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例地佐辛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2021-10-11贺晋豪张晨宁罗学虎
贺晋豪,张晨宁,罗学虎,康 连
(1.成都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药学部,四川 成都 61173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2488)
地佐辛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Wyeth-Ayerst实验室研发,1978年发表了第1篇关于地佐辛的临床研究论文[1]。1989年,地佐辛注射液经美国FDA批准上市,1999年,由美国Wyeth-Ayerst向FDA递交停止销售的申请,次年获批准撤出市场,撤市原因可能与其药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或商业原因相关[2]。1999年,国内开始研究地佐辛,并开展药理学和毒理学动物实验研究。2009年,地佐辛获批在国内上市,批准的适应证为需要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治疗的各种疼痛。目前,地佐辛在国内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据《医药经济报》[3]的文章显示,全国样本医院2019年神经系统用药排行前20名的销售额中,地佐辛排名第1,销售额达21.95亿,占比达到9.77%。近年来关于地佐辛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报道逐渐增多,本研究探讨地佐辛致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旨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地佐辛”、“加罗宁”、 “不良反应”等为中文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以“dezocine”、“Garonin”、 “adverse reaction”等为英文关键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间区间为各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4月30日。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地佐辛致ADR的个案报道;病例报道信息较完整;病例不良反应仅与地佐辛有关,符合ADR判断标准。排除标准:重复报道、临床研究及综述类文献;一般资料≥3项记录不详的;非英文和中文文献;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
1.3 文献分析及数据处理
检索到文献158篇,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文献26篇[4-29],提取病例29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病例的一般资料利用Excel逐一录入并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性别与年龄
29例ADR中,男性13例(44.83%),女性16例(55.17%),患者年龄18 ~ 83岁,平均年龄(47.83±18.77)岁。详见表1。
表 1 发生ADR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情况Tab 1 Gender and age distribution of patients with adverse drug reactions
2.2 既往过敏史及ADR史
29例ADR中,22例(75.86%)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史及其他ADR史;喹诺酮类及多种头孢菌素过敏1例(3.45%);青霉素过敏1例(3.45%);未提及食物、药物过敏及其他ADR史5例(17.24%)。
2.3 原患疾病情况
29例地佐辛致ADR原患疾病均不相同,有异常子宫出血、左手腕部骨折、急性胆囊炎、胫骨骨折、左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鼻窦炎、双侧扁桃体肥大Ⅲ度、右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右肩胛骨骨折、肺挫伤、全身10%三度烧伤、右斜疝、抑郁、睡眠障碍等。
2.4 关联性评价
按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判断ADR因果关系,29例ADR与地佐辛的关联性评价结果为“肯定”15例(51.72%),“很可能”13例(44.83%),“可能”1例(3.45%)。
2.5 药物用法用量及联合用药
29例ADR给药方式多样,其中肌肉注射13例(44.83%);静脉滴注7例(24.14%);静脉泵入5例(17.24%);静脉注射2例(6.90%);肌肉注射+静脉注射2例(6.90%)。29例ADR中有联合用药且并用药物明确的共15例(51.72%);联合用药但描述不详的共4例(13.79%);未提及联合用药或不详共8例(27.59%);无联合用药2例(6.90%)。29例患者出现ADR前的地佐辛用药情况见表2。
表 2 29例患者出现ADR前地佐辛用药情况Tab 2 Dezocine medication of 29 patients with pre-ADR
2.6 ADR发生时间
29例患者中,发生ADR的时间从用药后1 min至数月不等。详见表3。
表3 地佐辛致ADR的发生时间Tab 3 Occurrence time of ADR caused by dezocine
2.7 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
地佐辛所致ADR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涉及神经系统、全身性损害、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详见表4。
表4 地佐辛致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Tab 4 Systems/organs involved in ADRs caused by dezocine and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2.8 转归
29例ADR中,27例(93.10%)经对症处理后ADR症状消失;1例(3.45%)不详;1例(3.45%)随访。
3 讨论
3.1 性别与年龄
本研究纳入的29例地佐辛所致ADR中,女性多于男性,以20 ~ 60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可能与地佐辛等精神药品在此年龄段应用较多有关。
3.2 ADR与原患疾病、发生时间的关系
29例地佐辛所致ADR中,原患疾病均不一样,用药原因大部分为手术后镇痛,说明地佐辛与原患疾病关系不大。ADR发生时间最快为1 min,24 h内出现的19例(65.52%),在首次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ADR占绝大多数,建议临床应用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一旦发现地佐辛所致ADR,应及时采取停药及相应的对症处理措施。
3.3 ADR的临床表现
地佐辛所致ADR累及系统主要为神经系统,其次为全身性损害,主要为地佐辛致依赖性ADR。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情绪不稳、易激惹、烦躁不安、全身冷汗、乏力等。地佐辛致依赖潜在机制可能为:地佐辛作为强效阿片类镇痛药,其作用机制60%是通过激动脊髓μ-阿片受体(MOR),40%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NRI)来实现,间接促进多巴胺递质大量释放,之后则为持续0.5 ~ 2 h的松弛状态,用药后的欣快感是造成用药者成瘾的原因[30]。
地佐辛相关ADR还可致多器官功能障碍[14]、喉头水肿[23]及静脉血栓[29]。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例中,患者肌注地佐辛注射液10 mg,10 min后出现头晕、冷汗及全身乏力,进而嗜睡意识障碍等,最后出现发热、寒战、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压和氧饱和度降低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感染性休克表现,考虑为地佐辛导致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14]。致喉头水肿的病例中,患者于清宫术前20 min静脉滴注地佐辛注射液5 mg止痛,用药结束前5 min出现胸闷、呼吸急促、口唇面部发绀、咽喉部充血水肿症状,分析可能是对地佐辛或地佐辛注射液中的辅料焦亚硫酸钠、硫酸盐、丙二醇、乳酸过敏所致[23]。致静脉血栓病例中,患者用药2 d后出现右侧脐旁及臀部大片瘀斑,D-二聚体定量显著升高,腹部CT提示门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消耗性降低,血浆凝血酶时间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加之药物毒性可能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直接损伤,从而引起出血、淤血等临床表现,最终表现为注射部位的皮肤紫癜[29]。上述ADR提示医务人员在使用地佐辛的过程中,务必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及既往病史,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3.4 注重地佐辛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
国内学者[31]对8例地佐辛致依赖的回顾性分析表明:地佐辛现阶段虽成熟应用于术后镇痛、手术麻醉,在手术外等多个领域也有新的研究,但仍需持谨慎态度,严格遵循适应证。本研究收集的9例地佐辛致依赖的病例回顾分析显示,临床应用地佐辛需注意:1)避免过量长期应用地佐辛,最大剂量连续使用≤ 3 d,用于晚期癌痛连续用药一般≤7 d[19],加强随访及评估,及时调整镇痛药物。2)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地佐辛的使用及流通环节进行管理。9例致依赖ADR中1例为医生[12],1例为手术室护士[22],均有获取药物的便利性,1例主要从某药商处获取且花费达百万[15],其余6例从医疗机构获取为主。3)加强对专业人员对易发生依赖药物的培训及大众人群的科普宣传,消除认识误区。一项针对我国医务人员药物滥用监测认知调查结果显示仅有50%医务人员能正确判断可致药物依赖的药物[32],表明医务人员亟需提升该方面专业知识。4)合并抑郁症等精神病患者易激活犒赏系统反复正性强化,加之停药后戒断反应、抑郁症状加重等负性强化,药物致依赖风险较高[21],尽量避免使用。从9例致依赖ADR来看,青壮年及男性居多,但所纳入病例数较少,统计学意义不大。
赵紫楠等[2]进行的一项关于地佐辛注射液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结果表明:有效性方面,地佐辛优于曲马多,与吗啡、利多卡因相比不具有显著优势;安全性方面,地佐辛优于芬太尼、舒芬太尼及吗啡,但与曲马多相比无优势;经济性方面,无论是单独应用还是与其他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地佐辛注射液在术后镇痛上均不具有经济性。而地佐辛注射液药品说明书中不良反应记录较少,可能与在国内上市时间不长、研究不足有关,建议药品生产企业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主动开展安全性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不断完善药品相关警示信息[33]。
综上,地佐辛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仍需严谨的科学论证,在临床应用中更应该严格把握适应证,做到合理、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