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云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2021-10-11孙雨
孙雨
[摘 要] 随着农历庚子年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蔓延,高校思政课云教学在“互联网+”时代迅速普及开来。在应用过程中,面临学生主体性虚化、网络技术异化、价值引领作用弱化、师生关系淡化的困境。深入探究高校思政课云教学陷入困境的原因,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学生在云教学中的主体性;加强技术支撑,提升思政课教师網络教学业务水平;坚定政治方向,强化高校思政课价值引领作用;创新教育方式,促进云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统一等途径改进高校思政课云教学模式,更好地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云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9-0104-04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1]。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2],高校思政课云教学模式得到运用推广。然而,高校思政课云教学模式在运用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本文将分析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云教学的困境表现及其原因,进一步优化高校思政课云教学模式,更好地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高校思政课云教学困境的表现
随着农历庚子年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蔓延,各类学校推迟学生返校,按照“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要求,高校思政课云教学迅速普及开来。然而,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挑战。高校思政课云教学在应用过程中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面临学生主体性虚化、网络技术异化、价值引领作用弱化、师生关系淡化的困境。
(一)学生主体性虚化
学生是高校思政课云教学的教育对象,在参与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是被动、消极的,而是主动、积极的,具有主观能动性。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时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方式、思维模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形成等方面。在高校思政课云教学中,部分学生过度依赖网络使其主体性被消解,主要表现有:第一,高校思政课云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利用网络的机会,网络所特有的互动性、自主性与便利性等特点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首选,一些大学生形成思维惰性,懒于思考、积累和创新,过度依赖网络搜索引擎工具,过度相信网络信息的价值和功能,作业与书本不再是学习成果的展示而是一场复制加粘贴的手工游戏,结果导致一些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下降[3]。第二,高校思政课云教学是通过网络进行教学,教师不能直观地看到学生的上课状态,无法准确了解网络对面学生的心理状态,难以产生现场教学的情感共鸣。学生上课状态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对于自控能力差的学生而言,缺乏老师的约束与监督,不能抵制网络的诱惑,难以集中注意力于学习,出现隐形逃课现象,学生主体性虚化。
(二)网络技术异化
高校思政课云教学对硬件设备、网速、教师和学生运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和学生为适应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必须提高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能力,但是对网络技术的过度追求,使得“网络技术异化”现象日益凸显。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人作为互联网的主体,是网络技术的开发者和使用者。但是由于思政课教师非计算机专业,对相关网络技术知识不太了解,对计算机操作程序不太熟练,为提高学生云教学的学习体验,部分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熟悉网络授课平台运用系统,重点放在如何更好的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上,忽视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的更新。没有思考如何真正实现高校思政课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如何切实提高高校思政课云教学的教学实效性,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信息技术手段与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关系,从而使自己在云教学面前丧失了主导性,云教学反过来成为支配人的异己力量。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云教学给予学生更多时间接触网络,远程终端的千差万别可能造成学生对听课设备产生兴趣,借云教学之名,盲目追求网络设备的更新与网速的提高,使自己陷入技术困境之中,人所开发的网络技术反过来变成主宰人的学习和生活的主体力量。
(三)价值引领作用弱化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认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政课云教学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快速获取各种学习资料。然而,互联网中充斥着海量信息,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观点各异、难辨良莠;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在网上蔓延,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形式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导致大学生价值目标模糊、道德意识淡薄、道德行为失范,对他们的成长成才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西方普世价值,大肆宣传资本主义价值观,对我国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网络社会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情况变得日益复杂,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受到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面临市场经济追逐功利性的挑战,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可,加大了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难度,弱化了高校思政课价值引领作用。
(四)师生关系淡化
高校思政课云教学是通过数字化为中介的人机交往方式来实现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无形的距离,淡化了师生关系。首先,弱化思政教师的示范作用。古人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教育者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受教育者。”[4]身教胜于言教,传统面对面教学,老师在现实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在云教学中,教师在网络上授课,学生在网络终端听课,难以全方位观察教师的行为及态度,示范作用弱化。其次,弱化思政课的情感陶冶作用。云教学中,教师线上多是授课、解惑,与学生情感交流机会减少,师生间很难建立深厚感情。最后,弱化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云教学以“人机互动教学”模式代替了“人人互动教学”模式,学生无形中与现实社会的接触减少,对现实生活的参与意识缺位,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互动受阻,交往能力下降,人际关系淡漠。
二、高校思政课云教学困境的成因
高校思政课云教学既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和网络化的必然趋势,也是网络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和途径。深入探究高校思政课云教学陷入困境的原因,及时解决云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困惑,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云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大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观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5]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从“疾风怒涛”的青年初、中期逐步走向相对平静、成熟的青年晚期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初步形成和变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思想品质、道德情感、意志观念等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他们虽然即将或已经成年,但还未正式踏入社会,处世经验不足,思想比较单纯,仍然处于可塑阶段,容易受外界影响和不良因素干扰。当外界出现诱惑时,抗诱能力较低,有时会难以抵抗,屈从诱惑。高校思政课云教学为正处于过渡阶段的大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自由,但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和甄别能力不强,自制力与自控能力较差,很容易被不良信息所诱导,迷失政治方向,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难以自拔,产生学习障碍。
(二)云教学硬件设施不足
网络环境、硬件设备与教学平台等条件是影响高校思政课云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网络环境方面,云教学对网络的要求很高,网络信号差,画面和声音就会发生卡顿,降低教学流畅度与清晰度。云教学延伸了教学空间,处于不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网络教学与学习,实现更广泛的知识共享,但这也增加了教学环境中的不可控因素。位于偏远地区的学生网络信号差甚至网络还未开通,教师或部分学生所在区域停电,宽带服务器不稳定等因素都会阻碍云教学的正常开展。硬件设备方面,电脑、手机等硬件设备不足或配置不高,会导致课件无法正常显示、视频无法正常播放、文件不能正常打开、任务响应速度慢等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一方面,部分学校没有为教师提供云教学必要的或专业设备,教师自备的电脑或者手机设备效果欠佳,教学过程中易出问题;另一方面,学生也存在硬件设备不足的问题,某些贫困家庭难以支付孩子上课所需电脑、手机、网络等费用,学生无法上课。教学平台方面,校方提供了网络教学平台,但上课时间人流量大,教学平台不稳定,卡顿或崩溃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网络教学平台大面积瘫痪,影响教学进程和教学质量。
(三)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习近平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在信息化这一宏观背景下,教师作为高校思政课云教学的主导者,本应创新教学理念,提升网络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但在高校思政课云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教学观念滞后,阻碍了云教学的发展。第一,固守传统工作思维。在传统思政课教学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逻辑思维是单向的,注重知识的灌输,重理论轻实践。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不仅仅是课程形式的变革,更为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更新。然而,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固守传统教育理念,习惯于用传统思维来分析和解决新媒体环境下所出现的各种思想教育问题。[3]第二,未将信息化教学手段与思政课内容深度融合。“形式与内容本是辩证的统一体,形式的出现与存在都为内容服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二者情同此理”。[6]部分教师没有真正理解信息化教学手段与教育教学的关系,只追求信息化手段的呈现,忽略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优化和创新。
(四)互联网教学缺乏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高校教师要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2]首先,互联网教学具有虚拟性,以人机互动代替了人人互动。在传统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社会关系的建立与丰富,是两者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接触实现的。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和人际交往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影响学生,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感。在云教學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与沟通(教学),是通过虚拟实践的方式实现的,这样的方式势必会减少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机会,降低了教育者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弱化了教育者的示范作用。其次,互联网教学具有跨时空性,互联网信息具有丰富性。互联网打破了地理区域的现实,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分享信息、获取信息。网络信息容量大、来源多样、传播速度快、传播主体多元,“思想政治教育者传递的信息会被其他媒介传递的信息所干扰和覆盖,从而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3],加大了高校网络阵地管理难度。
三、完善高校思政课云教学的现实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新媒体时代,如何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新技术使高校思政课云教学更有时代感、更赋吸引力,构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云教学的新格局,让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抢占高校舆论阵地,这是改善高校思政课云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坚定政治方向,强化高校思政课价值引领作用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云教学的立德树人作用,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云教学的价值引领作用。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净化网络生态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网络是学生整合信息、获取知识、汲取养分的重要渠道,要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结、凝聚亿万网民”[7],通过网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多传播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说好身边的好事;坚决制止和打击利用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宣扬民族分裂、进行文化渗透、恶意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攻击社会主义制度、传播西方普世价值等的现象,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维护国家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
(二)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学生在云教学中的主体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而不是冷冰冰的物品。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增强学生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在云教学中的主体性。第一,加强学生的网络教育意识,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激发学生对高校思政课云教学模式的内心认同。高校思政课云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空上的局限,扩宽了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学生收集整合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获取更多高质量的教学资源。第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要主动配合教师教学过程,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努力将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外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克服对网络的依赖心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运用网络学习的能力,掌握运用网络学习的主动权。第三,锤炼学生的网络自律和自制能力。明确学生在高校思政课云教学中的主体责任,明确云教学过程中的管理主体与监督主体,严格规范学生在云学习过程中的言行举止。学生要提高自我的约束力,提高网络认知能力,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主动适应网络教学方式与环境,增强网络责任感与自律意识。
(三)强化技术支撑,提升思政课教师网络教学业务水平
高校思政课云教学需要网络通信技术与大数据的支持。学校要提供良好的网络设备与网络环境,使教师集中精力于教学过程。通过大数据搜集课程信息,在技术与设备允许的条件下,采集云教学过程中的数据,对云教学质量进行智能化监控,征集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及时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国家要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网络应用成本,为学生提供用得起、用得好的技术设备与信息服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平等的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8],信息化发展对教师网络教学能力与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学校要联合相关云教学平台技术人员举办信息化教学技能提升培训班,提升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使教师能够有效利用网络工具进行授课。教师自身要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
(四)创新教育方式,促进云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9]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依据教学大环境开展云教学是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云教学要取代传统教学,而是要将云教学与传统教学统一起来,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做到优势互补。一方面,充分发挥云教学的优势,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政教学工作更加灵活,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课程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度。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弥补云教学的不足。在传统教学中,面对面教学、沟通、交流,教师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以模范的行为熏陶学生、影响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教育学生、指导学生,自觉做学为人的表率,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角色,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示范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自觉将云教学同传统教学统一起来,“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1]。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9(1).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1).
[3]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谈[M].人民出版社,2017.
[4]凯洛夫.教育学(上册)[M].沈颖,南致善,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52.
[5]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學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5-5(2).
[6]曾秋菊.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0).
[7]习近平.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N].人民日报,2018-4-22(1).
[8]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3(2).
[9]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
(责任编辑:张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