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学 导学 拓学

2021-10-10谢玥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小学语文

谢玥

摘要:小学语文成长型课堂的构建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前试学,通过试学单明确学生水平,明确学生成长型思维起点。课中导学,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引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环节促进学生成长型思维发展。课后拓学,通过练习巩固,提升学生成长型思维的品质。试学、导学、拓学三个环节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构建起小学语文成长型课堂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成长型课堂;教学模式;小学语文

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将人的思维模式分为“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往往更自信,他们不惧失败,渴望接受挑战,并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战胜困难。成长型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这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教师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本文在统编版小学语文课例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构建小学语文成长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试学诊断,明确成长型思维起点

通过课前试学单诊断学生学习水平,明确成长型思维的起点,是构建成长型课堂的有效方法。试学是指课前学生在老师设计的试学单的指导下自主尝试学习,自己熟悉课文内容,将新旧知识进行融合,最终找出自己存在的疑惑。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明确听课时的重点,形成成长型思维,还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情,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做到以学定教。

二、导学探究,促进成长型思维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成长”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课堂感兴趣,才会主动参与,自觉探究,才能促进成长型思维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的感受,要创设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成长的兴趣,这是构建成长型课堂的重要保障。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安排,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重视学生的体验感受,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这也是有效开展其他教学环节的保障。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积极主动,思维才会更活跃、更具创造力。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挂图和老师的体态语言等创设课堂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以部编版一上《青蛙写诗》教学实践为例,上课开始,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营造一个细雨微微、荷叶摆动的情境,学生凝神静听,突然出现几声蛙叫,这是小青蛙要来啦,小青蛙要写诗“呱呱,呱呱”。听到几声蛙叫,学生偷偷捂着小嘴笑。教师设置了一个新朋友小青蛙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青蛙写诗的情境中去体会小青蛙的创作过程。教师的范读也能起到良好的情境创设的作用。语气的变换,表情的改变,动作的切换,学生通过教师的范读进入情境。学生看到教师的表情,听到教师的语气,更直观地感受词语的意思,并能模仿老师的朗读,在模仿中体会情感,不断成长。

(二)问题引领,搭建“成长”支架

思维只有在不断思考中才会不断生长和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探索和思考,搭建学生成长型思维发展的支架,这是构建成长型课堂的好方法。很多文章,表面看似简单,但是内部脉络复杂,教师想要提高教学的效率,提升阅读质量,就要对文章的脉络进行分析,寻找一个能够串联起文章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训练点,设计一个具有引领性、探究性、辩论性、比较性的问题来贯穿整个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成长。

以部编版五下《月是故乡明》教学实践为例,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能通过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师在对文章和学生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这样的问题: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通过这个问题串联起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自主探究,不断突破,最终实现自主成长。

(三)自主探究,促进“成长”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从而实现成长型思维的发展,这是构建成长型课堂的关键。学生依靠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情感体验,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我成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教师要善待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质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并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此推进学习的进程,促进学生的成长型思维发展。

以部编版四上《爬山虎的脚》教学实践为例,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领略爬山虎爬上整面墙的过程之后,启发学生思考:触着墙的脚给我们带来这样一片美丽的景象,读第二段。读了这段,再看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课文的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这一大段都在写它的叶子?”问题提出之后,学生独立思索、讨论交流、思维碰撞,最后得出正是爬山虎脚的有力与坚固才有了这么美丽的叶子的结论。教师对学生宽容理解,孩子更愿意思考探索,在不断思索探究和思维碰撞中迸发成长型思维的火花。

(四)合作交流,检验“成长”水平

我们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强化成长体验,促进成长型思维的发展,这是构建成长型课堂的又一关键点。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表达自我,展现自我,学习他人思考问题的方法,在交流讨论中实现思维碰撞,共同提升。合作学习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强化学生成长的体验,促进学生成长型思维的发展。为了保证合作学习的高效开展,我们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训练,让学生明确小组分工、交流、汇报的流程和方法。对于小组交流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

以部编版五下《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教学实践为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确定采访的对象以及提问清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小组内进行模拟采访交流。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分工,每4个人为一个小组。其中提问人1名,负责与采访对象交流。记录员2名,负责记录采訪人和采访对象的言行。活动总监1名,负责观察小组内成员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小组成员的表现并提出建议。这样小组内每个人都有明确的任务,每个人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思维得到发展。

三、拓学迁移,提升成长型思维品质

课堂只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方法只有进行实践运用,才真正具有价值。我们在教学时,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拓学迁移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成长型思维品质。通过拓展练习,教师可以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可以在运用新知识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

例如,《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四上的一篇文言文,虽然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已经接触过文言文,但教会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依旧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先初读文言文,读准字音;再借助注释,理解文意,读通句子;接着品析描写王戎言行的词句,读懂人物;最后提供支架、尝试背诵。然后教师总结学习方法:本节课我们按照“读准—读通—读懂—读好”的方法感知了文言文的内容,感受了王戎的智慧。下面,请同学们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篇文言文《徐孺子赏月》。教师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借助注释,理解文意,读好停顿。(3)抓住关键词句,想一想:徐孺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学习思考之后汇报交流,学生通过分析描写徐孺子言行的关键词句,总结出徐孺子是一个聪慧善辩的孩子。在学习新知识新方法之后,学生及时进行训练,这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迁移运用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成长型思维品质。

课前试学、课中导学、课后拓学,三个环节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构建起小学语文成长型课堂的教学模式。目前,已经有很多教师开始了成长型课堂的探索与实践。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要遵循适度原则,不可以出现脱离教师指导,学生随意自学的现象。关于小学语文成长型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和改进的地方。我们需要不断地实践、思考、再实践,以探索可行的成长型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參考文献

[1]邵军.小学语文“成长课堂”的构建初探[J].当代教育科学,2014,(11).

[2]宋双.试析小学语文“成长课堂”的构建[J].吉林教育,2016,(02).

[3]吴丽萍.浅谈小学语文成长型课堂的构建[J].天津教育,2020,(07).

[4]贾迪.小学语文教学中成长型思维的多点渗透[J].学苑教育,2020,(12).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