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对比组对羽毛球女子运动员 下肢爆发力的影响
2021-10-11李扬邵承颖王琳王东需姚泽龙
李扬 邵承颖 王琳 王东需 姚泽龙
(1.山东体育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1;2.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 山东济南 250101;3.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 山东烟台 264001)
羽毛球是一项对身体素质要求极高的运动项目,在近乎36m2的场地内,运动员在不停地变向、蹬跳以及变换体位,需要持久的耐力、突出的爆发力及快速的应变能力与移动速度等作为保障[1]。羽毛球运动具有非周期性的特点,运动员从判断来球方向到快速移动完成击球的极短时间内,需要快速朝目标变向、制动减速、改变身体姿态以及完成挥拍,在羽毛球运动中,速度是关键,灵敏和速度是基础,耐力是保证[2]。由此可见,下肢爆发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羽毛球运动员的竞技表现。该研究拟通过8周的法式对比组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对受试者进行实验干预,探讨两种训练模式针爆发力训练的有效性,也为进一步拓展爆发力训练方法和手段,丰富爆发力训练理论与方法提供参考[3]。
后激活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是指骨骼肌在进行大运动负荷抗阻练习后,一段时间内最大力量和输出功率提高的现象[4]。对于后激活增强效应背后的机制尚不明确,但相关研究指出,其主要归因于肌肉本身的生理事件,如肌球蛋白的磷酸化,使得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产生相互作用,对肌浆网的释放更为敏感[5]。法式对比组训练是由两个复合动作组练习组合而成,每一个动作组包括一个多关节参与的复合动作与一个增强式练习,按照特定的练习顺序以及合理的组间间歇,通过后激活增强效应,激发神经系统潜能,提高神经肌肉协同能力,保证每次练习的最大功率输出。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此次实验是以山东省羽毛球女队1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具体信息见表1。运动员被随机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受试者在过去6个月内无下肢损伤史,身体状态健康,均有3年以上系统力量训练经验,熟悉该实验所有的练习动作规范。
表1 实验对象基本情况
1.2 实验流程
1.2.1 测试安排
对受试者进行2次深蹲1RM(深蹲最大力量)、30m冲刺、原地垂直纵跳测试。为避免测试对训练干预的影响,第一次测试时间安排在实验前的第3天进行;第二次测试安排在实验结束后的第3天进行。
(1)深蹲1RM的测定
该测试全过程使用澳大利亚GYMAWARE力量评估系统,相较于传统1RM测试,该设备所获取的数据更为精准、测试过程安全性更高。受试者在测试之前4h内不能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肢训练活动[3],在测试之前,受试者进行10min的充分热身活动,自报大概深蹲1RM负荷重量,先进行1组6次的50%1RM的深蹲热身练习,休息间歇为2min,再进行1组3次的60%1RM的深蹲练习,休息2min后,再进行1组3次的70%1RM练习,休息2min后,再进行1组2次的80%1RM练习,休息2min后,最后再进行1组2次的90%1RM练习,通过GYMAWARE系统后台评估推算,最终得到受试者的深蹲1RM负荷重量。测试过程中,严格要求动作幅度,受试者需屈膝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的角度即为合格。
(2)30m冲刺测试
测试在室内田径场进行,使用澳大利亚SMART SPEED速度评估系统,电子计时记录测试成绩,每名运动员跑3次,取最好成绩进行记录。
(3)原地垂直纵跳测试
使用澳大利亚SMARTJUMP跳跃评估系统进行测试,受试者双脚站在测试平台上[6],快速屈膝下蹲后全力起跳,再落于原位置,完成测试,每名运动员跳3次,记录最好成绩。
1.2.2 实验安排
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为期8周的法式对比组训练、传统力量训练,每周周一、周三、周五训练,每次训练的总时间为45min,每个练习重复4组。两组在训练开始前均采用相同的热身练习,包括慢跑、拉伸与动作整合练习。两组受试者严格按照训练安排进行。
实验组8周的训练安排的设定参照Hernandez等人[7]的研究,训练共进行4组,具体训练安排见表2,练习的顺序严格按照杠铃颈后深蹲、跳深、菱形架深蹲跳、弹力带助力跳的顺序来进行法式对比组训练,组间间歇为4~5min,保持充分的间歇时间,为随后的训练增加训练效果,保持最大的功率输出[8]。
表2 实验组训练安排
对照组进行为期8周的传统抗阻力量训练,训练动作包括杠铃颈后深蹲、单腿蹲、传统硬拉、杠铃臀推,每周3次训练,每次45min,每个动作完成4组,组间间歇为2~3min,具体训练计划见表3。
表3 对照组训练安排
1.2.3 统计分析
运用Excel 2019和SPSS 22.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学处理、显著性检验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下肢爆发力测试成绩比较
经过8周训练后,对比实验前后测试成绩(见表4),对照组受试者在深蹲1RM、原地垂直纵跳测试成绩上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实验组受试者深蹲1RM、30m冲刺、原地垂直纵跳测试成绩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实验后测试成绩分析,对照组与实验组受试者在30m冲刺和原地垂直纵跳2项测试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3项测试均优于对照组,说明法式对比组训练对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且效果要优于传统力量训练。
表4 实验前后测试指标比较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深蹲1RM测试成绩比较
8周的实验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在深蹲1RM上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受试者实验后增幅为12.04%,对照组为10.71%。
2.3 实验组与对照组30m冲刺测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在30m冲刺测试成绩上均有所提高,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受试者实验后增幅为3.95%,对照组为1.47%。
2.4 实验组与对照组原地垂直纵跳测试成绩比较
经过8周训练后,对照组受试者原地垂直纵跳测试成绩实验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则极具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后实验组受试者测试成绩提升幅度为10.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9%。
3 讨论
通过为期8周的实验干预,实验组受试者深蹲1RM、30m冲刺、原地垂直纵跳3项测试成绩均有显著性提高,8周的法式对比组训练可以明显提高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
其中,实验后两组间受试者深蹲1RM测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30m冲刺、原地垂直纵跳2项测试成绩差异显著,原地垂直纵跳成绩更具显著性差异,说明法式对比组训练在提升运动员下肢绝对力量方面与传统力量训练的效果差别不大。从两组受试者的30m冲刺和原地垂直纵跳高度2项成绩来看,法式对比组训练模式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力量训练模式,尤其是在垂直方向上的动态表现改善方面,这与Munro等人[9]的发现是一致的,对照组受试者的原地垂直纵跳高度成绩提升幅度为4.89%,而实验组采用法式对比组训练提升幅度达到了10.75%。法式对比组训练通过后激活增强效应,能够快速激活参与练习的运动单位,在提高最大力量、改善垂直纵跳高度以及机动性增强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该研究得出,法式对比组训练可以较好地改善下肢动态运动表现。法式对比组训练在增加垂直跳跃高度方面非常有效,在大负荷练习之后进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后激活增强效应被激活,提高了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神经肌肉间协同能力加强,募集到更多肌纤维参与运动。法式对比组训练独特的组合模式帮助中枢神经系统在运动中募集更多的肌纤维,从而提高力量发展速率,力量发展速率越快,跳跃高度越高。弹性势能的利用和肌肉牵张反射的激活这一机制原理可以解释这种身体改善[10],动作在向下阶段,随着肌肉的快速拉长,弹性势能被储存在肌腱部分,肌肉拉长之后立即进行的向心收缩,将先前所储存的能量释放,从而增强产生的总能量。特别是在结合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时,可以提高肌肉的刚性,从而更好地利用弹性势能,增强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11]。
4 结论
实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在深蹲1RM测试成绩上均有显著提升,但无明显差异,说明法式对比组训练在提升运动员下肢绝对力量方面,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无显著优势。
实验组受试者在30m冲刺、原地垂直纵跳的提高效果优于对照组,是因为法式对比组独特的组合模式,大负荷练习激活了后激活效应,提高了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神经肌肉间协同能力加强,募集到更多肌纤维参与运动。
实验组受试者的原地垂直纵跳提升幅度明显优于30m冲刺,可能与所选取的练习动作均为垂直方向上的增强式练习有关,是目标肌群的强化程度不同影响所致。
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升是力量与各项素质间综合作用的结果,法式对比组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的下肢最大力量、爆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