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实践应用
2021-10-11沈晓晓
沈晓晓
摘 要:生物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必须引入生物化教学,加大生物课程与生活的关联度。在此,分析生活化教学走入初中生物课堂的必要性,探究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实践运用。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生物课堂;实践应用
生物的理论知识大部分都源于生活中总结出的规律,因此把生活化教学应用到初中生物课堂中有一定的必要性。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学校和社会也更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能力,把生活化教学融入课堂,让生活成为学生的“小老师”势在必行。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中通过对教材中资源的合理应用,把学生引入符合教学目标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一、生活化教学走入初中生物课堂的必要性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能丰富生物教学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除了传统生物课程的相关知识外,还添加了生命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容,丰富生物教学内容的同时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生活化教学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能教授学生生物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通过生活化教学将书本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到理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学习,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能促进学生合作,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用小组合作、竞赛等方式进行探索性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提高与其他同学的沟通、协作能力,有利于增强集体责任感。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中,教师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的生物知识会更牢固,有利于为后续的生物学习打好基础。
二、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实践运用
1.创设合理的生活化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生物教师通过自身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在课堂上创设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生活化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作为一个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不只是依靠知识从内向外的传递,还要通过实践经验和原有生活经验的相互碰撞。因此教师在把生活化教学引入生物课堂时,要认真对教材进行分析,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生物问题,创设合理的生活化情境,保障生物课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先抛出几个生活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解“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提问:“早晨跑步好还是晚上跑步好呢?”“为什么在卧室不能养很多植物?”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例子为切入点,把理论知识生活化,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和掌握能力。
2.将生活现象与教材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生物本就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生物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通过将生活现象与教材有机结合的方式,对生活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的氛围下,教师能与学生就某一生活问题各抒己见,充分展开讨论,学生在探索生活奥秘的同时也会自然进入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情境中,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课堂的活跃度。在生物考试出题时,教师要联系生物知识相应的生活背景,在生活情境的形式下考查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运用能力。
3.布置作业生活化,让生物回归到生活中去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教师在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中极易忽视的地方,部分教师在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应用非常成功,但教学效果却没达到期望值,很大原因出现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教师在生物课后作业的内容上应选择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内容,要注重作业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生物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物真正回归到生活中去。
课后作业的布置可以选一些学生习以为常,但不太能用生物知识解释的现象。在“人体的呼吸”这一课的作业布置上,教师可以设计几道与生活现象联系紧密的题目,如“为什么水果要放进冰箱储存?”“为什么大部分人进入青藏高原就会产生头晕、心跳加快的高原反应?”让题目作为生物理论知识和学生生活经验的桥梁,真正推进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开展。
參考文献:
[1]白丽荣,范晶宁.农村中学生物教学内容生活化现状与对策[J].衡水学院学报,2021(1):117-120.
[2]都娟.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生物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