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提高农村初中生劳动素养的策略
2021-10-11李桂琴吴红红
李桂琴 吴红红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劳动素养;提高策略
人们在展开劳动的时候,能够利用生活中的环境以及条件来充分提高自己的劳动素养,激发身体更多的潜能。对于农村初中学生而言,劳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关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劳动可以开发智慧,劳动可以强身健体……总之,劳动具有很多好处。本文主要针对提高农村初中生劳动素养的策略进行相关分析和研究。
一、农村初中生劳动素养培养过程中的问题
农村初中有关劳动内容的教学和生活之间出现了脱节现象。很多农村初中学校的劳动教育一般都是根据教学内容展开,而且教师都是依照相关规定展开模式化的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很多都不适合初中生,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二、提高农村初中生劳动素养的策略
(一)促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劳动观念
教育归根结底就是要为学生服务,既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又要深入挖掘农村初中生的劳动能力,进一步发展并科学塑造初中生的个性。劳动教育要从小就进行。例如,家长需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着手培养其喜欢劳动以及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家长在做家务和农忙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参与。这样学生就会知道劳动的辛苦。劳动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劳动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能够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认识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并且能够让学生有效树立科学的劳动观念。当孩子升入初中之后,教师要根据班级的卫生打扫以及操场的分担区,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劳动分配,让学生了解在班级学习也要进行相应的劳动,日常的生活与劳动密不可分。经过一整套的科学性的劳动素养的教育,相信初中生能够理解其深意,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树立科学的劳动观念。
(二)家校联手,教会学生劳动技能
在劳动素养教育理念下,教师在培养学生劳动素质的过程中,可以和家长展开科学的沟通。在一个家庭之中孩子就是家长的影子,学生的成长和家长是分不开的。要想帮助农村初中生养成科学的劳动习惯,需要从他们的家庭着手。教师需要和学生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并且引导学生家长要求孩子在家中主动承担一些家务,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在家中洗自己的衣服、拖地、扫地等。开始的时候可能会需要家长去监督,学生才能够完成这些家务,但是随着学生习惯了做一些家务劳动之后,就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劳动这一好习惯。初中生在家中劳动的时候,家长就是学生的老师。学生在家中掌握了劳动的基本技能,还可以和家长增进感情,进而会增添很多快乐。有了家长和教师之间的配合,学生就会得到更好的劳动技能的培训。在学校,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劳动任务,比如打扫教室,扫地要从教室的角落开始,向同一个方向扫,还要将班级中的桌椅板凳之下的垃圾扫干净。当一些学生将教室中的垃圾和灰尘彻底清理干净之后,教师再安排学生使用拖布拖地,这样会让学生有干净的学习环境,也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打扫教室的技能,教师可以为学生示范,学生劳动起来就会十分有干劲。在讲解结束之后,还可以安排学生开展分组练习,一直到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掌握为止。
总而言之,当前农村初中生存在劳动素养缺失这一问题。劳动素养缺失问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未来的成长,对其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初中生培养劳动素质,提升农村初中生的劳动能力,进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鸿.初中生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浙江省綜合评价监测数据的分析[J].基础教育课程,2021(10):11-21.
[2]劳动教育展硕果 协同育人创新篇:全省劳动教育现场推进视频会议召开[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12):2.
[3]殷久华.学科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五个维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40):18-20.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新形势下‘家校合力提高农村初中生劳动素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661)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