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
2021-10-11陈伏明
陈伏明
摘 要: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现代教育的发展革新教学模式,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精神;与此同时,通过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对社会生活有全新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三观”,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方法
为了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通过学生喜欢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感教学的开展活动中,案例一定要能够充分说服学生,让他们感同身受,从而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
一、创建家校共育平台,拓展有效的渗透活动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建立与家长及时沟通的平台,如QQ、微信、微博等通信软件,创建学校和家长共同教育的平台。然后运用公众号发布文章、推送信息等方式给家长提供一些结合实际生活进行道德和法治教育的案例,给学生不断输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最后,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积极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让他们慢慢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1]。
例如,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组织他们去敬老院等地方,让他们在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奉献社会和尊敬老人,从而发展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开展丰富的情感教育活动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在完成知识传授以后还要注重学生身心素质的成长,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完成这一内容的重要课程。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的说明,也是教育现象的说明。在生活中,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法律意识。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活动的时候,要注意把丰富的情感融合到实际的教学课堂中,从而提升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境界。
例如,在“我是独特的”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我的自画像”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自身的优点,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自我接纳以及自信的品质。同时让学生之间积极交流,找对方身上的优点,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正视自己和他人的独特,同时能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树立自信,把教、学、做合一充分融合到实际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感恩教育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课堂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环境,因此当下教育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利用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逻辑,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大多数的教师在教学中都太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下社会的热点,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精准掌握课本中感恩教育的内容,才能进行更好的渗透,所以,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要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进行教育活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核心价值观[2]。
例如,在“大自然,谢谢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公园、植物园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心底感谢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游戏活动,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亲密互动,并且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要时刻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让学生学会热爱生命中的一切美好,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并且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逐渐发展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综合素养;同时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促进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顺利成长。
參考文献:
[1]韩琴.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的方法探讨[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9,501(2):112-113.
[2]钱辉.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J].神州(上旬刊),2020(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