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学科差异化教学策略实践
2021-10-11胡晓平
胡晓平
(浙江省永嘉县黄田中学 浙江温州 325100)
在一次学科科研培训中,笔者和与会教师不约而同向专家提出一个疑惑:有些学生一教就会而有些无论怎么教都不会,需要怎么解决?张老师简单明了提醒了三个字:差异化。醍醐灌顶,虽然我们早已明确事实,却沉寂于现状不知如何突破。格利·格雷戈里的《差异化教学》一书指出,自学校产生之日起差异化就一直存在,作为一种帮助所有学生获得成功的思维方式和模式,差异化教学越来越需要被重视。文献中其他学科像高中物理、初中数学、英语、小学计算机等,早就已经有很多差异化教学的实践和成果,但音乐学科对这方面的研究少之甚少。
一、差异化调查与思考
(一)学生层面调查
笔者是初中音乐老师,特地研读了《小学六年级音乐学业质量标准》,然后对照2018级入学的七年级新生。选择了“演唱”和“识谱”部分标准进行比较:
小学六年级音乐学业质量标准 2018级七年级新生摸底调查演唱1.养成正确的歌唱姿势和歌唱方法;2.运用各种音乐要素把握好歌曲的情绪与风格,如力度、速度、节奏、节拍、旋律、和声;3.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从音准和表现力等方面作简单评价;4.能够背唱5-6首歌曲images/BZ_192_829_1767_1183_2079.png识谱(有删减)1.认识2/4、3/4、4/4拍号及指挥图示,了解变拍子、弱起小节等知识2.认识反复跳跃记号、反复记号(D.C.或 D.S.),知道演唱(奏)顺序3.认识并能跟随音乐视唱或听辨……4.认识常用的单纯音符(休止符)并知道它们之间的倍数比例关系,能听辨简单的节奏;5.了解常用的音乐记号……images/BZ_192_807_2326_1206_2646.png
以上只是显示调查的部分内容,但足以看出现有初中生音乐水平远远达不到该有的标准,这是一方面的差异。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班级之间的差异、学校之间的差异,都是值得教师去关注。
1.应有能力与现有能力的差异
按照《小学六年级音乐学业质量标准》,七年级新生应该要大部分“基本做到”,但调查显示,做到和基本做到的仅占31%和18%,还有些“表现”和“创造”这里没有列举,数据肯定更小。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普通的公办初中,城镇初中可能会好点,但不会相差太大。
2.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
调查发现,每个班级都有音乐技能突出的孩子,占比微小,也有一窍不通的乐盲,唱歌找不到调。初中新生音乐知识与技能差异悬大,内因是因为个人音乐记忆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不同。外因是他们来自不同的小学,并且每个家庭对孩子的艺术教育与培养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初中孩子音乐程度参差不齐。
3.不同班级之间的差异
音乐老师往往带多个平行班,会感觉有些班级好带,有些班级上课很煎熬。这和班级的风貌、师生配合程度、教师的预设是否充分得当、教师的教法是否适应班级个性都有关系。本文还是偏向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如何平衡。
(二)教师层面调查
笔者以问卷和谈话的形式调查了33位初中音乐在职教师,罗列了以下问题统计并分析:
教学目标会根据学生差异分层设定吗? 经常 3 有时 12 没有 18教学内容会根据班级差异有所变动吗? 会 6 不变 22 不清楚 5教学方法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吗? 都能 1 不能 4 有时能 28教学评价是单一还是多样? 单一 27 多样 2 没评价 4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吗? 喜欢 32 一般 1 不喜欢 0
通过表格和数据,可以看出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的4个问题:
1.教学目标:忽视分层目标
音乐的核心目标是“美育”,面对理解能力不一样的学生,如何达到人人感受美、理解美?大部分老师都能根据学情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但是极少有教师制定具体的分层目标。头尾两头层面的学生经常被忽视、不考虑,导致两端学生学习兴趣大大减弱。
2.教学内容:忽视已有认知
教师在备课时以教参为主要教学内容依据,很少考虑到学生是不是已经掌握基本知识。根据上面对学生的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未达成基本目标。如果直接按照初中教学要求,势必让学生感到难、繁、杂。如果教师没有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重新组合教学内容,有些会觉得太简单,有些听不懂。
3.教学方法:忽视个体差异
小学注重音乐形象化教学,而初中要过渡到音乐语言,但不能一刀切。据了解,大部分音乐教师音乐课上都是以教师的“讲”为主,大致能随着钢琴演唱歌曲就算完成教学了,很少设计一些活动,如让个别学生展示,或者课下小组探讨。这样会消磨学生的艺术个性和表现力,也不能使不喜欢音乐的同学进步。
4.教学评价:忽视多维角度
当前的音乐评价比较泛化、笼统,缺乏多维的角度。调查发现,82%的老师都是以单一的形式进行期末测评,唱一首歌打一个成绩。只有2位老师表示每一学期都会以班级音乐会的形式评价。至于课堂评价,许多老师表示自己没有刻意设计,都是随堂评价[1]。
二、差异化教学的实践运用
笔者阅读了一些文献,有些学校的音乐课已经实施了分班分层教学,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要。分班分层教学在高中阶段还是可以实施,也是接下来提倡开展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多处布有分层教学的缩影。但笔者所在的学校以及周边的初中学校,这样的措施还得考虑足够的教室和师资,并且要大幅度牵动学校的正常课表,实施起来还是有难度。因此,着眼现在初中课堂,针对现状,提出以下四方面的措施。
(一)制定分层目标
音乐教育的学科价值在于提高人的审美意识。20世纪以来,基础音乐教育课程也从封闭转向多元,从奉行“主义”到关注“主体”,从囿于“双基”到发展“素养”。因此目标的制定,要以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并朝着提升素养的方向。“三维目标”是一个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独立的教学目标,它们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1.知识目标要合理
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而了解学生差异是实施差异教学的先决条件。笔者在接手一个八年级的班级时,第一课时的内容教唱《大海啊故乡》,结果是几乎没有唱歌的声音,问他们三拍子、四分音符、节奏型、速度等常识,没人回应,不禁寒颤。课下了解才知道,这个班级七年级音乐课除了听过教材上的歌曲,偶尔学唱,其余时间是欣赏视频为主。基于这样的基础,在接下来的音乐课中,都要渗透音乐常识教学,还要分组检测,以小组为单位建立互问互答模式,尽快赶上进度。知识目标要具体,既要有长远目标,也要有短期目标。
2.过程目标求灵活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这个系统要灵活又好用。歌唱课追求音色和情感,欣赏课强调理解与方法,但是笔者大部分学生都还不知道如何正确歌唱与欣赏。所以要适当降低要求,从欣赏美—模仿美—表现美—创造美,一步步实现,不能操之过急。记得教学《溜冰圆舞曲》时,七年级的孩子不知道节拍和aba单三部曲式,耐心讲解,到了八年级就很习惯了。
3.情感目标需真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顾此失彼,而应该努力实现多维目标的整合,在知识学习和过程方法中渗透情感。如学唱《七子之歌》,通过对休止符的正确表现(声断气不断,带着思念轻轻抽泣之感去演唱),表达对祖国母亲的想念与回归的强烈愿望。
(二)扩展边界内容
1.挖掘学科内容的丰富性
音乐学科的范围纵有从古至今,横有从西到东,丰富而多彩,教材提供的仅仅是一个个主题和知识点。教师要善于捕捉新鲜素材扩充教材。学习电影音乐,从最新最火的电影导入,来讨论片头、场景和片尾音乐;学习山歌时先来段家乡方言的山歌,再学习教材中的山歌;学习芭蕾舞单元,一起学学芭蕾舞手位,学生可欢乐了,因为老师做得比他们还丑,通过学习也知道芭蕾舞演员的不容易和艺术魅力。因此,教师不要受教材和能力限制,要愿意去挖掘都会有收获。
2.巧用学生之间的差异互补
学生个体的差异是课堂的难题,但也是丰富的课堂资源,多元文化也追求“差异性的价值”。有的学生擅长唱流行歌曲,有学生擅长钢琴,有的擅长舞台剧,在课堂上留有机会给有特长的展示。能力平平的学生怎么办?帮老师准备教具或者记录课堂表现,有些同学很好动让他“跑腿”拿下复印资料他也觉得很开心。差异教学就是强调差异的同时,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客观公正地予以评价,促进整体音乐水平提高。
3.社团和校园文化的正面影响力
笔者学校开展丰富的拓展课程和社团,因此每位学生会参加自己喜欢的课程,这会迅速提升某一项技能,也能满足差异化需求。在校元旦文艺汇演上,可以看到健美操、合唱、校园剧、唱歌、器乐等多种节目形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其产生学习的动力。有一个男生,上课就是一副心不在焉状态,喊他回答问题也不理不睬,但元旦过后突然跑过来和我说:“老师,我明年也想上台表演,可以吗?”我说:“当然有机会,只要你上课再用心一点。”他开心地答应,果然接下来的两个星期上课专注度有提高。可见,校园文化既能满足个别才艺精湛的学生表现自我,也能促使他人进步。
(三)玩转百变教学
近年来,我国开展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和实践,对当前的基础音乐教育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孔夫子也提倡“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教师要变身魔法师,让课堂不拘一格,每次都让人期待,每节课都是炫彩斑斓。
1.教法多样——供选择
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进行有效学习,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和音乐学习,是差异化教学的内驱力。初中生有强烈的探究精神,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抛问题,先请不善表达的回答予以鼓励,再请思维活跃的补充;分工合作,把难的任务给能力强的,但要肯定做简单任务也是功不可没(音乐本来就是注重织体);学生当小老师,教唱歌曲,介绍音乐作品背景;动作体验、情绪抒发、音乐日记、对比欣赏等,结合不同的音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法。
2.教学趣浓——促气氛
没有学生会喜欢板着个脸的老师,音乐老师要做孩子们的孩子王,有本领的孩子王。首先,教学态度要端正,每一节课都要精心准备;其次,教学语言一定要精炼,不要喋喋不休;第三,音乐活动趣味性强,善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音乐剧这个单元时,学生自然而然想到歌剧,我就去搜索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视频,把两者的区别讲解得有趣明了,学生就很容易接受,还会情不自禁唱起音乐剧中的唱段,体验音乐剧“古典与通俗相结合的唱法”和“易学易唱”的特点。一些平时上课不积极的同学学这个单元也是很起劲。所以,从侧面反映,音乐学科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艺术表现上,欣赏音乐的能力差异化不大[2]。
3.分组形式——尽其能
分组可以有能力分组、合作分组、弹性分组。能力分组用在学唱前练声或者乐器学习,起到示范作用,以强带弱;合作分组主要用在表现创作这块,如歌词创编、旋律续写,动作编排等,由小组长负责,这样参与度和关注度都会比教师撒网式布置任务要高;弹性分组最灵活,前提是教师要熟悉学生的能力与个性,根据教学内容改变成员,如A同学唱歌一般,他没有在学唱课上被分到“歌手”组,但他音乐知识面很广,他可以担任“音乐播播站”站长,各尽其能。
三、结束语
重新回到文章最开始大部分老师疑惑的现实,就是有些学生就是怎么教都教不会。对这部分学生,教师要激励他们成长。经过一年半的教学实践,学生已经非常适应这样的带着“暗分层”的音乐课教学,学习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音乐教育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对音乐要素的敏感,包括可以获得感觉体验的那些条件。教师要从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出发,关注学生的文化心理行为与特点。差异化教学实际上是体现“以生为本”,寻求适合“每一位学生成长”的教学途径。因此,提高音乐课堂质量,提升现代初中生的音乐素养需要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