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针对学生精准扶贫现状调查研究
——基于重庆高职教育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1-10-11侯卫东熊可慧

科学咨询 2021年30期
关键词:调研毕业生问卷

张 雪 侯卫东 熊可慧 唐 倩

(1.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 400000;2.重庆朝阳中学 重庆 400000;3.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 北京 100044)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精准扶贫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扶贫模式的创新型扶贫策略,也是一项长期、艰巨、动态、双向交互的系统工程[1]。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中,高职教育要充分利用自身职业技术教育优势,着力发挥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职能,主动担当起扶贫开发的社会责任和重担,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梦想,在精准扶贫伟大事业中做出应有的贡献[2][3][4][5]。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扶贫存在精准度较低的问题,严重影响到贫困人口通过受教育从而达到脱贫的受益程度。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对于职业教育、社会经济、人力资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建议。其中关于高职教育精准扶贫的论述较少。鉴于此,本文针对重庆高职院校支持精准扶贫的现状开展了实证调查研究,总结了重庆高职教育精准扶贫探索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为重庆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通过采用调查、分析及综合研究等措施,探索重庆高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政策运行以来取得的成效与不足。

1.调研对象

课题组前期通过查阅资料及实地考察,设计调查问卷,为了保证调研结果的有效性和普适性,调研的主要对象分为毕业生、在校学生、家长及教师。毕业生主要面向重庆高职院校毕业学生;学生主要面向重庆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家长主要面向重庆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家长;教师主要面向重庆高职院校在职教师。

2.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采取多种调研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有文献调研法、网络调研法、实践专家访谈会、典型调研法等。

3.实施情况

根据研究目的,我们设计了相应的问卷调查表,包括资料性条目和自评条目,自评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完全不符合”1分,“不太符合”2分,“不确定”3分,“比较符合”4分,“完全符合”5分。为了得到最终的问卷调查表,我们首先在本校对50名学生使用初表做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自评条目的信度和效度做了检验,同时对问卷的逻辑性、严谨性以及完整性做了分析。使用检验和分析的结论,对初表进行调整,得到最终问卷调查表。确定调查表内容后,于2019年1-6月进行调研,本次调研主要涉及重庆市主要的高职院校共22所,主要采取发放问卷和网上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3600份,收回问卷3462份,剔除无效问卷108份,获取有效问卷共3354份,问卷有效率为96.88%,其中毕业生版195份(其中扶贫对象64份),在校学生版2001份(其中扶贫对象842份)、家长版968份(其中扶贫对象406份)、教师版190份。

(二)调研内容

1.毕业生版调查问卷

毕业生版调查问卷共计20个问题:资料性条目:毕业生基本情况(就读学校、性别、毕业年限等)、在学期间得到学校资助情况、家庭情况(是否乡镇、是否独生子女、父母职业、经济来源等)、工作情况(是否为一次就业、收入情况)等。自评条目:工作专业对口情况、对工作的满意度等。

2.在校学生版调查问卷

在校学生版调查问卷共计33个问题:资料性条目:学生基本情况(就读学校、性别、年龄等)、得到学校资助情况、家庭情况(是否乡镇、是否独生子女、父母职业、经济来源等)、学校学习情况(专业类别、课程设置、选修课选择等)、是否参与勤工俭学。自评条目:学校师资情况(教师教学满意度、校外兼职教师情况、实践教学条件满意度、查阅文献能力等)、就业方面(专业对口工作的意愿、就业信息获得情况、实习机会等)、专升本的意愿、对教育精准扶贫的了解等。

3.家长版调查问卷

家长版调查问卷共计24个问题:资料性条目:学生家长基本情况(年龄、学历等)、家庭基本情况(主要经济来源、家庭收入、子女个数等)、择校标准等。自评条目:对学校精准扶贫政策的了解、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对孩子专业的了解、对孩子就业的想法、对孩子学校的满意度。

4.教师版调查问卷

教师版调查问卷共计23个问题:资料性条目:教师基本情况(学历、工作年限、专业、教授课程等)、学校精准扶贫政策、学校师资情况(是否为“双师型”高职教师、外聘教师情况、教师的企业或行业工作经历等)。自评条目:对教育精准扶贫的了解和参与度、学生情况(实践操作能力、学校的实训设备情况、实训课的安排、学生实习情况等)、产教融合情况等。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基本数据统计情况

毕业学生版调研问卷有效被调研人员覆盖重庆18所高职院校,其中男性112人(占57.44%),女性83人(占42.56%);主城区工作的毕业生有136人(占69.74%),区县工作的毕业生有59人(占30.26%),其中曾经为学校的扶贫对象的毕业生占总人数的32.82%。

学生版调研问卷有效被调研人员中男性986人(占49.28%),女性1015人(占50.72%);来自乡镇的学生有715人(占35.73%),来自县城的学生有853人(占42.63%),来自城区的学生有433人(占21.64%);独生子女821人(占41.03%),非独生子女1180人(占58.97%),其中学校的扶贫对象占总人数的42.08%。覆盖重庆22所高职院校。参与学生版调研问卷的学生专业类别情况见图1,本次调研学生的专业类别涉及九大类别,覆盖面广,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图1 参与调研学生专业类别情况汇总

家长版调研问卷有效被调研人员中40~55周岁的有661人(占67.28%),55周岁以上的有307人(占31.71%);学历为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有168人(占17.35%),专科学历的有228人(占23.55%),高中学历的有285人(占29.44%),初中学历的有203人(占20.97%);务农的有222人(占22.93%),经商的有224人(占23.14%),企业或工地打工的为430人(占44.42%),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由92人(占9.5%),其中贫困家庭占38.12%。

教师版调研问卷有效被调研人员中工作年限为5年以内的有42人(占22.11%),5-10年的有82人(占43.16%),10年以上的有66人(占34.74%),专任教师有136人(占71.58%),行政人员有54人(占28.42%)。

(二)调研学生的经济来源情况及家庭经济情况分析

参与学生版调研问卷的学生在学校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家长提供,占到81.21%,仅18.79%的学生靠兼职得到部分经济来源,说明学生基本都是靠家庭支出来支付学校学习费用。经调查,重庆高职院校学生学费为5000-8000元/学年,生活费用一般为1000-2000元/月,每年按在校期间10个月计算费用约为15000-28000元/人,高职三年的费用约在45000-84000元/人。而参与调研的学生父母从事的职业中,务农或外出打工的人数占67%以上,而对于一般务农或打工家庭来说,每年承担高职学生2万元左右的费用压力较大。这一部分人群需要精准扶贫政策的倾斜。

(三)学校对口帮扶政策调查

接受调研的毕业生中有32.63%的同学曾接受过学校的资助,在校学生中42%的同学曾接受过学校的资助,学校对口帮扶的覆盖面在增加。通过调查分析,重庆高职院校75%有建立困难毕业生的信息台账,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健全特殊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状况动态监督机制。采取“一对一”“多对一”帮扶措施,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援助、就业指导、技能培训、专场招聘、优先推荐、求职补贴等个性化服务,精准发力,精准帮扶,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学生在校期间所得到的帮扶形式主要有国家助学金、上级部门专项资助、节日送温暖及学费减半等政策,金额在300-5000元/年不等,以某校2019级某班(50人/班)接受资助政策为例:学生每学年享受的资助情况主要有:国家助学金,一等/3名/430元/月,二等/5名/330元/月,三等/5名/230元/月,学费减半,4000元/人/年,1人次;春节送温暖,500元/人/年;主管部门专项资助,一等/1名/800元/年,二等/2名/600元/年,三等/4名/500元/年,四等/8名/360元/年。另外,学校还对困难群体毕业生发放国家社保局提供的求职补贴,与公益基金会签订资助合作协议,基金会给予贫困学生贫困帮扶金,以帮助贫困家庭青少年完成学业。

(四)毕业生从事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的分析

参与调查毕业生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平均数为78.36%,均值为3.42分;其中“非常相关”占比为25.48%,“相关”占比为29.60%。其中医药卫生类专业所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度最高,达到94.33%,均值为3.81分,农林牧渔类的就业相关度最低,仅51.85%,均值2.78分。九大类专业中有7类就业相关度达到70%以上,可见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的契合度较高,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在实际工作上。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的人员一致认为学校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很有用,尤其是学校的实训课的开展对工作帮助很大,但10%左右的毕业生认为在学校的学习不够扎实和深入。

毕业生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度低的工作的原因主要有个人发展空间、与自身兴趣不符、市场环境不好、待遇低、要求过高等五方面,其中“个人发展空间”占比最高,为34.51%,其次是“与自身兴趣不符”,占比最低的是“要求过高”,为7.39%。

在校学生版调研问卷的学生中达85.52%对专业感兴趣或认为专业就业前景好,而且占82.27%的学生希望将来自己从事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在专业的学习过程中43.63%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同等重要,这正是高职教育的以技能培训和技术应用为代表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主旨。

(五)学校开展的就业困难群体实习和就业工作

所参与调查22所重庆市高职高专院校,每年都会定期发布校园招聘信息,65%的毕业生的工作是通过校园招聘会的应聘的,100%的在校学生都会关注校园招聘。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的就业渠道主要有校内大型双选会、校内专场招聘会、在线求职、校外双选市场、校外专场招聘会、顶岗实习双选会等,100%的高职高专院校都通过学习的招生就业中心为学生尽可能提供多的就业机会,大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另外,80%的学校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提升毕业生面试技巧,还为毕业生举办了《大学生求职礼仪》讲座、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校招面试技巧及劳动法律法规》等多样化的主题讲座。65%的学校通过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组建校企共建订单特色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学校的实习和就业工作普惠性较强,对学校困难学生群体的倾向性稍显不足。

(六)学生对精准扶贫中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意见

调查显示,在毕业生就业能力素质方面,有48.72%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还不能满足工作的要求;有25.91%的毕业生认为自身的“应变能力及挫折承受能力”还不能满足工作的要求。学生对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改进措施的意见中,认为学校应加强“就业创业渠道宣传”的学生最多,占40.98%;认为“拓展就业市场”的学生占35.11%;认为学校应加强“职业规划指导”的学生占31.57%;而选择“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学生最少,仅占13.49%。从毕业生求职过程来看,大部分学生求职时遇到的困难为“学历受限、单位要求高”,在毕业生落实工作的渠道方面,重庆各高职院校落实工作的渠道是多元化的。

(七)对学校开展的困难群体帮扶工作满意度评价

毕业生对学校开展的困难群体帮扶工作满意度为95.99%,均值为3.89分。说明各高职高专院校在开展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中,工作方式和工作成效得到了绝大部分同学的认可。

图2 毕业生对学校开展的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的评价柱形图

三、结论与讨论

(一)高职教育精准扶贫的举措

通过调查情况分析,目前重庆各高职院校均探索并实施了学费奖助模式,以及加大力度促进就业等措施,扶贫方式已明显呈现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的趋势,成效明显。但在实施职业教育扶贫开发过程中,常常仅限于学生教育和就业层面的帮扶,而教育扶贫与产业扶贫、文化扶贫等扶贫开发方式未能有机结合,高职教育精准扶贫的措施还应从系统性、科学性、精准性、公平性、效益性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二)高职院校的扶贫教育应注重与市场相结合

为适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增强学生的适应性,高职教育开展文化教育时,应深入就业服务机构和就业市场充分调研,建立相应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机制,对学生的二次就业和后续发展情况深入了解,使生产和市场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从而提高高职教育扶贫开发成效。

(三)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更值得重视

高职院校追求高就业率,因而,对就业质量一般缺乏足够的重视。贫困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资源,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得招聘信息,更多的是依赖学校提供的就业渠道。因此,他们更急需精准的就业帮扶应对策略,提倡高职院校建立困难学生的信息台账,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机制,针对性开展心理援助、就业指导、技能培训、专场招聘、优先推荐、求职补贴等个性化服务,精准发力,精准帮扶,帮助贫困学生实现就业。

(四)扶贫考核与工作质量考核相结合

多数高职院校对精准扶贫工作缺乏相应的综合考评措施,没有把扶贫考核与晋职晋级、扶贫成效与年度评估、精准扶贫工作数量与工作质量等结合起来,相应的管理制度、考评标准、激励措施还不够完善,存在精准扶贫动力不足、不能持久等问题。

猜你喜欢

调研毕业生问卷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问卷大调查
最“叛逆”的毕业生
问卷你做主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