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 资源要素研究
2021-10-11杨斌
杨斌
(广州体育学院 广东广州 510500)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我国重大的国家战略部署,《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1]文件中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地位及主要任务,而湾区的快速发展通常与第三产业密切相关,特别是体育产业。在《广东省体育强省建设纲要》[2]中,以2022、2035、2050为3个时间节点,全面刺激广东省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体育产业提供保障。
从1979年省港杯创立开始,粤港澳的体育便开始了合作,在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后,粤港澳大湾区的体育产业正式进入全面发展阶段。该文将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对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现状与面临困境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未来发展对策。
1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研究现状
粤港澳大湾区针对体育的研究在2010年后,便开始引起学者的注意。周良君等[3]在2011年便开始了对粤港澳体育的研究。苏敷志[4]、肖婧莹[5]等人均对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还有学者[6,7]对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与法律供给进行了研究。金宁[8]从区域文化的视角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传统体育的机遇与变化。
目前,针对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资源与空间分布研究仍处于空白阶段。
2 资源基础理论研究动态
2.1 资源基础理论
Penrose最早提出了资源基础观(RBV)理论基础,在1984年,Wernerfelt[9]的《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公开发表成为资源基础理论(RBT)(见表1)正式提出的标志,随后Barney[10]等学者对资源基础理论进行了丰富与完善。
表1 资源基础理论观点对照表
2.2 资源基础理论在我国体育产业的应用
资源基础理论在国内体育的研究起始时间较晚。刘志敏[11]、沈克印等[12]从资源的视角研究了区域体育产业。此外,尹从刚[13]、许月云[14]、谢洪伟[15]、张金桥[16]等学者采用要素禀赋与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研究。
目前,从资源的角度研究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的文献仍为空白,从资源的角度进行探究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推动资源基础理论的发展进程。
3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资源要素
已有学者在区域体育产业资源的研究中提出了资源要素的分类,但仍不能充分对体育产业各项资源进行明确的界定与区分。该文提出采用九大要素:体育产业发展要素、区位、体育赛事资源、体育场馆资源、体育人才资源、体育政策资源、体育产业技术创新资源、体育企业与社团资源、特色体育资源。
3.1 体育产业发展要素
体育产业发展要素包含经济社会发展要素与体育产业发展相关要素,其中主要包括GDP、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GDP增速、常住人口、人均收入等。与体育产业的发展相关指标主要包括体育产业增加值、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速、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百分比、体育产业规模、体育人口等。
从粤港澳各地GDP总值与增加值来看,广、深、港、澳处于大湾区内第一梯队,莞、佛、惠、中、珠其次,而肇庆、江门等则相对滞后。由于体育产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从整体来看,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体育产业发展仍然呈现“东强西弱”的现状。
3.2 区位
区位是对各个城市所在位置的客观描述,其中包括各个城市的地理位置、交通情况、机场数量与规模、港口数量与规模、高铁、火车站等。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沿海、山地等不同的地理资源,如广、深、港、澳、珠、惠等沿海城市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具备开展海上运动的基础。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内已经有完备的交通系统,为各种要素流通提供基础。
3.3 体育赛事资源
竞赛表演是体育产业的核心,也是大湾区的合作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职业赛事、大型赛事以及群众性赛事等。
粤港澳大湾区内有着丰富的赛事体系,包括CBA、中超、ATP深圳公开赛、各城市的马拉松、房车世界杯等品牌赛事。丰富的赛事体系与良好的氛围为大湾区今后合作办赛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3.4 体育场馆资源
体育场馆是开展体育及其他文娱活动的重要要素,其中体育场馆资源包括体育场地的数量、大型体育场馆的数量、人均体育场地的面积等。
广东省约有15万个体育场地设施,2020年香港共有2648个体育场地设施[17],澳门拥有塔石体育馆、澳门体育综合体等体育场馆,为11个城市日后共同承办赛事活动作为基础。
3.5 体育人才资源
人才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保障,其中包括体育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世界冠军、国家冠军运动员数量、体育明星数量等。
广东省有2131.2万从业人员,其中文体与娱乐业有9.98万从业者。香港共有388.4万从业人口,其中体育与其他娱乐服务从业人数有34976人[18]。澳门共有38.8万从业者[19],其他服务业约有1.1万人。从比例上看,体育从业人员占总比较低。除体育从业人员以外,粤港澳还拥有体育名宿、退役明星、现役明星等,为大湾区体育产业提供了人才保障。
3.6 体育政策资源
政策资源为大湾区发展体育产业提供指导,主要包括体育产业相关政策、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省级以上体育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和单位等。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党的十九大报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领导与支持。体育产业有《广东省体育强省建设纲要》等作为支撑。此外,广东省内各城市每年都会有相应的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香港2021—2022年度财政预算中康乐及体育占52.46亿[20]。此外,香港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办公室,更有力地统筹及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3.7 体育企业与社团资源
体育企业与社团是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力量,体育企业资源主要包括区域体育企业数量、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等;体育社团资源则包括各类、各类体育社团。
广东省有超过10万家体育企业,其中广州市有24734家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的体育企业、深圳市有17197家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的企业;2020年,香港体育及其他娱乐服务企业共有1455家。粤港澳大湾区内有众多体育企业与社团,但目前各体育企业之间仍未形成良好的、持续的合作关系。
3.8 体育产业技术创新资源
体育产业技术创新资源是体育在现代社会的重要资源,体育产业技术创新资源包括体育类高校(含专业数量)、体育产业信息化平台等。
香港是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用品研发中心、深圳近年来引进了大批互联网、尖端技术企业的入驻等,为大湾区发展体育产业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除此之外,“群体通”“康体通”等体育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出现,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
3.9 特色体育资源
特色体育资源是指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资源,包括依托自然资源形成的特色赛事活动,如山地徒步、水上运动等;除此之外,也包括依托城市发展而形成的特色体育资源,如澳门房车世界杯等赛事资源。
4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4.1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4.1.1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资源流动不顺畅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有着丰富的资源,但资源流通不通畅,尤其是与香港、澳门,在关口、出入境等节点存在体育资源流通的障碍,同时在资格认证、服务与产品的标准等方面存在不统一的情况。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在省级、市级等层面缺少协调机构与机制。
4.1.2 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较为明显。现阶段资本、人才、物力资源,尤其是体育产业资源更倾向于向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流动,这将加剧粤港澳内各城市资源不平衡的现象。
4.1.3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发展尚未形成错位竞争
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体育的过程中未形成资源互补,反而同质化现象严重,尤其在赛事方面,如广、深、港、珠竞争办赛,同质化办赛等。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都有独特的资源,例如广州是粤港澳的文化高地,珠海是滨海休闲旅游城市等,但各城市尚未充分利用自身特点与体育结合,与其他城市错位竞争,形成资源互补。
4.1.4 区域合作层次不深,形式较为单一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间的体育合作层次不深,且形式较为单一,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以赛事为例,多为点对点合作办赛,点对面的赛事仍然较少;合作形式多以双边合作为主,多边合作较少,且大型赛事或活动的合作多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间参与程度较低;产业链对接不足,尚未形成完备的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链。
4.2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发展应对策略
4.2.1 全面梳理粤港澳大湾区内现有体育产业资源
Sujata S.Govada[21]提出香港依据其优势资源,在粤港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促进粤港澳内城市与香港在多方面的合作。以此为启发,对大湾区内现有体育产业资源进行全面搜集与分析,并通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内各项资源的空间特征,从中寻求大湾区11个城市的错位竞争、资源互补发展的路径。
4.2.2 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专职部门
组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专职部门,作为领导小组与各城市的体育有关部门及社会组织的沟通桥梁:为上级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意见、协调湾区内各个城市体育产业的发展、制定统一的标准,打破广东省9个城市与香港、澳门三地标准不统一的现状。
4.2.3 通过联合承办大型体育赛事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的发展
通过联合承办体育赛事可以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各种体育资源的流动与各种体育产业在城市之间的联动。除此之外,联合承办赛事还可以促使粤港澳大湾区寻求更高效的合作方式,以体育为切入点,促进粤港澳的合作发展。
5 结语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需要重视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的发展,而体育产业的联动与协同发展是推动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的动力与保障。体育产业联动与协同发展的基础在于对区域内所拥有的体育资源进行全面梳理,从资源的视角出发,对大湾区内现有体育产业资源分布进行梳理以及空间特征进行分析,有利于为今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体育产业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