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育教学模式对提高初中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教学研究
2021-10-11陈晓梅
陈晓梅
摘 要: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就要明白体育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并且要深入贯彻到教学中,努力探索多元化的可行的教育方式,以此来推动体育课程的深度发展,让学生在感受运动魅力的同时能够逐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强化自身的运动能力。对此,以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为基础,分析其对提高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模式;身体素质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时期,所以初中体育教学工作者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体育课程,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坚强意志和心理素质的发展,让学生在富有活力和生命力的课程中更加积极地探索体育精神和知识。
一、不同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目前,体育教学的方法较为单一,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初中体育教师在单方向学生输出体育知识,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体育知识很难有探索精神,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同时,教师在安排教学的时候也没有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区别和需求[1],总是在课堂上集体活动几分钟就让学生自由活动,这样的教学提升不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学生也学习不到体育技能和知识。
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对于课堂在很大程度上有决定作用。一些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不高,没有时间和方法因材施教,直接影响到了初中体育教学的高效性和发展。有一部分学校甚至存在设施不全的情况,场地也不够,学生没办法进行深入的体育锻炼,不仅没法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学习的渴望,也在一定层面上抑制了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
二、怎样的体育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优秀的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所以在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紧抓这一点,创新、优化教学模式,运用快乐游戏教学,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高效性,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且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之中。
例如,教师在教学篮球相关知识的时候,就可以按照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同,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按照学生的差异将难度层次不同的任务分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并且开展篮球比赛等积极性游戏活动,按照学生的差异化合理分配小组进行比赛。在小组完成比赛之后,无论结果如何,体育教师都要及时进行鼓励和加以针对性的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2]。结束后按照层次的不同帮助学生完善技能动作,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专业性并且适合自己的阶段的指导,从而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體育教学提升初中生身体素质的措施
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是其家庭背景或后期环境形成的,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会因为多方面复杂的原因形成明显的差异,所以初中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挖掘学生的差异,并进行合理的指导和评价[3],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增进。
例如,在基础长跑教学中,采取科学的教学措施,鼓励学生突破自我,设置层级难度,让学生能够逐步去挑战,并且提出针对性的指导,如跑步的过程中呼吸的方式不正确等。在学生遇到阻碍没办法继续进行的时候,教师引导其调整、改善。在教师的差异化帮助下,学生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教师也能了解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和状况,从而合理、有效地调整教授模式和方法,让初中体育教学能够更高效和高质量,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宁静.体育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对照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9.
[2]丁昊.在初中篮球教学中植入体育游戏法的效果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3]雷敏.成都市初中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8.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中小型县城初中生身体素质提升的有效路径研究”(编号:GS[2020]GHB1609)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