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意识初体验
2021-10-10朱志琳
朱志琳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的意义及其培养过程的具体表现。从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到怎样积极开展创新教育教学的实例,直至多媒体电化教学发挥的重要推动作用,都逐一结合强有力的例题依据展开了针对性较强的具体论述,可供广大教师朋友参考及实际借鉴应用。
关键词:培养创新
①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创新精神是要靠激发的,创新能力是要靠培养的,而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从根本上讲要从娃娃抓起。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用课题。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当之无愧地成为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来浅谈这个问题:
一、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②“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
二、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能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为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三、大力、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第一、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教授数学知识时,通过有关的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科学发展中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鼓励学生学习成材,并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动机。③折纸称得上是人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一种“大众数学”,将一个很简单的平面图形进行简单的折叠翻转,就能演变出丰富的数学内容,在课堂上便可以运用函数方法来研究折紙中的最低问题,供大家参考借鉴。
第二、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④我这里有一个培养创新思维的成功课例《0。—360。间的角的三角函数》,它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核心。从整个教学设计看,本节课构建了: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函数→三角函数→0。—360。间的角的三角函数的知识网络。
在导入时,老师在复习锐角三角函数时,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在复习中启发学生用函数的观点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深化了学生对锐角三角函数的认识,加深了学生对函数一般概念的理解,不仅使学生在原有认识结构中具备同化新概念的适当观念,而且使学生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倾向,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其次,注重设计创新情境,让学生享受“发现”的乐趣。老师在复习锐角三角函数后,设计了一种实验情境:角“可以看作一条射线绕它的顶点旋转而成,开始的位置叫角的始边,终了的位置叫角的终边”,老师边讲边画出例图,接着鼓励学生“来一次发现和发明”,虽然这种“发现和发明”的难度较大,但通过学生亲自尝试,由错误到正确,由失败到成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再通过“精读课本”,以及“读完后在草稿本上重画、重写、重想一遍”,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了发展。按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的观点,这就是当代学生的发现,而不是教师直接端给学生的知识“糕点”。在这节课中,老师构建合作学习模式,鼓励学生思维碰撞,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往往产生于思维的碰撞之中,从课的引入,展开到总结,采用“对话”式教学,创造了开放的师生平等、和谐、积极研讨的气氛,创设了学生经过努力能完成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在总结全课时,老师用几个问题使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起实质的联系,既可避免知识庞杂而不得要领,又有利于认知结构的内化和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三、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突破重难点。
在数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
第四、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创新技能。
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解题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新、等等,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师要多给学生以创新的条件、机遇及氛围,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切实实施以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
[2]《中国教育报》
[3]《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10期 “折纸中的函数最值问题”
[4]《中学数学教学参考》