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科学教育能力 促进幼儿全面成长

2021-10-11王武林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1年9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科学幼儿

王武林

幼儿科学教育是以激發和培养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对促进幼儿观察力、创造力、社会和情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积极转变观念,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幼儿科学教育取得良好效果,为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月亮为什么有时像镰刀,有时像圆盘?”“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北极在哪里呢?”“男孩、女孩有什么不一样?”教师如果缺乏相关知识,回答得似是而非,将无法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为此,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要求教师具备扎实、广博的科学基础知识。教师可以看《十万个为什么》《捕捉儿童敏感期》《生物饭店:奇奇怪怪的食客与意想不到的食谱》《花花草草和大树,我有问题想问你》等书,还可以学习生活科学、趣味数学、动物饲养、植物种植、气象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通过不断地学习,教师将知识整理、综合、融会贯通,提升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帮助幼儿认识科学现象,了解科学知识。

增强科学实践能力。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主要是操作性的体验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科学实践能力,能够引导幼儿开展科学小实验。例如,在科学活动“静电的气球”中,教师把气球吹大,打结封口,然后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片刻,把它们送上天花板,它们就可以在上面停留好几个小时。通过这个小实验,教师让幼儿认识到摩擦会产生静电,再进一步引导幼儿思考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产生静电的情况,如滑滑梯时会“触电”,脱衣服时会有“火花”等,从而培养幼儿积极思考和认真观察的能力。

营造科学探究的环境。教师要把握好教育时机,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为他们的好奇心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教师要积极培养幼儿的发现意识,将身边的点点滴滴转化成有趣的探索活动。对于那些对科学活动没有兴趣的幼儿,教师要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更多的参与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探索中有所发现,获得成功体验,激发他们再次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幼儿一般都喜欢玩玩具,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供电动遥控汽车、3D图片和眼镜、三棱镜、指南针、望远镜、万花筒等玩具,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到自己喜欢的科学探索活动中,获取科学经验,感受到发现、成功的快乐。

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善于选择、设计与幼儿生活密切联系,贴近幼儿认知水平的科学教育内容,开发参与性强、互动性强的小游戏,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教师可以创设“自然角”“科学区”,通过参观、种植、饲养、小实验等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提供一些操作性强的材料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获得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从而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教师组织“神奇的紫甘蓝”“有趣的纸桥”“自制陀螺”等科学活动,让幼儿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说一说,观察、感受事物的变化,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教师要在科学价值和幼儿发展之间找到结合点,同时通过材料的选择来促进幼儿经验的建构。教师选择教学材料时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要让幼儿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点能够激发幼儿对知识的渴望,能够促使幼儿不断地探索。教师还要优化课堂教学,营造优美、宽松的环境,给幼儿美的享受,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让幼儿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

责任编辑/曹小飞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科学幼儿
清律的基础知识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掌握基础知识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科学拔牙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