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2021-10-11谢碧波
谢碧波
摘 要:深入分析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对德育生活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合理的策略以解决这些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策略
德育可以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和国家的进步。生活化教育与德育理论相融合,需要教师对其加强重视,采取合理的策略解决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教学。
一、德育生活化的必要性分析
从具体实际来看,学生所处的环境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生活化教学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方式,生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和价值观念形成[1]。从理论角度来说,生活对教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教育有利于生活,学校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由此回归生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础。
二、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德育内容及德育方法比较单一
当前,教材是初中德育的主要依据,这就导致德育的内容相对比较单一,对德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2]。加之长时间以来,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教师会向学生传授大量的书本知识,没有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开展规范性的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对德育教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难以保证德育内容的丰富性和说服力,无法直接影响学生。
2.初中德育没有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在初中德育课程中,课本是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所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非常沉闷。而且学校对德育的重要作用有所忽视,仅仅只是规范了学生的语言和行为,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比较忽视,导致德育始终没有渗透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阶段的学生尚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实施生活化的德育,正确引导学生。
三、初中德育生活化的有效对策
初中生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非常好奇周围的事物,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对学生实施规范性的德育,使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相反,如果教师对德育比较忽视,将会对初中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不利的影响。然而,目前的学校德育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有待完善,教师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积极解决这些问题,实施生活化的德育教学,使学生可以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1.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需要对自身的道德修养及个人素质更加关注,采取合理的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个人素质,以更好地影响学生。同时,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不仅是德育的对象,更是德育学习的重要基础,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學生在这一氛围中能够自主学习德育知识。最后,教师需要主动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帮助,正确引导学生。教师与学生只有互相尊重,才能增进彼此的了解,让学生对自己更加信任。例如,班级中有些学生活泼好动,不能自主约束自己,教师在与其交流时,需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势,然后耐心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深刻反省自己,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如此就可以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融入德育,以提高德育影响力。
2.通过生活现象渗透德育
在实际的德育过程中,并不是向学生传授大量的书本知识,而是应该将德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融合,搜集生活化的德育素材,让学生通过这些素材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际生活与理论知识。通过实际生活案例,将德育思想渗透在学生的心中,使知识变得更加具体,促使学生主动接受德育知识,受到德育的熏陶。因此,教师需要对德育方式及德育内容方面的生活化更加关注和重视,对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加以丰富,在课堂教学中紧密结合校园内外近期发生的生活案例,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了解课本以外的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知识范围得到进一步延伸,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综上,将德育生活化合理地融入实际的教学中,紧密结合生活与理论,让学生将多元化的理论合理地融入实际教学中,从而让学生形成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道德水平,让学生自主接受德育,在对学生成长产生积极促进作用的同时,更可以全面培养学生,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付小岭,朱红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方法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38):374-375.
[2]王君雅,祝翱宇.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三维度分析[J].现代交际,2020,3(19):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