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新兴童谣特色,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2021-10-11彭松华

教育界·A 2021年9期
关键词:童谣特色素养

彭松华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语文教育所获得的最具终身发展价值的人格修养与关键语文能力,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方面。先让学生采集及整理新兴县传统童谣,挖掘其特色,然后教师将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能够很好地鍛炼及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童谣;特色;语文;素养

童谣生动有趣,朗朗上口,很容易为人们接受和喜爱。新兴县民间流传的童谣属于新兴县民谣的一部分,它融合了当地特色文化,用历史悠久的当地语言、别有韵味的固定曲调吟唱。其格调虽不像《诗经》般典雅高贵,素雅大气,但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其内容虽不像魏晋南北朝歌谣般丰富充实,辗转动人,但简洁有趣,鲜活灵动。它用动听的旋律展现出着浅显的道理,它用稚嫩的童音讲述着生活的真谛,成为新兴县乃至广东民谣中的一颗明珠。

作为新兴县学校的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新兴县童谣,不让它随着时代的步伐而湮灭。作为在这里任教的语文教师,也应负起这个责任。为此,我们学校语文科组对新兴县童谣进行了收集整理,在此过程中发现在中学语文教学当中融入新兴童谣对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并且将其作为课题开展了研究。

一、挖掘鲜活灵动的生活特色,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新兴县的童谣当中,有很多富有生活特色。例如《洗白白》:“洗白白,唔怕老大贼;洗爽爽,唔怕人唷讲;洗白白,唔怕光,唔怕黑。”这是一首本地流行比较广的儿歌,“人唷”是“别人”的意思,“唔怕光,唔怕黑”是“不怕白天黑夜邪气入侵”的意思。这首儿歌富有生活气息,描述的是“洗儿”的风俗,即婴儿出生后三日或满月时替其洗身。古人在洗儿之时,一边洗一边说唱,表达了对孩子平安长大的渴望以及对其今后发展的期望等。它总体的意思是:“孩子啊,我帮你洗干净吧,洗过之后事业顺利,就没有坏人伤害你了;洗过之后精神爽利,今后发展顺利,不怕别人胡言乱语,恶意中伤;洗过之后,一身正气,不怕白天或黑夜有邪祟侵扰。”虽有唯心色彩,但表达了父母长辈希望孩子没有灾难邪气缠身,是最质朴的感情,也非常准确地表达了古往今来农村的实际生活和人们的真实思想。宋代大文豪苏轼写有一首《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所表达的也包含孩子没有灾难,平平安安,与这首儿歌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苏轼经历了人生的曲折不平,诗中除了这方面意思外,多了一些无奈、一些愤懑罢了。

再如《骑马去车岗》:“啷啷啷,骑马去车岗,车岗冇咪买,买对花鞋比二大,二大唔合着,比个细妹细脚。”“冇咪”是“没有什么”的意思;“二大”是“二姐”的意思;“唔合着”是“不合穿”的意思。整首儿歌的意思是:“伴随着‘啷啷啷的马铃声,我骑着马到了车岗圩镇。车岗圩镇摆卖的东西不多,我就买了一对花鞋给二姐,回到家后,发现二姐不合脚,于是就给了小妹,因为小妹的脚比较细。”这首儿歌同样充满着生活气息,同时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教师在布置学生收集这些童谣的时候,强调他们要走进农村,走近百姓生活,感受其风俗、思想、习惯。这个过程是理解并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思想文化修养的重要环节,也落实了语文学科一项重要的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我国历史悠久,各民族、各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密码,就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新兴县童谣,内容富有古来有之的百姓生活特色,语言也反映了新兴县当地文化特色乃至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都应该好好地理解和传承。

童谣收集回来之后,教师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教会学生好好研究、品味,挖掘其深刻含义,并把富有特色的地方语言保留下来。事实上,新兴话中很多语言都保留了古代文言文的原味,如《骑马去车岗》里面的“比”“二大”等,细细品尝咀嚼,很有滋味。师生在收集、整理、吟唱、理解的过程中,慢慢就能解读、理解并传承这些文化密码,领会语言的意蕴,提高语文素养。

二、挖掘鲜明浓郁的地域特色,培养“思维发展与品质”素养

新兴县童谣当中,很多都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例如《舞火龙》:“八月十五,舞火龙,龙头摆一摆,龙尾摆一摆,金银珠宝洗唔晒,养猪大个,耕田好禾,一斗谷等于二十箩。”“洗唔晒”是“用不完”的意思。整体意思是:“农历八月十五,我们村就举行‘舞火龙活动,龙头摆一摆,龙尾摆一摆,金银财宝用不完。祈福仪式过后,养猪的猪儿长得又胖又大,耕田的丰收满仓,丰收时大家都笑着去装稻谷,一斗谷就装了二十箩。”这首儿歌充满着地域特色,“舞火龙”“舞火捞”“走大王”等习俗在新兴县本地太平镇、六祖镇、东成镇等一直流传至今。其中,“舞火龙”在元宵节、中秋节举行得比较多。因为传说中的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风调雨顺,所以老百姓以“舞火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风调雨顺。“火龙”的做法一般是把稻秆扎成龙头、龙身的形状,插上燃着的香;“火龙”的舞法一般是由青壮小伙子赤膊上阵舞动,沿着整个村庄走一圈,行一个“大运”,许多家庭都是男女老少齐齐参与。《舞火龙》这首童谣表现的就是这个场景。

再如《新兴香荔满山坡》:“五月香荔红似火,新兴荔枝满山坡。姐妹挑箩摘荔去,荔园飘起一串歌。南山红荔棵连棵,九山荔香醉心窝。岭南佳果数不尽,姐妹摘荔如穿梭。手摘红荔口唱歌,山中画眉都来和。一曲歌儿未唱完,装满一箩又一箩。红荔甜,红荔香,串串香荔装满箩。五湖四海众朋友,共尝岭南鲜佳果。”新兴县自古以来是岭南佳果——新兴香荔的出产地,由于气候、土壤等原因,备受历朝历代人民喜爱。其中最著名的活动当属“佛荔节”。因为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也是新兴县人,1300年前他手植香荔一株,至今老树发新枝,果实甘甜。其时,邀请五湖四海的宾客来到新兴县,一同品尝大师手植香荔及新兴县其他地方的荔枝。荔枝成熟之际,漫山遍野一片红。老百姓喜笑颜开,收获果实,与客人们载歌载舞,其乐融融。这首童谣表现的地域特色特别浓烈,有典型的“新兴”印记,而且场景真实,感情真挚,有满满的自豪感、幸福感。

《舞火龙》和《新兴香荔满山坡》两首童谣是本地流传甚广的,且都是由学生到各乡镇收集回来的。教师在布置落实学生收集及领会这些地域特色童谣的过程中,是让学生带着目的和任务的,旨在锻炼和培养“思维发展与品质”的核心素养。许多童谣流传于百姓当中,没有被系统地收集过。学生通常边听边记录,遇到不懂的字词或不明白的句子会用辅助资料查询,能够锻炼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例如《舞火龙》当中的“火龙”到底是什么样子?怎样扎“火龙”?“一斗谷”到底有多少斤?学生会经历思考、查证、认识、收获的宝贵过程。

另外,学生来自不同的12个乡镇,他们收集回来的童谣在各乡镇之间会存在区别。例如《新兴香荔满山坡》当中的“手摘红荔口唱歌,山中画眉都来和。”两句,也有“手摘红荔口唱歌,吃罢荔枝好割禾。”的版本。学生在辨别、研究之后,认为“山中画眉都来和”更好,一是多人肯定,二是与场景更贴切,三是喜庆氛围更浓厚。学生经过多方求证,并且和教师、同学一起研究,排除,核定,很好地锻炼了思维的批判性、系统性。

此外,在理解童谣的过程中,同学们由浅入深,从表面的文字逐渐认识到其内涵、背后的风土民情、老百姓的真情实感等,让思维逐渐发展。教师利用课堂和社团活动等时间,让学生吟唱这些童谣。已经定了曲调的学生熟悉传扬,还没有定调的学生会相互研究,寻找出动人的、合适的曲调,甚至有学生向音乐教师请教,请其帮忙编曲。这样一来,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也会得到锻炼。

在收集、整理、理解、探究童谣的过程中,学生听、说、读、写等多项综合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鲁迅先生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相信随着活動的有效开展,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会得到进一步坚定。

三、挖掘趣味盎然的故事特色,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新兴县的童谣当中,也不缺乏反映儿童心理、行为特征,富有故事性的作品。例如《落大水》:“落大水,吹大角。睇牛仔,唔安乐。先生唔放学,学生仔,咬台角。”意思是:“突然之间下大雨,到处都吹响号角报警。在山上放牛的放牛娃变得不淡定了。学校老师不能够按时放学,学生肚子饿了,竟然在偷偷地用嘴巴咬台角。”这首童谣选择了下大雨的一个场景,写出了真实的感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也体现了小朋友的童真。

再如《哨牙好》:“阿妈话,哨牙好,哨牙点解好?哨牙可以刨西瓜,落雨可以遮下巴,饮茶可以隔茶渣,跌倒可以铲泥沙。”“哨牙”就是牙齿长得畸形,向外抛。因为天生因素或护牙习惯不好造成的,在以前的小孩子当中很普遍。这首童谣讲述的故事也很有意思:孩子因为自己哨牙,跑去找妈妈哭诉。而妈妈很聪明,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哨牙原来也有这么多好处,相信孩子听了之后会情绪平稳,开心起来。故事性强,趣味盎然,体现了人物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师让学生把这些童谣收集回来之后,进行朗诵、欣赏,并结合涉及师生关系、父母恩情等课文加以讲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培养了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这些童谣虽然简单,但是蕴含着美,如《落大水》中教师关心学生之美,小孩子动作表现出心理活动的童真之美,《哨牙好》中母亲对孩子的关爱、聪颖之美均跃然纸上,让人读起来很舒心惬意,报以会心一笑。这就是一种超越现实的内涵、一种内在的精神,它触动、感染了你,丰盈、滋润了你的内心,令你愉快,这便是以一种审美态度在欣赏。在研究过程中,这些童谣满足了人性的需求,让学生体验到童谣可以跟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带来愉悦、情趣,唤醒学生对语文的渴望与热爱,也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大语文教学,时间不局限于课内,内容不局限于课本。在中学语文教学当中融入新兴童谣,既符合大语文概念,又让优秀的文化得以保留、传承、创新,使语文课堂趣味横生,效果显著,使语文核心素养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我们将继续坚持下去,哪怕只是语文教学的冰山一角,也要让其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李卓倧,王敏.中国大陆城市民谣歌词的地方特色呈现手法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8(03):90.

猜你喜欢

童谣特色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快乐童谣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