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王玥波说《聊斋志异》

2021-10-11王连海

曲艺 2021年9期
关键词:书迷说书人评书

王连海

据闻,王玥波不愿意听到他说的评书“独开蹊径”“自成一派”的赞誉。可是,他说的《聊斋志异》确实个性鲜明、与众不同,被北京电视台誉为“幽默评书”,深受书迷们喜爱。

王玥波的评书,说得很“活”。除了讲故事、塑造人物之外,还能不断变换角色。时而他是文学批评家,对作品的内容品评指摘,议论原作的成败得失,分析《聊斋志异》书中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介绍作者蒲松龄的身世、交游、生活状况、艺术经历以及创作背景。他提倡将“四大名著”与《聊斋志异》相互印证、相互参照的研究方法,在他的评书中经常征引“四大名著”的重要情节补充、诠释《聊斋志异》的内容,趣味性十足,别开生面。

时而他又是书迷的朋友,诚恳坦率地跟大家聊天。他常把自己的成长过程、从艺经历、生活状况一一介绍给观众和听众。比如,他是评书表演艺术家连丽如的弟子兼义子;他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他刚买了房,正在还贷;他患有高血压,必须吃药;他的生日、星座、喜好、习惯,甚至包括他爱人的特点等各种事情,毫无保留地介绍给他人。他真诚的态度和实在的表达,体现了对书迷们的高度信任。可见,他希望大家了解自己,充分体现了“我愿意跟大伙儿交朋友”,這绝不是一句空话。

时而他还是时事评论家。他结合《聊斋志异》书中的情节,引入当今的社会现象,对世间百态、北京风土人情及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表达自己的观点,往往引发书迷的同感,报以热烈的掌声。 所以,很多书迷喜欢听王玥波“聊闲篇儿”,期盼着他“说闲话”。

王玥波反复强调,《聊斋志异》的主题是“说鬼喻人”,并且加以深入的剖析与揭示。《伍秋月》中,王鼎跟着伍秋月进了酆都城,眼睛却看不清楚了,一片茫然。伍秋月用自己的唾液为王鼎擦拭了眼睛,立刻一片光明。说书人揭示道:“这就是阴间的鬼魂擦亮了世人的眼睛。”《画皮》中的王生与陈氏,暗喻着“亡生”与“尘世”。《梅女》中,阴间来的老鸨子痛斥并痛打了世间的贪官“典史某”……试想:如果说书人没有对《聊斋志异》的深刻理解与冷静的思考,评书达不到如此的水平。

王玥波不仅是一位舞台经验丰富的出色演员,还是一位善于创作的艺术家。《宫梦弼》原文中,仅用了寥寥数笔,写了一位过场人物“刘媪”。可在王玥波的书中,却塑造成一位热情、善良、智慧而且不失幽默的“刘姥姥”。在重要情节中,都由“刘姥姥”穿插、贯联,使得《宫梦弼》通篇皆活,愈加生动饱满,情趣盎然。

他也能利用《聊斋志异》书中人物的语言,化解自己的口误。例如,在《真生》中,长安市人贾子龙向穷人施舍了100套棉衣,并自夸道:“我这棉花正经都是好棉衣的!”此处他把棉花与棉衣说颠倒了,观众哄然。等观众安静下来之后,王玥波不慌不忙地说道:“穷人就说了:‘老爷,虽然您施舍我们好棉衣,可您说的这也不像人话!”全场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再如,在《青梅》中有这样一段:“马挂銮铃哗啷啷啷,从远处跑来七八匹马,马上跳下来一个人。”“七八匹马怎么只有一个人呢?”观众不禁大笑。王玥波重说了一遍:“马挂銮铃哗啷啷啷,从远处跑过来一匹马,马上跳下来七八个人……”“嗨,又错了!”全场立即爆发热烈的掌声与笑声。后面的这个口误,是王玥波故意说错的,他迅速巧妙地抓了个很脆的“包袱”。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完全体现了说书人丰富的舞台经验和机智灵活的创作方法。

王玥波背诵原文的功力,也不可小觑。他经常说“原文写……”“原文是……”在《云萝公主》中,安大业将房产地契赠送给弟妹时,说道:“数顷薄产,为若蒙死守之,今悉相付。吾弟无行,寸草与之,皆弃也。此后成败,在于新妇:能令改行,无忧冻饿;不然,兄亦不能填无底壑也。”这一段儿,抑扬顿挫,清晰明确,郎朗而诵,一字不差。观众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即是对说书人背诵功力的赞许。

王玥波的另一特色是把传统曲艺的内容融入他所说的评书。单弦、岔曲、快板书、山东快书,以及马三立的《文章会》 《练气功》、侯宝林的《卖布头》 《贼说话》、高英培的《钓鱼》、刘宝瑞的《珍珠翡翠白玉汤》等,都是王玥波经常引用的话题。用得最多的是“春秋题”,举凡到了科举考试、文人作文的时候,题目都是“春秋题”。他的每一次征引都会引发掌声与笑声。这种做法不仅是向经典曲艺作品致敬,而且体现了对听众、观众的尊重,体现了他相信大家都了解这些经典作品,相信大家都能理解说书人的用意。

当年,启功先生曾经把金受申整理的《梦狼》的文字,刻写蜡版,油印成书,在北京师范大学内部发行,反响强烈。现今,倘若王玥波说的《聊斋志异》整理成书,用文字记录下这精彩、珍贵的北京评书,一定好看,好卖!

笔者认为,再伟大的艺术家也有缺憾和不足,王玥波也不例外。我从观众角度听书,觉得他说的评书有两点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是对美女的刻画有欠深入,略显雷同。《聊斋志异》原文中对文静、沉稳的娇娜,隐忍、坚贞的梅女,智慧、文雅的云萝公主,温婉、羞怯的聂小倩,单纯、善良的阿绣……都有鲜明、精准的定位。说书人却把这些美丽多情的少女混同于北京的普通女性,为了追求诙谐幽默而破坏了美女形象的完整。文静、沉稳的娇娜居然跟初次见面的孔雪笠开玩笑说:“别淘气!”羞怯含蓄的青凤居然骂丈夫“你这个缺德的!”诸如此类,应该改进。

二是对原文尚有误解之处。

1.“受人知者分人忧,受人恩者急人难”,“知”的意思是“知己”或“知音”。误用为“知识”。(《田七郎》)

2.“鬼不见地,犹鱼不见水”,原文的意思是,鬼在地下非常自由,好像鱼在水里一样。误用为“鱼儿离不开水”。(《梅女》)

3.“不胫而走”,原文的意思是没有脚而广泛传播。误用为“径”,没有道路而走。(《陆判》)

4.“我苟无过,怒何由起?”,“苟”是“如果”的合音,意思是“我如果无过”。误用为“苟且”。(《邵女》)

5.“由此乡人皆不齿万石”,“齿”在这儿当“排列”讲,意思是乡人不与杨万石为伍。误用为“挂齿”。(《马介甫》)

虽有瑕疵,不掩玉质,无碍总体风范。王玥波说的《聊斋志异》确实值得一听,再听。

(作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琪颖)

猜你喜欢

书迷说书人评书
说书人
小书迷
中国曲协评书艺术委员会在渝举办系列活动
To Be Continued
网络评书,能否让评书重新繁荣
变与不变中看“说书人”
变与不变中看《说书人》
这下我就放心了
这下我就放心了
我们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