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度调整与均衡:2020年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报告

2021-10-11王文锋孟令坤

教育传媒研究 2021年5期

王文锋 孟令坤

【内容摘要】2020年是教育部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第二年。本文在2019年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报告的基础上,从不同“赛道”、不同省域、不同专业对2020年度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分布特征展开多维度、多层面的分析,以期进一步总结“双万计划”实施一年后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情况,为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的后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新闻传播学类;年度分析

根据《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2020年是全国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第二年。①2021年2月,教育部公布2020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共认定397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中央赛道”1387个,“地方赛道”2590个),确定444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②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共116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7个,包括中央部门所属高校20个,地方高校3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9个,包括中央部门所属高校9个,地方高校50个。③

本文在2019年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报告的基础上,④从不同“赛道”、不同省域、不同专业对2020年度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分布特征展开多维度、多层面的分析,以期进一步总结“双万计划”实施一年后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情况,为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設的后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一、不同“赛道”的比较分析

2020年度“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评选依然采取“分赛道”评选,即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地方高校分列名额,简称“中央赛道”和“地方赛道”。从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层面,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不同“赛道”认定情况(如图1所示)。

从入选数量来看,2020年度全国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地方赛道”入选数量明显高于“中央赛道”。“地方赛道”入选共计87个,约占总量的75%,同比增长31.8%,而“中央赛道”入选共计29个,约占总量的25%,同比下降34.1%。“地方赛道”入选规模增加到“中央赛道”的3倍。可见,相比2019年度,今年“双万计划”向地方高校倾斜的政策导向更加明显。

从入选层次来看,“地方赛道”以省级层面为主,“中央赛道”以国家级层面为主。其中“地方赛道”的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50个,占“地方赛道”总量的57.5%,相比2019年度(57.6%)相差无几;“中央赛道”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20个,占“中央赛道”总量的69%,与2019年(70.5%)相比也相差不大。显然,尽管数量规模上无论省级还是国家级层面,地方高校都有明显的扩增,而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有相应的缩减,但二者入选层次的相应比重在2019年度和2020年度基本保持稳定。

二、不同省域的比较分析

2020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基本呈正态分布,省际之间依然呈不均衡状态(如图2所示)。

全国31个省市区(港澳台除外)平均每个省份约有3.74个国家级或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比去年(平均3.55个)略高。从省域排名来看,相比2019年,位列前五名的除浙江替代上海以外,其余4个省份(即北京、湖北、湖南、广东)虽排名顺序有所变化,但均保持在前五之列,说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头部省份的分布有较强的稳定性。从集中程度来看,2020年全国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域分布更为集中,其CR4值为41.4,相比去年(36.4)表现出更大的集中度。⑤

进一步考察排名前五的省市,发现尽管湖北在规模数量上赶超了北京,但从入选层级上看,北京的国家级入选数量相对更多,是排名前五省市中唯一的国家级入选数量多于省级入选数量的省市。广东省的入选层级最为均衡,国家级和省级的入选数量持平。而湖北、浙江、湖南则更为偏重省级层面,其中尤以湖南为最,省级入选数量是国家级的4.5倍。在经历第一轮2019年度“双万计划”之后,2020年北京和广东两个省市仍然能保持国家级入选数量所占优势,说明这两个地区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情况相对较好。其中有较大变化的是湖北,2019年度其入选数量偏重国家级层面,而到了2020年则转向省级层面,这表明湖北在厚植原有优势、重视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深度的基础上,也重视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的广度,让更多高校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有所发展。浙江、湖南两个省份继续沿袭了第一轮更偏重省级层面的趋势,这比较符合两个省份面向行业、服务区域发展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建设定位。

从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分布来看,全国31个省市区(港澳台除外)共有26个省份的高校入选新闻传播学类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海南、广西、内蒙古、青海、西藏等5个省(区)没有一所高校入选。在入选的26个省份中,平均每个省份入选约2.2个专业建设点,方差值为3,相比去年平均每省份入选量(2.5个)略有下降,但方差低了一半(2019年方差值为6)。这说明今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域分布较去年更为均衡。

从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分布来看,全国31个省市区(港澳台除外)只有23个省份的高校入选所在省份的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相比于国家级5个省份没有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没有入选的省份更多,达到8个。在入选的23个省份中,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平均每个省份约2.6个,方差值为5,相比去年平均每省份入选量(2.4个)略有增加,但方差高了一倍多(2019年方差值为2.1)。这说明今年省级层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省域分布相对去年更加集中。

三、不同专业的比较分析

在2020年度新闻传播学类“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评选中,参与评选的专业共7个,与去年持平,其中时尚传播、国际新闻与传播、会展三个新增专业仍然没有条件参与此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评选。

从入选专业的数量来看,排名前四的专业仍与2019年度相同,依次为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和传播学。新闻学专业入选数量虽较去年大幅下降,但依然位列第一,说明作为传统优势专业的新闻学在全国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中依然居主体地位。广告学、广播电视学和传播学的入选数量相比去年都有所增加,尤其是广告学专业更是大幅度增加,近乎是去年的1.8倍,可见今年入选专业的分布有所均衡,不再是去年新闻学专业一骑绝尘的局面。排名后三的专业中,编辑出版学是参选的7个专业中除新闻学外唯一一个入选数量不增反降的专业。而网络与新媒体则赶超编辑出版学位列第五,入选数量比去年增长了1倍,并且入选层级上实现去年国家级零的突破,与省级层面平分秋色各占一半。这一定程度说明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顺势而为,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同样是新兴专业,数字出版今年只有一所高校(北京印刷学院)入选,而且是在该校去年入选省级建设点的基础上继续晋级而成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省级层面为零,说明数字出版专业发展任重道远(如图3所示)。

从入选专业的层次来看,如同去年一样,无论国家层面还是省级层面,传统专业入选数量依然居多,如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等,而新兴专业入选还是偏少,如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等,说明新兴专业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和政策扶持加以发展。另外,从入选层次在各专业的分布来看,省级层面更多集中在新闻学和广告学两个传统优势专业,而广播电视学专业相比去年明显比重下降(由去年占比近两成降到今年一成左右),总体表现出比去年更强的集中趋势。国家级层面则表现出明显的均衡性,去年主要集中在新闻学专业(占比近七成),新兴专业网络与新媒体和数字出版均没有国家级的,到今年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分别占29.8%、21%和26.3%,而网络与新媒体和数字出版也都有了零的突破,特别是网络与新媒体异军突起新增4个。因此,相比去年,今年国家级层面在各专业的分布相对更为均衡,而省级层面则相对更为集中。

四、不同“赛道”与不同省域的交叉比较

下面我们做一下不同“赛道”与不同省份的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交叉比较(见图4和图5)。

考察2020年度国家级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省域分布,可以看出“中央赛道”入选高校主要集中在北京、湖北、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四川、陕西这些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大省。其中,北京作为全国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最为集中的直辖市,虽然不再有2019年遥遥领先的局面,但在经过一轮筛选后,2020年度仍然以6个“中央赛道”高校入选位列第一,是第二名湖北省的2倍。而“地方赛道”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不仅数量规模超过了“中央赛道”,且从省域分布上来看更为均衡,如河南、江西、贵州、宁夏、山西、新疆、黑龙江、河北等皆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对于这些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数量本就稀缺、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省份来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入选无疑将有助于这些地区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建设,也能对未来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在我国的均衡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考察2020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省域分布,“中央赛道”的分布则更为集中,只有湖南、湖北、北京、广东、福建5个省份有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入选,其余18个省份全部都是地方高校入选,相比于去年的13个省份多出5个,从中可以明显看出地方高校已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主力军。其中湖南省的表现尤为突出,在有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入选的同时,还能有8个地方高校入选,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凭借入选总量最多而位列第一,反映了湖南省地方高校新聞传播学类专业一定的办学优势。在地方高校入选数量全面碾压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的情况下,湖北、福建两省就显得尤为特殊,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入选数量多于地方高校,特别是福建只有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入选,说明这两省份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的资源过度集中在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而地方高校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情况还有待加强。

五、不同“赛道”与不同专业的交叉比较

不同“赛道”与不同专业的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交叉比较(见表1)。

从入选专业在不同“赛道”的分布来看,各专业在数量规模上以“地方赛道”为主体的居多,但细究在各赛道的入选层次,“中央赛道”以国家级入选层次的为主,而“地方赛道”以省级入选层次的占多数。这基本反映了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建设总体要强于地方高校的现实状况。其中,“中央赛道”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专业分布有较大缺失,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和数字出版甚至没有高校入选。但仔细分析,新闻学和编辑出版学、数字出版没有入选的原因又是不一样的。新闻学作为新闻传播学类诸多专业中起步最早、发展最为久远的专业是各大高校普遍在开展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的过程中重点建设的专业,那么作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来说其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实力雄厚,它们的新闻学专业建设更是以建设高水平高层级的新闻学专业为目标,因而对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其新闻学专业的入选更可能是直接入选国家级而非省级。这一点也可从2019年有21个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新闻学专业入选国家级,遥遥领先于其他专业得到证实。而编辑出版学、数字出版的情况又有所不同,从表中可以看出编辑出版学和数字出版主要集中在“地方赛道”,而这两个专业相对于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和传播学等四个传统专业又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因而更有可能是偏向专业应用的地方高校重点发展的专业。

六、不同省域与专业类别的交叉比较

(一)国家级建设点不同省份与专业类别的交叉比较

从入选专业的省域分布来看,在2020年度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评选中,广播电视学专业的省域分布是最广的,共分布于13个省市区中。紧随其后的是新闻学,分布于12个省市区中。同样是传统专业,传播学的省域分布就明显集中于北京、广东、上海和浙江,而这些省份集中了我国比较优质的新闻传播学科资源,作为学理性较强的传播学专业也因此得到很好的发展(如表2所示)。

从各省域的专业分布来看,北京仍然是覆盖专业最为广泛的地区,在参与评选的7个专业中有5个入选,其次是广东,覆盖了4个专业,而这两个地区恰好也是传媒业最为发达的两个区域,说明传媒业的发达程度与新闻传播学类专业门类建设的齐全程度有着一定的正相关。较为特殊的是湖北,虽然有6个专业入选,但都集中在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这样的传统专业中,说明其国家级层面新兴专业的发展还有待加强。其余的23个省份都只有1-3门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入选,特别是上海和江苏虽然都有3所高校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但专业分布都相对集中于传统专业,尤其是江苏全部集中在广告学这一门专业上。

(二)省级建设点不同省份与专业类别的交叉比较

从省级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省域分布来看,专业入选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是湖南、湖北两省,其中湖北省覆盖专业最多,在6个参选专业中覆盖5个,湖南省尽管入选数量最多,但覆盖范围略逊于湖北,只覆盖专业4个。覆盖专业达到3个的是北京、广东、浙江、陕西,其余省份覆盖专业皆只在1-2个。这说明湖南、湖北两省是省级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各专业发展较为均衡的省份,两省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面向区域特色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显著(如下页表3所示)。

从各省域的专业分布来看,虽然仍延续了2019年度各省份入选专业多集中在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和传播学四个传统专业中,但与去年相比入选专业更集中于新闻学与广告学两个专业,传播学与广播电视学的入选数量都相对减少。新闻学与广告学的入选数量相同,但在省域分布上,广告学的省域分布情况比新闻学略广,覆盖13个省份,新闻学有12个,其余几个专业,即传播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编辑出版学的覆盖面则都相对较少,说明省级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在各省域的专业分布更为集中。

七、小结

通过对2020年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赛道”分析、省域分析、专业类别分析以及三者的彼此交叉分析,兼与2019年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情况做比较分析,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相比2019年,“地方赛道”入选数量明显高于“中央赛道”,但二者入选层次的相应比重基本稳定。2020年度“双万计划”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评选,从总量规模来看地方高校的入选数量远高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凸显向地方高校倾斜的政策导向。从入选层次来看,虽然“地方赛道”以省级层面为主,“中央赛道”以国家级层面为主,但二者入选层次的相应比重相比2019年度基本保持稳定,体现分类发展、特色发展的原则。

(二)建设点的省域分布基本呈正态分布,其中国家级层面的建设点省域分布相对均衡,而省级层面的分布相对集聚。2020年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基本呈正态分布,省际之间依然呈不均衡状态,但头部省份的分布有较强的稳定性。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省域分布相对均衡,而省级层面的省域分布相对集中。

(三)传统专业依然是建设点主体,相比去年专业类别总体分布更为均衡,但省级层面相对比国家级层面更为集中。在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中,传统专业入选数量多、新兴专业入选数量少。传统专业中新闻学入选数量多,其他专业入选数量少的专业间不平衡性问题仍然存在,但相较于2019年,随着广告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體等专业入选数量的增加,专业类别总体分布更为均衡,但省级层面相对比国家级层面更为集中。

(四)通过“赛道”与省域的交叉分析发现,无论是国家级还是省级,“地方赛道”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省域分布,相比“中央赛道”更为均衡。

(五)通过“赛道”与专业的交叉分析发现,各专业在“中央赛道”以国家级为主,在“地方赛道”则以省级居多。2020年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中央赛道”主要以国家级入选层次为主,而“地方赛道”以省级入选层次居多,基本符合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建设总体要强于地方高校的现实状况。

(六)2020年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不同层级的专业覆盖度与省域覆盖度存在结构性差异。从国家级层面来看,广播电视学、新闻学等传统优势专业的省域分布相对较广,北京、湖北、广东是专业覆盖相对较多的省份;从省级层面来看,入选专业相比2019年更多集中在新闻学与广告学,而湖南、湖北是入选专业数量较多且专业覆盖度也较广的两个省份。

总之,相比于2019年,2020年“双万计划”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评选结果有着诸多新的变化,但由于“双万计划”是分三年分批推进,在后续的“双万计划”评选中,中国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版图仍将动态变化。

注释:

①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04/t20190409_377216.html,2019年4月4日。

②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0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2021年2月10日。

③数据主要来源于相关高校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平台以及一些地方政府与其他新闻媒体发布的消息。

④王文锋、孟令坤:《示范与引领:2019年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报告》,《教育传媒研究》2020年第6期。

⑤CR4表示排名前4个省份的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包括省级与国家级)占全国建设点总数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