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小衔接的水墨单元主题化教学研究
2021-10-11张云霞
张云霞
摘 要:水墨画又被称为“中国画”,是利用水和墨的融合作为原材料进行的绘画。但是在教学中由于缺少此方面的经验,大多数的学校对于水墨画的教学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获取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时,教育方式也影响到了水墨画的传承以及发展,并由此导致儿童对水墨画的学习缺乏兴趣、信心。
关键词:小幼衔接;水墨画;单元化教学
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不管是教育的方式还是教学的内容都已经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就成为教育者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幼儿园教育的去小学化导致很多刚进小学的学生很不适应,停留在幼儿园时期的学习模式当中。因此,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不强烈。与此同时,部分低年级的教师在教学中過于追赶速度,没有注入幼小衔接的理念,导致学生在适应小学的学习中存在很大的困难。
一、水墨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的模式滞后且无趣
当前,我国小学对于水墨画的教学依然主要是以教育者在课堂上先讲述一遍需要注意的事项,随后学生再跟随着教育者作画,教师画一笔学生画一笔。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样跟画的教育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们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另外,这样跟画的教育方式会让学生感到十分无趣,进而也会导致学生上课走神,甚至厌烦学习水墨画。
(二)教育者和学校的不重视
有关调查表明,一些学生每学期上美术课的机会非常少,更不用说拥有专门的美术课堂时间去学习水墨画课程。再而言,低年段的水墨画课程设置都以零碎知识教学的形态存在,儿童只能突破小范围的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不可能实现较高水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就是教育者和学校对水墨画教学的不重视,一些学校和教育者觉得,美术课程不属于小学毕业考试的内容,因此无须倾注太多精力。
二、水墨画的教学策略
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帮助其学习水墨画的重点所在。要想提升小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教育者就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革新。
(一)创建古典环境,让学生感受水墨画的韵味
环境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环境可以决定学生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决定学生的言行举止。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注重活泼、有趣,小学的环境布置会相对比较单调,给人严肃、规范的感觉。从幼儿园一下子进入小学校园的孩子,会有诸多的不适应感。为了避免学生的不适应感,我们可以在水墨画专用活动室进行教学。水墨画具备满满的古典韵味。从古以来,文人墨客在进行水墨画创作时,都会让自己处于一定的环境氛围当中,让自己在最大程度上感受到水墨画的意境,从而创作出最为优秀的水墨画作品。教育者在施教前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往当地的水墨画馆中进行参观,随后在教室中可以张贴一些意境优美的水墨画。创设环境教学能大大提升学生对学习水墨画的兴趣。
(二)设计水墨单元化活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实际教学中,要想立足幼小衔接提高水墨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必须探索一种以水墨单元化教学为蓝本,分析课堂为阵地,分节、分层渗透水墨画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单元教学法是将教材、活动等划分为完整的若干个单元,以此展开教学。每个单元都有规定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时间长短因学习内容和学生个人情况而异。例如,我们可以整合苏少版一年级两册美术教材中关于水墨画的课程“水墨游戏”“拉根线条去散步”和“练笔成图”,形成“从涂鸦到成图”的大单元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水墨画知识和经验。水墨单元化教学,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对水墨画的认知和表现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水墨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学生通过学习水墨画能够自然地渗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开展水墨单元化教学可以有效性地让学生更加明晰水墨画的知识内容,提升学习水墨画的兴趣。在水墨画教学中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对于在素质教育环境下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意义重大,也是提升国民文化自信的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张铭.基于多元合作的幼小衔接实施策略研究[J].新校园(中旬刊),2018(6):172.
[2]陈方圆.理解传统艺术观的初中中国画教学[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