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企业以“承诺制”推进流程优化方法研究与实践
2021-10-11刘德田王德玉张光欣赵剑慧
刘德田,王德玉,张光欣,赵剑慧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天津 300010)
0 引言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多元售电主体竞争售电业务,大用户直购电及社会资本参与增量配电投资及运营,电力市场竞争愈加激烈。面对监管要求及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电网企业服务意识不足、市场化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愈发凸显。在企业内部,为了防范风险,往往设置繁杂的审核程序,普遍存在重复审核、形式会签等现象,从而导致流程运转低效。竞争意识不足、流程设置冗余、运营效率低下等“大企业”病,严重制约了电网企业高质量发展。
为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以客户满意为目标,设计更精简的业务流程、更高效的责任体系、更透明的监管机制,促进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的提升,增强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首先提出了企业实施流程优化的问题和背景,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取消、简化、整合、重排、自动化(Eliminate,Simplify,Integrate,Rearrange,Automate,ESIRA)流程优化方法,以及事前、事中、事后闭环的流程优化路径;然后对流程优化案例及成效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基于“承诺制”推进流程优化的方法、路径及实践进行了总结,指出本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企业经营最终目的是让顾客获得满意的客户体验、让股东获得高利益,反映到流程改进上,就是尽可能减少流程中的非增值活动,调整流程中核心增值活动,提升流程绩效[1]。ESIA方法由J·佩帕德和P·罗兰[2]在1995年提出,是对现有流程进行逐步优化、提高客户满意度的一种流程优化方法。工业工程学中,主要通过应用程序分析取消、合并、重排、简化(Eliminate,Combine,Rearrange,Simplify,ECRS)方法[3],对生产工序进行优化,通过ECRS方法,寻找工序流程的改善方向,促进提升生产效率。
以上两种流程优化方法,都无法完整覆盖企业在流程优化中所采用的措施和手段,如流程“串改并”、关键环节前置等常见方法,均未能覆盖。同时,这两类方法主要聚焦对具体流程或工序进行优化,无法指导企业构建长效流程优化机制。企业在宏观上缺少流程优化配套机制设计方法,微观上缺乏具体的流程优化方法指导。通常情况下,企业大多采用项目制方法推进流程优化工作,成果很难扎根企业获得长效应用。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在实践中创新提出ESIRA流程优化方法,以及事前、事中、事后闭环管理的流程优化路径,指导企业构建流程优化的常态机制。
2 流程优化方法与路径
2.1 流程优化ESIRA方法
在项目实践中,针对审批多、流程长、效率差、客户满意度低等问题,本文整合流程优化ESIA 方法及工序流程分析ECRS方法,提出流程优化ESIRA方法,其中:
(1)取消(Eliminate),对流程中非增值活动、过度控制等现象予以消减和清除;
(2)简化(Simplify),在尽可能消除非必要、非增值环节后,进一步简化其他活动。如简化部门、岗位之间的交互,通过数据的自动关联、继承简化数据录入,取消无用信息输入等;
(3)整合(Integrate),整合任务、场所、职责、信息、表单等,消除不必要的交互与沟通;
(4)重排(Rearrange),对流程中各环节的顺序或者某环节的工作顺序进行调整、串并联设计,以提高流程效率。
(5)自动化(Automate),在对流程活动进行消除、简化、整合基础上,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流程任务自动化。
为便于在企业中推进流程优化工作,结合“承诺制”改革[4],将ESIRA流程优化方法转化为“一诺四减两强化”(承诺制、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强化履责、强化服务)措施,通过事前明确做事规则,事中事后强化监管、培育信用文化,持续优化流程与权责配置,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与效率。“一诺四减两强化”与ESIRA流程优化方法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2.2 流程优化实践路径
2.2.1 事前,应用“承诺制”优化流程与规则,确保员工掌握“正确的做事”方法
事前,以“承诺制”推进流程优化,完善管理规则,以流程手册、岗位手册等形式,发布一体化的流程及制度要求,确保员工掌握“正确的做事”方法。
(1)采取“一诺四减方法”措施优化完善流程。基于外部客户诉求及基层单位意见反馈,通过减事项、减时限、减环节、减材料、信用承诺等手段,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审批,全面优化业务流程。
1)减事项:无制度依据、审批标准不清晰的事项,直接取消;申请提出后,不能说“不”的审批环节,直接取消或审批转备案;明确业务执行标准,通过监管可以达到管控要求的事项,授权给基层执行。
2)减时限:针对经营管理重点领域及办理量大的高频事项、基层单位反映办理时限过长的事项,通过限定各环节时限、实施流程“串改并”、应用信息化手段等方法统筹压减流程标准时限。
3)减环节:部门内多重复核、无实质内容的会签一律取消;同一事项前后重复审批、从未说“不”的冗余审批直接取消。
4)减材料:线上线下重复提交、相同信息反复报送的材料一律取消;通过系统或部门协同能共享的材料,依托统一报表平台进行共享应用,不再重复提报。
5)信用承诺[5]:凡是审批标准清晰,申请人可自主判断申请材料真实性、准确性的,申请材料在特定环节前“容缺后补”失信风险可控的,通过信用承诺对客户提供便捷服务、压减服务时限。
(2)通过事件驱动流程链(Event-Driven Process Chain,EPC)流程建模手段,理清业务脉络,固化流程优化成果。采用EPC流程建模方法[6],梳理核心业务端到端及相关业务流程,建立覆盖电力企业核心业务、横向衔接、纵向贯通的流程体系。基于流程优化成果,应用5W1H(Why,What,Where,When,Who,How)原则,从何因(Why)、何事(What)、何地(Where)、何时(When)、何人(Who)、何方法(How)6个方面规范描述流程,包括流程启动及结束条件、关键活动、相关流程接口等,以及每个流程活动对应的规章制度、组织岗位、业务表单等,基于EPC流程建模结果,指导实施信息系统流程调整,将流程优化成果固化至信息系统执行[7]。EPC流程建模示例如图2所示。
(3)以流程为载体,整合、完善专业管理要求,明确做事规则。以优化后的业务流程为载体,整合各专业制度、标准、考核、风险及控制等相关要求,通过流程手册、岗位手册等方式发布一体化管理要求,确保员工依据明确的规则“正确地做事”。通过公开透明的规则发布机制,倒逼专业部门把制度要求讲清楚、说明白,让基层单位执行时有据可依。
2.2.2 事中,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确保“事情做正确”
借鉴国务院和天津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8-9],加强承诺事项的事中监管,在提升审批服务效率的同时有效管控风险,监管过程如下:
(1)统筹制定抽查计划 统筹制定公司层面的年度抽查计划,各部室、各单位根据风险等级、抽查对象信用水平等,制定并公示抽查计划,包括检查事项、检查依据、检查内容、抽查比例、抽查对象等内容。
(2)实施抽查检查 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业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和检查人员进行检查。同时,对通过投诉举报、监察审计、在线监测等发现的问题线索,实施专项检查、依规处置。
(3)检查结果公开发布 在检查任务完成后20个工作日内,将抽检对象、检查人员和检查结果进行公开发布。
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效解决了标准不明确、过程不透明、结果不公开等专业监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限制监管部门的自由裁量权,紧盯事中事后监管的关键环节,确保员工把“事情做正确”。
2.2.3 事后,实施信用积分考核应用,促进业务流程持续优化
(1)推行信用管理,实现监管结果闭环应用。建立组织和员工信用积分档案,制定守/失信量化评价标准,构建跨专业、跨单位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体系。各专业部门、各单位对承诺事项进行检查时,发现违规违诺行为的,按照评价标准进行惩戒,对组织或个人信用积分进行扣减,实施联合惩戒。鼓励讲信用和信任他人,促使承诺者履责到位,做到“无信用不管理”,培育企业信用文化,降低企业管理“内耗”,提升运营管理质效。
(2)推进核心端到端流程持续优化,提升经营质效。结合事中、事后承诺事项检查,以及监察、审计、监测等专业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触发相关核心端到端流程优化工作,建立流程优化的闭环改进机制,对外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服务成本,对内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降低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经营质效。
3 流程优化方法应用实践
3.1 聚焦电力营商环境优化,全面推进对外服务端到端流程优化
3.1.1 业扩报装流程管理现状
“获得电力”指标[10-11],用于测评一个企业获得永久性电力连接的手续、时间、成本,以及供电可靠性和电费透明度,是营商环境升级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指标。以业扩报装为例,目前业务执行中,存在专业部门多、审批环节多、业务流程长、执行效率低等问题,通过推进“承诺制”改革,协同各专业部门实施业扩报装全流程优化,打造报装接电快速通道,快速响应和满足客户用电需求。
3.1.2 梳理端到端流程,明确流程优化目标
基于制度要求和业务现状,梳理业务受理至装表送电的完整业务过程,包括供电方案答复、工程实施、合同管理、装表接电等7个业务阶段、48个流程节点。基于“手续少、办电快、费用省”的客户服务诉求,确定业扩报装全流程优化的目标是提升流程效率、降低用户办电成本。
3.1.3 通过流程挖掘分析,快速定位业务短板
抽取业扩报装全流程业务数据,应用流程挖掘与流程可视化技术,开展业扩报装流程端到端数据分析和绩效评估(如图3)。
图3中圆圈表示流程节点,圈的大小表示流程节点的平均时长,圈越大表示节点耗时越长;两个节点之间的红色线表示执行次数较多的主路径;两个节点之间的灰色线表示执行次数较少的分支路径。一个节点上的连线越多,说明被后续节点退回的情况就越多,则该节点的运行质量越差。由上图3直观可见,通过两类优化措施可以改善流程效率和质量:①通过提升流程主路径上的关键节点效率,提高端到端流程效率,如对红色主路径上耗时相对较长的竣工报验、签订资产无偿移交协议、业务费收费、合同起草等环节进行效率优化;②提升关键节点质量,减少退回、提升效率,如对退回较多的拟定计量计费方案、拟定供电方案、设计文件受理等环节进行重点优化。
为进一步自动定位有优化潜力的流程节点,通过象限分析法,快速定位运行时长较长、运行质量不稳定的业务区域,其中x轴为变异系数,代表环节时长的稳定性;y轴为环节最长时长,代表环节执行的效率情况:第一、二象限为重点优化区域。如图4所示为象限分析结果,重点优化区域包括竣工报验、中间检查受理、合同签订、设计文件受理等环节。
经分析,重点优化区域内的流程节点均涉及外部客户协同。因此,如何提高与外部客户业务协同性、缩短关键路径节点时间、提升流程运行质量,是业扩报装流程优化时应当重点关注的方向。
3.1.4 推进“承诺制”改革,优化流程、提升质效
基于业扩报装端到端流程绩效评价结果,结合“承诺制”改革任务开展,推进端到端流程优化,具体措施如下:
(1)采取“减环节、减时限”等“四减”措施,提升审批效率。减材料,采取“一证受理”办理用电申请。将现场勘查、编制供电方案等环节由串行改为并行,采取网上会签、现场答复等措施压缩审批时限。针对设计文件受理、竣工报验等涉及外部客户协同的流程节点,通过压缩办理时限、主动服务客户等方式缩减办电时长。
(2)推行“承诺制”应用,业扩报装业务全面实行“容缺后补”的承诺制办理,用电客户持主体资格证明、签署“承诺书”后便可办理用电申请,用电地点产权证明及相关立项资料在后续环节由客户经理现场收取,有效减少客户来营业厅现场办理业务的次数,提高办电效率。
(3)改变业务模式,压缩服务时限标准。针对业扩报装配套工程相关招标采购流程时间长、效率差的问题,重新设计业扩工程设计、施工框架招标常态机制,采购模式由招标采购调整为框架采购,外部工程施工需求响应时间由60 d压减至10 d。出台加快业扩工程分包和物资供应管理制度,实现业扩工程分包2 d、物资供应15 d完成,有效提升供电工程和受电工程的实施进度。
(4)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客户办电效率。针对23项用电业务,客户线上提交用电申请、查询业务办理进程、评价服务质量,无需往返供电营业厅,实现客户办理业务“一次都不跑”,有效简化客户办电手续。
(5)开展事中、事后监督评价及信用积分考核应用,常态监控业扩报装接电可控环节总时长、业扩配套电网工程建设时长、配套电网受限整改、客户办电受限情况等内容,定期公布、通报监督监控结果,按照监督结果对相关组织或个人的信用积分进行扣减,并在年度绩效考核中进行兑现,促进部门、员工履责到位,有效提升业扩报装流程效率与质量。
通过持续开展业扩报装端到端流程优化,2019年业扩报装时长从86 d压缩至37 d,减少了56.98%。企业获得电力审批流程不断简化,接电时间大幅缩减,接电成本更低,小微企业业扩报装实现零成本接入,供电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助力天津入选营商环境十佳城市。
3.2 围绕质量、效率、风险,推进内部废旧物资处置流程优化
3.2.1 废旧物资流程管理现状
在内部管理方面,目前业务中存在主动服务意识差、审批层级多、效率低等大企业的通病,优化重点应围绕提升内部运营的效率与质量、降低经营风险,全面推进内部运营端到端流程优化。以电网实物资产退役管理为例,废旧物资处置不及时、报废资产长期积压、危废品存储不规范等问题,是历年来内部巡视和审计的重点。结合“承诺制”改革,推进废旧物资管理端到端流程优化。
3.2.2 梳理端到端流程,明确专业管理目标与要求
梳理废旧物资管理端到端流程,体现从设备退役需求提出至报废处置或再利用的完整业务过程,包括鉴定拆除、报废审批、废旧物资处置、退役资产再利用4个阶段(如图5)。基于废旧物资流程现状问题,明确废旧物资管理端到端流程目标为提升处置效率、减少存储成本,控制危废品存储风险,提升退役资产再利用率。
3.2.3 通过流程绩效评价与分析,定位业务短板
提取废旧物资报废、处置阶段的业务数据进行流程绩效分析,由于全流程线上线下交互环节较多,容易造成信息不通、流程阻滞的情况。在拆除移交、报废审批、底价评估、合同及收款等环节存在较明显的流程断点,导致废旧物资存储不规范、全流程处置效率低下等问题,从提出报废申请至处置完毕,平均时长为150 d,超过标准时长60 d[12]。
3.2.4 推进“承诺制”改革,提升废旧物资处置效率与效益
基于废旧物资端到端流程绩效评价及短板分析结果,结合“承诺制”改革任务开展,推进废旧物资管理端到端流程优化,具体措施如下:
(1)以“承诺制”推进报废审批流程优化。完善报废审批程序规则,部分报废由基层单位审批、全部报废由基层单位和省公司审批,调整为按报废资产原值或报废损失确定审批程序,除估值高于500万的资产报废需上报省公司审批外,其余由各基层单位自行审批,通过履行信用承诺及加强事后监督评价,有效提升资产报废审批效率。
(2)采取“减环节、减时限”等“四减”措施提升流程效率。规定变压器、开关柜、柱上开关等设备,在技术鉴定为报废后,可提前办理或与拆除工作同步办理报废手续,提高废旧物资处置效率。简化入库申请手续,取消线下入库手续,简化入库单据4-5项,取消盖章环节6-7个,提升入库效率、规范库存管理。
(3)改变业务模式、压缩服务时限标准。明确了报废处置全流程及关键环节时限标准要求,设备拆除后6个月内完成竞拍处置工作;设备拆除后2个月内完成报废审批;优化完善估值商二次比选流程,估值商选择从按采购批次进行二次比选采购,调整为按年度框架协议进行采购,底价评估由42 d缩减至10 d。
(4)开展事中、事后监督评价及信用积分考核应用,以年度退役计划为基础、以工程项目为源头、以拆除计划为核心,对工程设计、拆除移交、报废处置等各环节进行监督和评价,兑现信用积分与绩效考核,促进相关部门、员工履责到位,有效提升废旧物资处置效率。
通过废旧物资处置端到端流程优化,2019年废旧物资处置平均时长从150 d压缩至90 d,处置时长提速40%,废旧物资处置收入10 081万元,同比增长152%,减少租库及建库成本5 000余万元,废旧物资管理的效率、效益不断提升。
3.3 以“承诺制”推进流程优化的方法及实践成效
通过全面推进“承诺制”持续优化核心业务流程,改变“凡管理、必审批”的传统思维模式,推动专业管理从“事事审批”到“主动服务”转变。截止2019年底,企业流程优化取得显著成效,内部审批效率提升40%以上。其中,共计减少审批事项43项、消减27%,减少承诺制改革事项审批环节247项、消减30%,减少审批材料100项、消减30%,减少审批时限660小时、缩减44%,业扩报装全流程提速49 d、废旧物资全流程提速60 d,全面提升流程运行效率与质量。
4 结束语
针对电网企业运营管理流程优化问题,提出以“承诺制”推动流程优化的方法,应用“一诺四减两强化”改革举措,优化权责配置,简化业务流程,建立事前明确做事规则,事中事后强化监管的闭环管理机制,以提升客户服务效率与质量为目标,全面推进流程优化工作。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对外聚焦营商环境优化,全面推进客户服务流程优化,提升客户满意度;对内围绕效率、质量与风险,全面推进废旧物资处置流程优化。通过推进“承诺制”流程优化,将审批权力清单化、审批规则公开化、履诺监督全员化,以信用担保倒逼专业部门放权授权,确保责任更清晰、审批更简洁、监管更有力、服务更优质,有效提升企业运营质效。通过项目实践,为企业常态开展核心业务流程优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模板和案例。
实践过程中发现,现有方法和模式在流程数据自动分析、信用积分搭建和应用、过程监管模式优化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深化,下一步可在企业运营流程智能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机制优化、信用积分体系搭建等领域开展研究,进一步提升企业运营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