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相声剧《依然美丽》是这样诞生的
2021-10-11北湘
北湘
2021年5月,由多位曲艺名家共同主演的四幕相声剧《依然美丽》在北京剧院火爆上演。该剧是在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资助下,由北京曲协创作的“回天”题材项目,讲述了主人公王守俭在退休后为支持孙子上学,委曲求全从城里搬到回龙观生活,“回天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为心灰意冷的王守俭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变化的故事。这部将来自真实生活的烟火气化作一幕幕含泪带笑的剧情的相声剧是如何诞生的,近日,《曲艺》杂志专访了该相声剧负责人——北京曲协主席李伟建,他为我们娓娓道来了创作和打造该剧的幕后故事。
“我们从一开始的被怀疑、吃‘闭门羹到后来与回天居民成为朋友,成为家人,互动频繁。有了这样的群众基础,故事多了,素材多了,自然就形成有感而发的创作冲动。”
《曲艺》:为何会有创作相声剧《依然美丽》的想法,其初衷是什么?
李偉建: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说一下“三年回天计划”。这个计划是北京市委市政府根据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百姓出行难、就医难、入托难等民生问题制定的改造计划,这个计划不仅惠及百姓,也给身在北京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了绝好的艺术创作机会。自2019年起,北京曲协创作小分队扎根回天地区,深入回龙观龙泽苑、天通西苑等社区,开展了近3年的“蹲点式”采风。我们从一开始的被怀疑、吃“闭门羹”到后来与回天居民成为朋友,成为家人,互动频繁。有了这样的群众基础,故事多了,素材多了,自然就形成有感而发的创作冲动。2019年8月,我们就拿出来一台反映回天地区的曲艺作品,李寅飞、叶篷的相声《这儿是居委会》,王玥波的单弦《飞天彩虹》,李菁、王文水表演的数来宝《换心房》和年轻曲艺作家回想创作的小品《办公室的故事》都深受欢迎。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好转后,我们又进入社区了解了很多动人的故事,感觉经过大考后的北京更加让北京人团结、感恩和自豪。为了让这些故事能有一个更大的载体,我们商量利用相声剧这种形式来演绎回天故事。龙泽苑居委会的书记叫伊然,她是一个特别好的基层干部,疫情防控带头,垃圾分类带头,献血带头,打疫苗带头,是全心全意、积极落实“三年回天计划”的好干部,于是我们的相声剧起名就叫《依然美丽》。
《曲艺》:据了解,创作该相声剧时团队曾用时3年去回龙观“蹲点”采风,其中有哪些故事让您印象深刻?
李伟建:从2019年3月起,我领着北京曲协创作团队扎根回天地区,深入回龙观龙泽苑、天通西苑等社区开展为期3年的采风活动,这期间难忘的事还真不少,其中去采风时,从最初的被居民们拒绝到后来被接纳的这个过程就让我记忆深刻。为了不给居委会的人添麻烦,我自己敲开居民的家门,大妈开门问我:“你找谁呀?”我说:“我来采风。”大妈问:“采风?采什么风?”我说:“我是演员,我叫李伟建。”大妈一下认出了我:“对对对,听你说过相声。”我当时心里特高兴,觉得如果能被认出来接下来采风肯定没问题了。我这正琢磨呢,就听大妈说:“李伟建上我们这儿干什么呀,你别是骗子吧。”“骗子”俩字都没说完“嘭”一声就把门关上了,站在门外没反应过来的我真是哭笑不得。不瞒你说,当时要是有个地缝儿,我真想钻进去,太丢人了,我学生还跟着我呢,面子往哪儿放啊?后来我回想起来,这些年的好多采风都是单位组织给安排好,采风成员走马观花转一圈就完成任务了,其实我们已经不具备独自采风体验生活的能力了。说实话,我跟我徒弟在小区转悠了两天都没进去百姓家。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一天我看见一个房屋中介跟看房人介绍得头头是道,把回天地区的房夸得跟一朵花儿似的。我灵机一动,心想能不能通过房屋中介走进百姓家中呢?于是我找个机会就跟中介小伙子聊上了,没想到这个小伙子还真把我带进居民家中了。进屋我就以一名租客的身份各屋看看,边看边询问房主的情况。之后我们又走了两三家儿,临了一楼的一位姓马的大哥特别热情,主动请我到他家聊聊。就这样我们跟滚雪球一样,马哥介绍到李婶儿家,李婶儿家出来奔对门儿张大爷家,一来二去的,我们就跟邻里串门儿一样在龙泽苑社区扎下了根儿。
后来相声剧上演了,我们还特意邀请了回天地区龙泽苑西区、霍营和天通苑北的百姓来免费观看演出。这些来自回天地区的居民,看着自己身边的事情被搬上了舞台,化作一幕幕生动有趣的故事,都非常感动、开心。现场观众席里一波高过一波的笑声,也让我们的主创和主演们很是欣慰。
“只有深入到基层,不断与老百姓接触,写出的文艺作品才能丰满、语言才能鲜活。”
《曲艺》:“蹲点”式采风为作品的创作带来了哪些帮助?
李伟建:3年的采风让我更深地领悟到了只有深入到基层,不断与老百姓接触,写出的文艺作品才能丰满、语言才能鲜活。有些故事坐在家里是编不出来的,比如社区干部小范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负责分发隔离户的外卖,外卖到了社区大门口由小范骑着电动车再分发给小区住户,有电梯的楼房还好,没电梯的楼房一楼上六楼,六楼下一楼常事儿。爬楼爬得小范这腿是又酸又疼,一上午没送几家,一看表一点了,来不及做午饭买盒方便面回家给女儿吃。连着半个月,孩子吃了十多天的方便面。这天小范依旧送完快递一看表,时间又一点多了,顺手买包方便面回家了。他女儿接过面直接从阳台扔下去了,小范一下就急了,砸着人怎么办?女儿边哭边说:“以后许愿再也不要吃方便面了。”小范一头雾水,没明白什么意思,孩子解释说平时爸爸妈妈不让吃方便面,说有防腐剂,于是过生日的时候许了个愿就是想多有机会吃袋方便面,没想到现在爸爸天天给她吃方便面。小范这才意识到天天忙工作忽略了孩子的午饭,原来天天在拿方便面对付孩子。讲到这些事,对忙于社区事务对女儿照顾不及而心有愧疚的五尺男儿小范泪水止不住地流,我听了心里也颇为触动。你说这种鲜活的语言和故事,你坐在家里怎么能想出来?
“三年回天计划”是北京市委市政府改善百姓生活的惠民工程,我们总说这项计划为市民做了多少工作,但只有到现场听百姓讲述,从他们的语言到眼神到经历,才能感受到他们对这项工作的满意。在采风中,我就发现了很多这样的事,比如“三条裙子”的故事。一位居民说,以前因为社区外面的自行车乱停乱放,自己一个夏天刮坏了三条裙子。“回天计划”实施后,社区周边环境治理完善,随便怎么走都不担心刮着衣服了,立马就有幸福感了。像这样的故事我们还发掘了很多,老百姓自己讲述和亲身经历的故事就是创作时最好最真实生动的素材。当你把鲜活的家长里短、儿女情长的故事编织成一台能让观众时而开心大笑、时而感动落泪的文艺作品,将他们搬上舞台,表演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事,作品才不会显得空洞,才会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曲艺》:在创作该部相声剧时,有无遇到困难以及最后如何解决的?
李伟建: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把握曲艺和剧之间的分寸,剧的成分过大就失去了曲艺的特点从而变成不务正业,而完全的曲艺特色又不能促进情节的跌宕起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故事“不走道儿”,这个困难是创作过程中才发现的,而且困扰了我很长时间。我不想让曲艺界同行说我搞了一部话剧,也不想让戏剧界人士看着像活报剧,看着太水。所以在选择演员的时候我坚决不选没有曲艺表演经验的演员,而在舞台呈现上又杜绝没有戏剧经验的主创,也就是灯光、舞美、音响、服装、化妆、多媒体都必须是有成功经验的戏剧专家,从而带来戏剧的创作理念。编剧则采取戏剧专家搭架子,曲艺作家填内容的混搭模式,导演就更需要慎重了。李伯男导演是独一无二的,作为八〇后的新锐导演,他的状态正在高峰期,现代戏剧理念是融在骨子里的,他从小在北京长大,有深厚的相声情结,是最有可能把曲艺与戏剧完美结合的关键人物。作为制作人,我跟导演配合得相当默契,对剧本、音乐、舞美甚至海报设计我俩都有很好的沟通和一致的品位,这无疑奠定了这部戏的正确走向。
“在创作过程中采风的场景不断在脑海里浮现,像一股甘泉滋润着我,使我在创作中心生甜意和自信,笔下生花。也许这就是曲艺前辈们所说的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境界吧。”
《曲艺》:《依然美丽》成功上演,在创作优秀曲艺作品等方面,您有何收获与思考?
李伟建:蹲点采风让我们获得第一手材料和鲜活的故事,但是真正创作的时候我发现能利用的故事并不是很多,而且有时候生活当中精彩的故事由于环境、人物、叙述方式的改变一下变得索然无味,我为此着急过也对自己蹲点采风产生过质疑,但当我慢慢放下創作的焦虑,放下对原有故事的依依不舍,从人物出发,从剧情需要出发的时候才感觉到,生活中的每个故事都触及到了但又没有原样照搬,在创作过程中采风的场景不断在脑海里浮现,像一股甘泉滋润着我,使我在创作中心生甜意和自信,笔下生花。也许这就是曲艺前辈们所说的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境界吧。
相声剧《依然美丽》成功了,成功就成功在它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有着强烈的相声包袱,更有着北京曲艺人的创作热情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蹲点采风不是我发明的,马季先生在基层一扎就是几个月,这是人尽皆知的。有人说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不可能像以前那样深入基层了,我之前也这样认为,但是今天我要说,我们得有深入基层扎根人民的一份惦记,我就是总惦记着龙泽苑的叔叔、阿姨、大哥、大姐,过段时间就想去看看他们,见着他们就踏实,见不着就想。
此外,在打造《依然美丽》这部相声剧的过程中,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我有了更深地认识和体会,习总书记指出“希望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依然美丽》将视角聚焦在回天百姓身上,不仅巧妙地梳理了“三年回天计划”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大北京”的概念,回天地区的变化,正是北京整体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在反映居民们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关注了城市化改造进程中人们的精神世界,以小人物的生活变化折射大时代的社会变迁。文艺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是反映时代、讴歌时代的生动载体。写现实写当下很难,但文艺工作者就是要把翻天覆地的时代刻画下来。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将波澜壮阔的建设历程、伟大生动的社会实践以艺术化手段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是文化艺术工作者的职责,也是我们的社会价值所在。所以我想表达的一点是,曲艺工作者要立足现实土壤,从艺术的视角出发来观察社会,感知时代跳动的脉搏,记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变化,发出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关切,留下时代的思想印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责任编辑/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