受,提出改写习作任务后,学生调动自我习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小女孩改写命运,如此也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个性思维,提高了他们的习作水平。
总之,中年级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进行有效融合,需要教师切实遵循新课程理念,围绕中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这一阶段语文学习的实际,去制定灵活多变、切实可行、操作行强的有效融合方法,真正实现读写共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陈江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的融合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