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生私拿他人物品的心理原因及应对策略

2021-10-11

科学咨询 2021年30期
关键词:物品班主任小学生

程 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义务校区 新疆阿勒泰 836000)

一、研究的重要性

(一)原因

在担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经常遇到班主任带学生到心理咨询室,前来咨询关于小学生私拿他人物品的解决办法。据班主任和家长反应,有些孩子总是不经过别人的允许,拿别人的钱财和物品,什么都拿,不管这个物品对自己是否有用。无论怎么教导,孩子总是很诚恳地承认错误,但是下一次还是继续私拿,屡教不改,让班主任和家长头痛不已。

通过和班主任、家长沟通,发现一个问题:家长和班主任在教育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把小学生私拿他人物品的行为定性为偷窃行为,或者品行不良行为,在教育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一般是“吓唬”“诈”“老师去翻”,或者“大事化小”等,而忽视了学生私拿他人物品的心理原因,所以教育效果不显著。

而私拿他人物品这种问题行为往往发生在低年级学生身上,他们私拿别人的物品有的是不良习惯,有的是心理原因,通过私拿他人物品引起别人的关注,是一种心理问题。如果班主任和家长不能全面了解原因,对症下药,就很难达到教育和纠正学生问题行为的目的。

小学生私拿他人物品的问题行为对小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如果班主任或家长处理不当,会给学生脆弱而敏感的心灵带来无法抹去的阴影,要给学生改正的机会,同时,教师应该指导家长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改掉这种问题行为。

所以,详细深入地了解学生私拿他人物品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引导家长和老师利用合理的教育方式,有效解决小学生私拿他人物品的行为是目前需要老师及家长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二)意义

通过此次探究,进一步了解学生私拿他人物品这一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引导家长、老师利用合理的教育方式,有效解决学生的问题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从而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新突破。

二、小学生私拿他人物品行为的原因

了解小学生私拿他人物品这一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有助于教师和家长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的不良行为。为此,我们对个别学生进行谈话,并与其家长、老师积极沟通,了解原因,具体如下。

小学生没有建立物品的所有权意识,认为拿别人东西和拿自己的是一样的,加之自控能力差,管不住自己,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私拿。

有些小学生私拿他人物品的行为主要是想通过私拿他人物品引起周围人的关注,是一种心理需要。求助者张某是我校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因为控制不住私拿别人的东西,由班主任带领前来咨询,通过会谈发现这位小学生私拿他人物品的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通过私拿他人物品引起别人的关注,是一种心理问题。具体案例节选如下。

由于该生父亲工作忙,平时很少关心他的生活状况,每次都是通过其母亲了解他的情况,很少沟通,但是一旦他犯了什么错误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顿打。母亲很重视儿子的学习,给孩子报了辅导班。一年级开始,母亲每天晚上陪读,辅导写作业。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学习成绩还算可以。二年级下学期时,学习负担加重,测验时有几次不及格,母亲非常着急心烦,指着孩子骂:“你怎么这么笨呀,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将来考不上大学怎么办?”母亲为孩子请家教,加大作业量。迫于母亲的压力,孩子学习也还努力,但成绩一直徘徊在中下水平,其他方面又没有什么特长,在班级里属于被忽视的孩子,也没有朋友可以玩。三年级开学初,一次运动会中由于体型偏胖穿不进去校服没有参加学校运动会,这让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把这事告诉母亲,母亲不但没有安慰他,反而责怪他平时太贪食,活该这样,因此2个多月来对学习失去兴趣,经常私自拿班上同学的文具而被同学们告状,班主任曾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过他几次,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更重要的是去邻居家私自拿了邻居家的1000多元钱,母亲没有办法,经班主任介绍,带他前来学校咨询。

学生自述:从小妈妈就严格管我,弄得我很不开心。在学校,老师不相信我,回家妈妈还骂我是“笨蛋”,同学也不愿意跟我玩,他们都跟我过不去,平时也不关心我,我就是要捣乱,让他们也没好日子过。看到他们找不到丢失的物品着急生气的样子,我真是觉得太高兴了。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孩子私自拿东西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引起周围人的注意,是一种心理需求,渴望得到周围人们的关注。

侥幸心理。有些学生因为一开始拿同学的橡皮,玩具等没有被发现,产生了侥幸心理,总认为拿别人不会被发现,而且是没有后果的。

家长的影响。有些家长喜欢贪小便宜,给学生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孩子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以为别人的东西可以私自拿走。

三、教师及家长对小学生私拿他人物品行为的看法及教育方式

(一)家长对小学生私拿他人物品的看法及教育方式

我们采取问卷调查法,对本校一至三年级学生家长随机抽样,调查了33名家长,发放问卷33份,回收33份。结果分析如下:

1.在成长中孩子出现私拿他人物品的行为52%。

2.一般采取的教育方式为单独谈心的有97%,在人多的地方严厉批评或者惩罚的没有,告知老师,让老师处理的有3%。

3.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会好言相劝,认为可以适当批评或惩罚的家长69%,31%的家长认为不能批评。

4.认为私拿他人物品是偷窃行为的有45%,55%的家长认为不是偷窃行为。

(二)教师对小学生私拿他人物品的看法及教育方式

所带的学生在班级里有私拿他人物品的学生人数为78%,一般采取的教育方式为单独谈心的有87%,在班里当面批评的有18%,告知家长的有9%。

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会好言相劝,认为可以适当批评或者惩罚的教师有76%。

平时通过开班会,明确私拿他人物品的行为是错误的,创造班级优良班风的有39%。

讲故事,通过儿童励志故事,引导学生树立物品所有权意识得有33%。

家校合作,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在生活中帮助树立物品所有权意识的教师有73%。

四、小学生私拿他人物品行为的教育对策

(一)家长或教师与孩子单独谈心

通过调查,目前有97%的家长,87%的教师在孩子出现私拿他人物品的时候选择了单独谈心的方式,可见单独谈心对这一问题解决的重要性,同时要帮助他们避开直接诱因,当学生有进步时,教师或者家长应该及时表扬、鼓励、赞赏,当问题出现反复时,一定要保持冷静,耐心说服。

(二)寻求专业心理老师的帮助,利用阳性强化法

虽然我们说家长或老师与孩子单独谈心是一种受欢迎的教育方式,但具体的谈话内容和效果我们不得而知,于是,我们咨询了我校的一名小学生,求助者张某是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因为控制不住私拿别人的东西,由班主任带领前来咨询,通过收集临床资料、摄入性会谈等方法最终发现这位小学生私拿他人物品的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是通过私拿他人物品引起别人的关注,是一种心理问题。咨询师在和学生商议后,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特点主要采用了阳性强化法矫正不良行为,重塑孩子正确行为,经过5次咨询,求助者行为好转,在未出现过私拿他人物品的行为,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三)适当的批评或者惩罚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调查,有69%的家长,76%的教师认为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批评或者惩罚是有效的,能够促使孩子矫正错误行为,所以,我们认为,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该批评或者惩罚是有必要的,但是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脾气,可以温和又严肃地引导他明白为什么不能私拿他人的物品,但是不能发脾气,有些老师或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私拿他人的东西,一时怒火中烧,情绪失控,容易在教育过程中对孩子发脾气,这种教育方式百害而无一利。

(四)教师和家长帮助孩子树立物品所有权意识

通过调查,发现有73%的家长和教师认为这种方式是有效的。具体做法主要有:

教师可通过主题班会课,儿童励志小故事,帮助孩子建立物品所有权意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私拿他人物品行为往往是小学低年级学生,通过与孩子沟通,发现主要是还没有建立物品所有权意识,如果班主任能利用班会课,为孩子创造优良的班风,一个班集体的舆论如果能够持久的发生作用,就会形成这个班级的班风,班风对于那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影响很大,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律,自强意识,那么班上学生就不会再私拿他人物品了。

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儿童大部分良好的行为是通过观察和学习养成的,也认为品德发展不是一个内部自我成长和发现的过程,而是通过社会榜样的示范和训练实践而形成的[2]。家长的一言一行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家长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身边的实例告诉孩子,私拿他人物品是不对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教育的主阵地,所以家长一定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帮助孩子培养优良的品德。

注重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要盲目地为孩子贴“小偷的标签”,通过调查仍有45%的家长认为小学生私拿他人物品行为是偷窃行为,这是不对的,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永远的伤疤,所以一定不能贴标签,伤害孩子的自尊心[1]。

加强家校联系。通过调查,73%的家长认为应该加强家校合作,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合作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教师应该指导家长应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注意学生的行为,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进而督促学生改变不良行为。

总之,本研究为教师和家长及时矫正小学生私拿他人物品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解决了家长和老师的难题,为我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向。

五、研究后的思考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探索了小学生私拿他人物品的原因以及家长,教师的教育方式,找到了一些效果显著的教育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今后继续探讨和解决。

(一)关于教师自身修养水平和专业心理咨询技术掌握的问题

教师自身修养是影响小学生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行为的改变,前提是教育与被教育者之间发生心灵上的碰撞,我们说单独谈心是解决小学生私拿他人物品的有效方式,但是教师的谈话技巧,引导方式我们无法得知,尤其是当学生的行为是由于心理原因造成的,教师如何利用心理咨询的技巧帮助学生矫正不良行为,这是当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二)关于家长素养的提高

通过调查发现,我校仍有45%的家长认为孩子私拿他人物品是偷窃行为,孩子的父母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对这些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而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成长的作用不可替代。所以,学校要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如何通过家校之间的有效合作,提高家长自身的素养也是我们今后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三)关于研究的科学性问题

我们的工作还处于探索过程,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有限,科学实验的水平较低、接受正规、高层次的培训机会少,论文材料的积累和整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的提炼和总结能力也有待提高。

猜你喜欢

物品班主任小学生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称物品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我是小学生
找物品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一个逗比班主任,培养无数段子手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